图为:梅兰芳纪念馆门券
图为:琳琅满目的门券
\
图为:广西伊岭岩绘画版门券
图为:武汉中山公园门券
湖北日报讯 文/记者海冰图/记者孙文
门券,作为参观凭证,很多人参观完就会随手扔掉,但在王运明眼里却是最爱。30多年来,他收藏了5万余枚形形色色的门券,更因门券收藏爱上旅游,几乎走遍中国名山大川。
王运明曾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近年来任武汉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乐此不疲地在这个民间协会做不拿钱的工作,去年被评为“武汉十大民间收藏家”之一。
在王运明不甚宽敞的家中,特意辟出一个房间来陈列门券,这些门券外观千姿百态,材质有铜、铁、嵌金、嵌银、电子等,形状有圣诞树、脸谱、对联、火车、乌龟等。从内容看,有“天安门广场的叙说”“香港回归与展望”“文革门券”“节庆门券”等专题,还有数以万计的零散门券待整理成系列。其中,王运明从收藏的几百枚梅兰芳纪念馆门券中精选了上十枚,像对待名画一样,装裱后挂在墙上,平淡的居室增添了几分雅致。“我从小对艺术品很感兴趣,也向往风景名胜,那个年代文化资源贫乏,接触门券收藏后,对集知识性、艺术性、史料性、思想性于一体的门券着了迷。”王运明说,他至今记得收藏第一张门券的情形,那是1980年,他在友谊饭店上班,负责总台接待工作,有一天,他巡视客房时,看见服务员将几张外地旅游交通地图和门券扫地出门,其中一枚北京故宫的门券非常精美,他捡起后爱不释手,这成了他收藏的第一枚门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叮嘱各楼层服务员帮忙搜集旅客扔掉的门券,并委托一些常住饭店的外地旅客帮忙收集外地门券,在酒店工作的5年,他收藏了近2000枚门券。
王运明因收藏门券也爱上了旅游,为得到一些景点的门券,他每每前往参观,如今,他的足迹几乎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他说,“门券收藏使我有了游历四方的冲动,而这些经历和门券本身一样有意义。”
此外,他还经常到收藏品市场淘门券,与各地藏友交换门券,至今收藏的门券已达5万枚。他携门券参加过很多全国展览,屡屡获奖,自己也多次组织、策划大型门券收藏展。
最令王运明得意的藏品,要数1975版的广西伊岭岩10枚一套的绘画版门券,这套门券非常精美,从画面设计到搭配的诗歌都极富艺术价值,无疑是一套精品门券。
为配齐这套门券,王运明花了近十年时间,全国十六届门券展期间,王运明去拜访挚友石杰先生,在他家无意中看到寻觅多年的有“江山多娇”图案的伊岭岩门券。王运明很清楚,全国拥有此门券的仅几人,他只能望券兴叹,但石杰看出了他的心思,爽快地将这枚珍藏多年的门券赠与他,成全了他凑齐一套1975版伊岭岩的心愿。“我得到的不只是一枚门券,更是藏友之间真挚的友情。”王运明说,这也正是他痴迷门券收藏的原因所在,他一直信奉“收藏快乐”的理念,不仅在方寸之间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更享受以券交友的乐趣。
与字画、古董等当下收藏市场火热的藏品相比,门券算是“草根收藏”,但通过长年的收集、梳理,这些门券也成了记录时代变迁的一种符号。
王运明曾从5万余枚藏品中,挑选了一组与武汉有关的门券,受邀到“市民之家”陈列展出。其中,有从1985年黄鹤楼重建至今的所有版本的门票,也有中山公园的系列门票系列……“从金属票到纸票,从3分钱到几元钱,从售票再到免票……中山公园门票的变化,堪称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王运明说。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