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安心养身体,我会努力撑起我们的家。”昨日傍晚,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学生沈春旭,结束了与母亲的通话后,匆匆赶往自习室。自从去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后,这句承诺,他从未敢忘记。
沈春旭来自吉林农村。2013年初,他的母亲意外被砸伤而卧床不起。当医生斩钉截铁地说出“神经基本坏死,可能要高位截肢”时,母亲嚎啕大哭。就连一向坚毅的父亲,也忍不住流下泪水。一家人坐在医院,相对无言,沈春旭感觉,天塌了。
幸运的是,医院误诊了。“虽然母亲不需要截肢,但那次砸伤对她的身体影响很大,还有后遗症。当时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好医学影像研究,帮母亲早日康复,也希望能让其他病人被误诊的几率更小一些。”为此沈春旭给自己定下了严格的目标和时间表,“大二前一定要出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
其实在母亲受伤前,沈春旭的大一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些吊儿郎当”。“当时就想着毕业后找个工作,能赚钱就行。”所以,他第一个学期的成绩并不算好。
母亲受伤后,家中捉襟见肘,沈春旭赶到肩上的责任重了。“除了拼命强大起来,别无选择。”那个寒假,他给生科院丁明跃教授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加入他的实验室。幸运的是,有着相似经历的博士杨鑫被他感动了,主动替他引荐。沈春旭的孝心和决心也打动了丁明跃,他如愿成为实验室里少有的本科生。
每天6点半起床读英语(课程);中午去机房自学工程制图和C语言;晚上十点进实验室,转钟才回寝室。由于睡眠严重不足,沈春旭常随身带瓶开水,一犯困就伸手握一下。
大一暑假,沈春旭参与的项目进入冲刺。为得出更准确的结论,他常把自己当实验对象,一些刺鼻的药物常让他头疼恶心,但只要想到母亲,他就能忍下去。
去年7月,沈春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超声图像混合特征用于阿托伐他汀药效评价》,并受邀以专家身份参加中国超声医学工程会议(如图),如愿完成了自己第一个目标。
沈春旭一心扑在科研上,虽然目前才读大三,已是一个科研团队的负责人。不过这并未影响他作为本科生的课业,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全年级第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如辅导员葛茜所说,沈春旭用拼搏,不负父母给予的这个名字,也激励着身边的同学。上周,沈春旭获评华科2014年度自强大学生标兵。但荣誉与成绩,于他的梦想而言远远不够。“为了母亲康复,我一刻都不能停下脚步。”
(作者: 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