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头条新闻

生态振兴:“一村一策”打造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18-11-16 13:57:35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宋亮 余苗

  11月8日,初冬暖阳照射下的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慈惠街石榴红村,游人如织,村内粉壁、黛瓦、马头墙,与村外层林尽染的防洪林相映成画。

  游客陈先生发现,往年来游玩时汉江沿线都是货车横冲、尘土飞扬,今年却全不见踪迹。慈惠街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为保护汉江水源地,该街与区交通局共同搬迁砂石码头两座,规范砂石运输,改善村湾环境,还岸净水清的汉江美景。

  去年以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实施乡村生态振兴,除整治汉江岸线外,还积极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和人居环境改善4项工程,计划3年内打造出一批美丽乡村“样板村”。

  厕所革命实现“城乡一体化”

  走进石榴红村中心村公厕,只见男女洗手间、母婴室、残障人士洗手间标记醒目,婴儿护理台、无障碍设施、厕内扶手、紧急呼叫按钮等人性化设施一应俱全。屋顶还开有通风口,让清风入内,消除异味。

  区城管委环卫科负责人谭艳军介绍,以前农村公厕采用三级化粪技术,配建的化粪池需定期抽排,异臭难闻,常遭村民反对。今年该区将农村厕所革命与污水治理合二为一,配套建设,建成后公厕污水可直排管网,实现无害化处理。

  今年临空港计划新建农村公厕37座,达国家城镇公厕二类标准,“造价是一般农村公厕的五到六倍”。再加上前几年的投入,该区每个行政村都已建有一座以上标准化公厕,并聘请了保洁人员每天定时清扫,从建设配套到维护管理均实现“城乡一体化”。

  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也在快速推进。该区服务业投资建设集团水务工程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对全区所有规划内不拆迁村庄进行调查摸排,制定“一村一策”建设方案。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远的村落将新建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最先进的膜分离技术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一级A类标准。

  垃圾分类进村庄

  8日,慈惠街八向大队村民徐文丽刚吃完午饭,将剩菜剩饭和其他生活垃圾分别装到两个垃圾袋里,丢进了屋外垃圾桶。村外,一台嗡嗡作响的垃圾生化处理机正将收集而来的厨余垃圾发酵降解,生成有机肥料后交还村民种菜。

  临空港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是武汉市首个试点垃圾分类的城区,此前一直在城镇范围推广,今年起向农村延伸,目前已在8个涉农街道选取了40个大队推广垃圾分类。为让村民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该区在农村推广“两次四分法”,即由村民对湿垃圾和干垃圾进行初分,直接分为易腐和不腐两类;然后由村保洁员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分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不腐垃圾和可回收物等四类。该区还建成了“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街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机制。

  “一村一策”改善人居环境

  除公厕、污水和垃圾外,临空港经开区还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计划,对道路、绿化、塘堰、标识、建筑立面、电线等影响村湾景观的环节整体提档升级。区建设局建设科高级工程师刘军介绍,全区分20个精品村、25个重点村和其他一般村落3个档次分批推进,目前已从20个精品村中挑选了5个村落,由政府出面邀请全国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景观提升设计,打造一批“样板村”。

  柏泉街红光大队高下湾村毗邻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优美,但村内民房建筑样式凌乱,密度过高,压抑感强,缺少应有的乡村气息。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提出“软化环境、回归乡土”原则,即在建筑物外观不动的前提下,通过园林绿化手法,软化过密的建筑体量,增强现有建筑布局的层次感。

  慈惠街熊家台村属汉江水域的自然村落之一,有丰富的景观资源。但该村同样存在建筑杂乱、污水乱排、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等问题。广州集美设计公司提出可将“菜农文化”“都市农夫”等概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在熊家台打造“百亩千园主题村湾”。在这里,都市人可在农户的指导下耕作、播种、销售农作物,体验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田园生活,最终形成以“休闲、劳作、收获”为主线的乡村休闲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