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城事

中国传统技艺全形拓:古老的“照相”技艺

发布时间:2014-03-02 06:16:21来源:SRC-13


图为:盘龙城商青铜器全形拓本

图为:博古清供图

图为:毛公鼎全形拓本

  湖北日报讯 文/图 本报记者 海冰 通讯员 方芳

  “全形拓”又名“立体拓”、“器形拓”、“图形拓”,是以传统的墨拓方式,辅以素描、绘画、裱拓、剪纸等技法,把器物形象“三维立体”地转移到平面宣纸上的特殊技艺。

  这门神秘的技艺,可谓是中国传统技艺的奇葩,因其一比一地拓印器物的形制与花纹,有人称其是比照相还真实的古老技艺。目前,这门技艺掌握者寥寥无几,现居武汉江汉区的张友海是其中之一,他的金石器物全形传拓制作技艺,已入选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记者近日前往其工作室采访了他。

  三维立体地记录器物图像

  谈及全形拓,张友海兴致盎然,他停下手头的事向记者娓娓道来。我国的传拓技艺源远流长,有关学者考证,该技艺应是滥觞于东汉末季,历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候已非常成熟。到了宋代,金石学家更是注意到记录金石器物整体形状的重要性,然而,当时用传统方式在器物上平面拓印、或通过白描摹绘器物形状,对真实、全面地记录器物都有局限性。

  清代嘉道年间,六舟和尚受嘉兴马起凤所拓全形汉洗启发,开创了古器物的全形拓,古器物真实形状和其上图文得以跃然纸上,一时之间,海内金石名家争欲观瞻。

  后来,山东潍县金石大家陈介祺对全形拓技法进行改进,民国以后,周希丁、马子云、傅大卣等人更是吸纳西方透视、素描等方法,通过表现光线明暗变化,三维立体地呈现所拓器物图像,将这门技术推向新高峰。

  然而,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全形拓这种费时费工的纯手工技艺急剧走向衰落,逐渐成为稀罕而珍贵的艺术品,近50余年来更是淡出大众视线。

  耗时一月拓曾侯乙尊盘

  49岁的张友海,或许是在西安古城长大的缘故,对传统金石文化、古文字遗存有特殊情结,长期致力于收集、整理研究古代瓦当、砖铭、陶文、彝鼎器图形及文字。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传拓技艺,十多年来,他查阅无数历史文献资料,登门拜访西安、河南、北京等各地金石界老前辈,并得到北京李洪啸先生的指导。“大师一两句点拨就是关键,回来后我反复回味、琢磨!”张友海说。

  经反复实践,整合各方面传拓技艺后,他掌握了全形拓制作技术,并自成体系。譬如,他借鉴明朝出现的彩拓技术,运用独特的技法,将古器物上的铜锈和土沁也表现得活灵活现,更加逼真反映古器物的真实情况。他还将青铜器全形拓和绘画联合起来,将传统国画的花卉蔬果补于全形拓作品上,使之相得益彰,成为一种“半工半艺”的艺术形式。他创作的司簋全形拓本,被武汉市博物馆收藏。

  采访中,张友海跟记者边聊边现场演示,只见他对着一块古砖观察良久后,画出该古砖的原大线描图,随后有标注古砖各部位符号的棉连纸覆于砖上,用蘸有白芨水的毛笔刷湿、上纸,用棕刷刷实,再用扑子蘸墨,小心捶拓后揭下。各部位分段拓完后,盖上自己印章,一幅全形拓制作完毕。

  整个过程耗时约一个小时,张友海称,要是拓制青铜器会更耗时,前些时一个朋友手上有件曾侯乙尊盘高仿件,他借过来腾出专门的时间来拓,前后花了一个月才完工。“拓制过程越精细,作品就越立体”,张友海说,上纸过程中需随器形变化分段分次完成,每次上纸不能贪多,移动部位不能过大,要衔接好花纹线条,否则会失真变形。“有专家看过我拓的曾侯乙尊盘,称‘赶得上古人’,但我很清楚,古人会用一年去拓一件器物,其无止境地追求完美的境界,今人远远赶不上。不过,在拓制过程中,确实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这门技艺目前感兴趣者甚少,其传承前景堪忧。”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