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滚动要闻

武汉全城进入烧烤模式 长期待在空调房当心中“阴暑”

发布时间:2017-07-26 10:47:25来源:武汉晚报

武汉全城进入烧烤模式,那个对你说“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的人绝对是真爱。武昌汉阳门,二个孩子泡在长江中,清凉安全两不误记者喻志勇 摄影

天气越热,市民警觉性越高,越重视防暑

时下正是盛夏,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尽管今年比起去年要热得多,但从武汉市急救中心和各大医院门诊数据来看,中暑患者反而有所减少。对此专家的分析是,天气越热,市民警觉性越高,中暑的反而少了。

不过,空调24小时连轴转,也带来了另一个健康隐患。在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平均每天都会接诊7例-8例“中阴暑”的患者,发病为寒邪侵体所致。

老人家里中暑体温高达39.8℃

十分钟后,急救车呼啸着驶入事发小区。记者随急救人员进入房间,只见一位瘦弱的老人靠在躺椅上,呼之不应,双腿布满红斑。急救医生段晓东检查发现,患者体温高达39.8℃,初步诊断为重度中暑。他找来冰袋放在患者腋下降温,并为其输液治疗,急救车一路疾驰,将其就近送往武汉市中心医院。

武汉市急救中心急救科长陈欢介绍,中暑患者中年轻人和爹爹婆婆各半,其中年轻人多为户外工作者,如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爹爹婆婆当中有一些居住在老旧城区,没有安装空调或不舍得使用空调,还有一些是外出买菜、接送孩子时被热昏。

中暑人数没比往年明显增加

自7月16日发出第一个高温橙色预警,武汉已在“热锅”中度过十日。不过,尽管暑热来得格外凶猛,但从市急救中心和医院门诊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中暑人数相比往年并没有明显增加。

7月17日-23日,市急救中心共接到中暑病人70例,去年同期数据为26例。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此时江城基本在雨中度过,最低气温25℃,最高气温也只在33℃上下,因此并不具备可比性。去年7月25日-29日雨后气温骤升,市急救中心5天时间便密集接诊了94名中暑者,数据远高于今年。

上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急诊科累计救治中暑及相关疾病患者80多名,多数症状较轻,无死亡病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暑病人数量,与往年相比也没有明显增加。

专家分析,这一方面说明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另一方面说明国家的法律法规落实更到位了。按照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停止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在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露天作业不得超过6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一些用人单位过去因为不守规矩出过事吃了亏,如今学乖了,工地上发生的中暑事件大大减少。

中暑分“三部曲”发病有迹可循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邬明介绍,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个阶段。其中,先兆中暑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昏目眩、胸闷心慌、大量出汗、口渴等。轻症中暑出现面色潮红、胸闷心慌加剧,皮肤干热、全身乏力加剧,体温可升高至38.5℃。重症中暑又称为“热射病”,除了上述症状加重以外,还会出现昏迷、昏睡、痉挛等。如果体温急剧上升,就会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造成呼吸、循环衰竭。这种情况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很高。

邬明介绍,中暑发病虽急,但几乎都有头晕、乏力等前期信号,发现有人中暑,应想尽一切办法给中暑者“降温”。对轻症中暑,可将患者扶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喝冷饮、吹电扇,并给患者服用仁丹、十滴水等防暑中成药。对重症中暑,可在患者头部、腋下和大腿根部放置冰袋,加速散热,也可用酒精擦身降温;按摩患者全身皮肤,以增加末梢血液循环,同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长期待在空调房当心中“阴暑”

23日中午,王女士午饭回来钻进空调房,准备盖着薄被睡一会儿。当天空调温度调得比较低,王女士越睡越觉得乏,躺了三个多小时才起。醒来后她惊讶地发现,自己手臂麻木僵直,双手呈鸡爪状,像是被冻僵了一般。随后,王女士在丈夫陪伴下来到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经急诊科医生喻灿检查,确诊为中“阴暑”。

喻灿介绍,中“阴暑”实际上是中医的概念,它指人体所处环境从高温急转至低温时,身体被寒邪入侵后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关节酸痛、腹痛腹泻、头晕头痛。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和防范意识的增强,中“阳暑”的病人越来越少,中“阴暑”的病人却有增加的趋势。目前在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像王女士这样中“阴暑”的患者,每天都会收治7例-8例。

喻灿提醒,中阴暑最常见的场景就是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冲澡,或猛灌冰镇饮料,或睡眠时对着空调风口直吹。因此预防的要点在于,冷热交替时一定要给机体一个过渡,从炎热的室外回到家先冲个温水澡,擦干身上的水再开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感到舒适不出汗即可;此外长期待在空调房,要通过有氧运动适当活动一下。

记者武叶 通讯员李锐 罗双萍 张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