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婆婆坚称,6月30日,她用儿子的医保卡在这家药店购买了一瓶念菴堂牌川贝枇杷膏和一盒罗红霉素。在服用枇杷膏时发现诸多异常,在维权过程中,由于结算单未注明具体药物名称,店老板态度一直很强硬——“你们拿证据来说话。”
武昌区药监局工作人员尽管确定枇杷膏存在问题,可关键证据的缺失让他们也无能为力。
枇杷膏内外包装两个名称
7月3日上午,记者在南湖雅安街见到了张婆婆母子二人,对于这次买药经历,张婆婆十分气愤,说起话来浑身颤抖。
“街里街坊的还卖假药,真是黑了心。”张婆婆说,前几天,儿子嗓子难受总是干咳,她便到小区附近的药房买了一瓶枇杷膏和一盒罗红霉素,结算时用了儿子的医保卡,一共花费33.5元。
第二天,戴先生打开枇杷膏,刚喝了一口就吐了出来。“那个味道很冲,跟以往喝的不一样,膏药里面有好多小颗粒,喝完口里一直发麻。”
记者看到,这盒枇杷膏外包装上写着“念菴堂牌西洋参川贝枇杷膏”,盒子上方还标有保健食品的蓝帽子。
奇怪的是,打开外包装后,瓶身标注的名称却是“京都念慈堂蜜炼川贝枇杷膏”。另外,产品说明书上的生产许可证号为赣食药健生字[2013]0026号,但瓶身的许可证号又是赣卫食证字(2007)第360982—100486号。
根据许可证号查询得知,瓶身上的“京都念慈堂蜜炼川贝枇杷膏”属于普通食品,而外包装上的“念菴堂牌西洋参川贝枇杷膏”属于保健食品,分别由两家不同的公司生产。
“这两个名称混在一起,很容易把它当成京都念慈菴,”对于这样的山寨产品,戴先生有些哭笑不得,原本他只是怀疑味道有问题,如今更加确信产品有问题。
戴先生透露,7月1日,他们曾拿着枇杷膏找过药店老板,但老板坚决否认有问题,为此,双方还发生了冲突。
药店老板大呼“拿证据来”
为了进一步求证这盒枇杷膏的来头,记者佯装买止咳药,走进了雅安街的这家药店。店老板问了基本症状后,从柜台上拿了两款止咳糖浆推荐给记者,其中一款是京都念慈菴川贝枇杷膏,价格为19.5元,这款产品与戴先生购买的枇杷膏外包装十分接近,如果不仔细辨认,很难区分。
“有没有念菴堂牌的?”记者试探着问道。“那个18块5,你等一下。”老板说完,走进了店铺里面的一个房间,过了一会,他空着手出来,又到药店对面叫来一名年轻小伙子,两人交谈片刻后,老板进屋突然改口。“没有,以前也没卖过。”
从药店出来后,记者向药监部门反映了情况,武昌区药监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对这款枇杷膏进行了核查,确认了内外包装名称不一,许可证号混乱等问题。
随后,工作人员走进这家药店执法,搜查了大堂里每一个柜子,并未翻到这款枇杷膏。当他们走上二楼时,老板反应激烈,将铁桶往地下重重一摔后冲上楼,以“无搜查令为由”将记者与执法人员请了出去。
无奈之下,张婆婆母子只好拿着枇杷膏来到店里,与老板当面对质。这一次,老板承认了两天前发生的冲突,但矢口否认卖的是枇杷膏。
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老板翻出了当天的销售记录,一条对应记录显示,药店当天向张婆婆销售的药品竟是两盒阿莫西林。“你们拿证据来说话,看我有没销售枇杷膏。”
关键证据不明晰难维权
离开药店后,药监局工作人员说,核心证据购物小票没有保留,导致事情很难办。“要是有详细小票,我们可以直接查封这家店。”
该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药店购买药品一定要留下购物小票,上面会标明药品的名称、生产批号及厂家名称,这样的话也不至于在维权时处于被动。
武昌区药监局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张婆婆购买的药品之所以变成了阿莫西林,显然是老板钻了空子。按规定,市民动用医保卡购买药品,必须从国家颁布的《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中选择,但一些药店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允许市民刷卡购买一些不在目录中的药品,为了蒙混过关,这些药店一般不会在结算单上注明具体药品名称,或者统称为西药,或者用目录内药品名称替代。
根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药店零售企业销售药品时,应当开具表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数量、价格等内容的销售凭证。这家药店在结算单上写着“西药”二字,实际上已经违规在先,这种“潜规则”若不规范,将会有更多的市民遭遇“买到假药维权无门”的困境。
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用医保卡刷卡买到了自己想要却不在规定目录中的产品,图的只是一时方便,而当这些出现问题时,如果没有详细购物小票,他们就会丢掉维权的最佳武器。
(作者: 编辑: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