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60岁的付小广曾在武汉生活33年,他从深圳出发独自骑行8天,于9月1日抵达终点武汉中山公园。 楚天都市报记者萧颢摄
图为:付小广有详细的骑行计划
楚天都市报讯 楚天都市报记者余渊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萧颢
千里走单骑,这是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60岁的付小广,用时8天,独自从深圳出发,骑自行车走完1278公里的路程,回到故乡武汉,圆了心中的骑行梦。
早在两年前,付小广便萌生了骑行来汉的想法,一是为了完成自己多年来的心愿,二是顺道回家乡看看朋友。调试自行车、规划旅途行程、做家人的思想工作……直到今年7月,付小广正式从单位退休后,才开始准备自己的梦想之旅。
如今,付小广已经圆梦,用自己最爱的方式,骑行回乡寻根。然而,在他看来,这样一次经历却绝非梦的结束,在70岁前,他仍将继续迎接挑战,骑向更远方。
眷恋故土
骑行千里回乡寻根
1日下午1时许,徐徐凉风吹拂,不少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汉口中山公园散步游玩。人群中,头戴保护盔,身穿黄色运动衫、运动裤,骑着山地自行车的付小广,格外引人注目。8月24日,他独自一人骑自行车从深圳中山公园出发,历经重重困难,顺利到达了目的地武汉中山公园。
付小广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在汉生活的33年间,他走过了求学、工作、结婚等几个人生阶段,对这座城市有着不可割舍的感情。因为工作原因,他于1989年被单位调到了深圳,并在那里落户定居,从那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再回武汉了。“我时常想,退休后应该做些什么。”付小广说,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老顽童”,循规蹈矩的退休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
对于付小广来说,除了与家人朋友在一起,能带给他快乐的就是骑行与摄影。一个月前从单位退休之后,付小广便迫不及待地张罗远距离骑行计划,“武汉是我的故乡,把第一次的目的地选在这里,是心之所向。”付小广笑着说。
科学规划
提前两年储备体能
“长距离的骑行,需要良好的体魄。”付小广说,为了此次的骑行计划,两年前他便开始有意识地做体能储备。最大的改变,是尽可能地用骑行的方式,代替其他出行手段。付小广逐步加大训练量,空闲之余也会骑着自行车走走看看。
除了日常训练,付小广还加入了当地一支自行车队。平日里,队员们结伴骑行前往深州周边地区,有时一走就是上百公里。他还报名参加各类骑行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有了良好的体能,精良的装备也是必不可少的。付小广告诉记者,他的第一辆单车,是在网上花800元钱买的。如今,他骑来武汉的单车,身价比第一辆单车,翻了整整10倍。精准的记录码表、灵敏的变速系统、轻便的车身骨架……介绍起自己的爱车,付小广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这辆单车是他亲手改装的。
困难重重
魔鬼上坡让人崩溃
年龄大、旅途长、未知因素多,虽然已经有了丰富的骑行经验,但付小广此番出行,还是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妻子劝他不要逞强,子女也担心漫长的旅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但付小广却坚称,“在60岁的年纪,一定要为梦想去闯一闯。”
为了让家人放心,付小广特地在妻子的手机里安装了定位软件,可随时随地掌握他的位置动态,“只要位置还在不断地移动,就代表人没事。”
60岁、1200公里、4000元现金、8天不间断骑行,这样一组数字组合在一起,足以体现旅途的艰辛。
早上迎着朝阳出发,中午顶着烈日前行,赶在太阳下山之前,结束一天的行程。付小广说,骑行途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出现在广东省境内的坪乳公路,由于该地地处山区,海拔直线上升,他需要骑行通过约70公里的连续爬坡路段。
付小广记得,当天他耗尽体力,骑行到海拔约500米时,就以为到顶了。询问了过路的村民,才知道还有约200米的坡度,“当时真的很崩溃,只能咬牙硬挺。”
付小广每天展现给家人的,都是最好的一面。“不能让他们担心。”付小广说,他白天基本都在赶路,只有当骑行到一地的边界时,才会自拍一张照片,向家人报平安。
付小广说,被太阳晒到黝黑干裂的皮肤,是他骑行旅程中最好的纪念,就如同即将生长出来的新表皮,他的骑行生涯也将继续。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