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城事

你当年与满分隔多远?1951-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题集锦

发布时间:2015-06-04 09:46:13来源:SRC-13

本内容由【最武汉】整理,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最武汉】微信:zuiwuhan01

本周日(6月7日),一大波高三党们将踏入高考考场,打响人生第一战。最武汉的网友们,还记得你当年高考的作文题吗?写得痛快淋漓还是焦头烂额?一起看看小编整理的的1951年—2014年以来历届湖北高考作文题目。回想一下,当年你与作文满分是只有一线之隔呢?还是……哈哈,你懂的。

  2000——2014年:尽显人文关怀

  2014湖北高考作文题:山顶的风景

  一群人上山游玩,在山下的时候,碰到山上旅行团下来,问山上风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走到半山,又遇到一群下来的游客,有人说风景好,有人说不好。最后他们上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他们有的人觉得风景好,有的觉得不好。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3湖北高考作文题:上善若水任方圆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2012湖北高考作文题:科技的利与弊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代替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湖北高考作文题:旧书

  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2010湖北高考作文题:幻想与现实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2009湖北高考作文题:站在____门口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3、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2008湖北高考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藓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和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7湖北高考作文题:母语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 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 争与交汇的时代,母 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 我们交流思想 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 化知 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 们每 天都 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作文。

  2006高考湖北卷作文题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 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 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5湖北高考作文题:人生的态度和方法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4湖北高考作文题:买镜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3湖北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湖北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001湖北高考作文题:诚信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2000湖北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

  2000年以来,高考作文题开始向关注人本、文化和社会现象转化,题目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从2004年开始高考卷不再全国统一,命题可谓色彩纷呈,但这一特色并未改变。

  1990年——1999年:关注社会道德

  1999: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内容作文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也可以自拟题目,中心围绕“心理承受力”

  1997:根据两则助人为乐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1996:看图作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截错了”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5:材料作文,素材“诗歌《鸟的评说》

  1994:《尝试》

  1993:就“父亲、女儿、儿子关于梧桐树老皮剥落的对话”写一篇记叙文

  1992:材料作文,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题目自拟

  1991: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0: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上世纪九十年代,高考命题向关注社会道德转化。这一阶段我国处在深化改革时期,高考作文命题转向关注社会道德,关注修养品行,关注精神空间。

  1980年—1989年:聚焦社会热点

  1989:根据“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写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88:《习惯》

  1987: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6:“树木·森林·气候”,关注社会风气问题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4:自拟题,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3:看图作文,漫画《挖井》,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

  198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1: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关注人才问题

  1980:读后感,材料为达芬奇的故事《画蛋》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考作文命题开始聚集社会热点。

  1977年—1979年:政治色彩浓厚

  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7:学雷锋的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高考以命题作文为主,政治色彩鲜明。

  1951-1965年:讲政治讲务实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7:我的母亲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论增产节约的好处

50多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不仅仅让我们看到50多种迥然不同的命题风格,也折射出时代风云变幻。如今,你还能迅速回忆起当年高考时的作文题目吗?还记得当年为作文而“狂”的样子吗?

  (来源:最武汉综合自中国教育在线等网络资源)

分享&关注

最武汉·最生活,关注“最武汉”微信,微信号:zuiwuhan01

让你的小伙伴们也关注“最武汉”吧,更多生活百科,更多笑料!

最武汉QQ群:225958578

合作咨询电话:027-8856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