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滚动要闻

武汉“草莓”滋味么样?乐手尽兴观众很嗨就是下雨烦

发布时间:2015-04-20 08:59:52来源:SRC-220

  昨日,武汉草莓音乐节狂欢继续

  记者胡冬冬 摄

  记者王娟

  每年都要下雨,却挡不住每年都有热情的观众打着伞、穿着雨衣在泥泞的草地上狂欢。昨日,2015草莓音乐节第二天的演出依然被大雨淋了个透湿,宋冬野、郝云、阿肆、夜叉、低苦艾、后海大鲨鱼轮番亮相,都不忘谢谢观众在雨中的守候。这些狠狠享受着音乐的人们,为何如此沉醉?他们对武汉草莓音乐节有什么样的评价?两天的演出期间,记者走访了音乐节上的乐队、嘉宾,还有围观过数届音乐节的资深观众,他们的声音有陶醉、有吐槽,更有对4年来武汉“草莓”的冷静观察。

  玩得很放肆,只求别再下雨了

  从第一年的北京草莓音乐节开始,“AV大久保”就参与了演出,这几年陆续参加了国内各地的草莓音乐节,也包括武汉的。在武汉的音乐节上,我们见到很多熟悉的朋友,可以放肆地用方言跟大家交流,感觉大家都很尽兴。一直以来,武汉有很专业的也有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LIVEHOUSE比如VOX,我们每年也会在那里举办乐队的专场演出,但音乐节首先有一个户外环境,能够容纳更多的观众来到现场,会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都不一样的舞台,比如民谣、电子来满足各方面口味的乐迷。4年来,武汉“草莓”每年都在变化,观众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还有了彰显这个城市的地域特点以及推动这个城市的音乐氛围为目的的“武汉舞台”,很开心看到武汉的众多优秀乐队在这里表演,希望今后会有更大更辽阔的场地吸引和容纳全国乃至海外的观众过来观看。唯一要吐槽的是以后的音乐节能否尽量别安排在四月,正是武汉的梅雨季节啊!

  2010年“AV大久保”曾参与了美国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丁举办的西南西音乐节。在一周的时间里,那座城市的每个咖啡馆、酒吧还有LIVE HOUSE,每个能够做音乐演出的户外场地都有来自全世界的音乐人及乐队的演出,这种方式对一座城市的音乐文化的推动可以说是巨大的,希望武汉乃至中国以后能做出这样的音乐节。

  ——左翼(“AV大久保”乐队贝斯手)

  青春和荷尔蒙满满的味道

  之前去过北京和长沙的音乐节,也曾在纽约看过当地的演出。感觉各地的音乐节其实差不多,大同小异,都充满了满满的荷尔蒙和青春的味道。比如纽约的中央公园就是一个永远的音乐节现场,只不过那里还充斥着中老年人在锻炼,荷尔蒙是分散的,而在武汉,“草莓”好像聚集了这座城市里全部的荷尔蒙,这个荷尔蒙能激活你。

  两届音乐节期间,我的乐队解散又重组,年纪也增长了些,现在来参加音乐节没有从前那么尽兴了,现在好像更容易被民谣打动。和几年前相比,音乐节更加商业化了,当然这也是件好事。很高兴在草莓上看到了武汉乐队的表现,最喜欢“不三不四”乐队,虽然是新乐队但有一种老气质,同时他们也是民谣,但又有跟我们完全不一样的强烈风格。

  ——鹿包(“鹿包与怪物”乐队主唱、专栏作者)

  “草莓”也是潮流风向标

  我参加过三届武汉草莓音乐节,第一次是图新鲜,因为总是听专辑里的live,却从未去过现场,想去看看音乐节是个啥玩意儿?那个时候我在上高中,来音乐节还要请假,记得那时的观众没有现在多,看着大片的草地,我一下就想到伍德斯托克,虽然我们肤色语言不一样,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是当摇滚乐响起,感觉我们都是一个整体。这几年的音乐节上,我一直在想,摇滚这种音乐形式有什么魅力,有这种强大的吸引力。在音乐节上我随时能看到随着音乐全身摇摆的年轻人,他们与那些在酒吧里摇摆的人不同,一眼都辨别得出来——音乐节的年轻人从外表看来是喜悦的,他们披着音乐的外衣,而不是酒吧里那种苍白和迷惘。几年来,武汉观众的素质也在提高,音乐节也成了一个时装秀,大家都来这里展现自己的穿衣品位,麻花辫呀,破洞裤呀,在音乐节上,你不仅仅会交到有音乐共鸣的朋友,也可以找到流行风向标。

  ——郭瑞黛贤(“90后”大学生)

  呼唤属于武汉自己的音乐节

  今年的音乐节,杨乃文算是一个亮点,她的演出还原度和舞台魅力都很好,那么多“90”后下着大雨听她唱她20年前的歌,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进入武汉4年,“草莓”越做越成熟,在舞台的安排乃至服务的细节上都在不断进步,但整体上依然带着“送文化下乡”的优越感。至于“武汉舞台”,仍然跟去年一样在一个角落里上演,对于音乐节来说,他们目前还是一个点缀,所有的感动都来自观众而不是主办方。

  看得出,摩登天空一直致力于把音乐节标准化、模块化,跟万达、沃尔玛一样拓展到全国,这本身是不错的。但是武汉如果只有一个音乐节,选择性太小了,作为观众肯定是不够满意的。越来越觉着,这个城市还是应该有一个自生自发,自主运作,带着自己的气味和性格的音乐节。

  ——荡空山(资深乐迷)

  朋克之城,需要更多舞台

  4年了,“草莓”作为一个品牌在武汉已经比较成熟,从最初的一个感觉很小众、很另类的活动,最终变成了全民的狂欢。尽管每年的音乐节都要下雨,但是观众们依然热情高涨,今年这一届门口连黄牛票都买不到了,昨天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小朋友来玩,可见武汉人已经真的是敞开怀抱接受这种娱乐形式,也愿意为这种娱乐来买单。和这样的期待相比,近年的音乐节阵容反而没有特别大的惊喜,一看名单会有一种“怎么又是他们”的感觉。

  还有一个变化来自本土商家的态度,之前“草莓”来汉基本上没有合作伙伴,而今年武汉作为“草莓”首站宣布的时间比较晚,还是有不少商家接洽最终参与。这是一种姿态,证明这座城市看到了音乐节的影响力。这一点必须感谢“草莓”把武汉带动起来,但我们也要看到,武汉这种活动还太少,这些音乐一年只有一次跟大众见面的机会。武汉舞台上的一些乐队,为什么在演出风格、表现上无法与主舞台相比,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在乐队本身,而是因为他们的空间太少,平时几乎没有机会和大众见面。武汉一直被誉为朋克之城,但10年了,武汉乐队的舞台还是只有一个VOX。其实武汉有很多乐队一直在坚持,希望今后武汉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给他们更多展示的平台,也希望未来的音乐节能更专业,针对不同的人群有更细致的分类,让爱好不同风格的人群都能在周末走出来,跟好的空气、好的音乐来一场约会。

  ——马人人(媒体人、音乐节资深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