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动态资讯

从“国家刻度”到世界设计之都----武汉工程标注改革开放历程

发布时间:2018-12-21 09:13:13来源:长江日报

   今年7月12日,在外交部举行的湖北全球推介会上,体现“中国速度”的铁四院、“中国跨度”的中铁大桥局和“中国高度”的中建三局企业负责人悉数到场,推介武汉的高铁设计、大桥以及高楼的设计建造实力。高铁、大桥、摩天大楼,成为武汉展示给全世界的“国家刻度”。

  去年11月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批准,武汉成功入选2017年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由此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

  世界级名片“设计之都”亮了

  工程设计建造让武汉走上世界舞台中

  武汉的工程设计师频获国际大奖。美国马里兰州时间今年6月12日,从第35届国际桥梁大会传来消息,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徐恭义荣获2018年约翰·罗布林终身成就奖——国际桥梁界的个人最高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一流的设计师造就一流的工程,武汉也由此走上世界舞台中心。

  中巴经济走廊上,中交二航局建起瓜达尔港,中建三局正在建设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中国一冶设计施工总承包的300兆瓦光伏电站受电并网,近20万户巴基斯坦居民日常用电得以解决。

  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用于武汉绿地中心摩天楼的“空中造楼机”还将为更多国家和城市服务;中铁大桥院设计的芒古至卡拉博公路(芒古至塔博段),横卧在赞比西河上,被当地人誉为“非洲最美水上公路”;中交二航局参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推动东非地区经济发展。

  在欧洲,中冶南方开始将中国先进的钢铁冶炼技术和设备向俄罗斯输出。

  修铁路、建公路、架跨海大桥,建光伏电站和钢铁厂,从东南亚、南亚、西亚到欧洲、非洲,一个又一个武汉设计建造的工程,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梦想。

  目前,来自武汉的铁四院参与和跟踪的海外项目遍布20多个国家。

  2016年10月通车投运的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首次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和装备建造的现代电气化铁路。铁四院负责亚吉铁路吉布提段90公里的设计任务。

  从零海拔的吉布提到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建设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比登天还难。但中国工程设计师一步步“丈量”出铁路沿线的地质水文资料。

  铁四院桥梁设计人员陈泽宇回忆,勘测时沿着线位走十多公里,吉布提最高气温接近50℃,走在炙热的岩石上,感觉双脚就像是石锅拌饭里滋滋作响的鸡蛋。晚上回到屋里才发现,鞋底熔化几近穿帮。在亚吉铁路吉布提段勘测设计推进过程中,铁四院创造了海外铁路设计的最快速度。

  “铁路虽然通车了,但要能真正发挥效益,必须与港口结合。”铁四院国际事业部总工程师余兴透露,铁四院团队正在设计吉布提港DCT码头铁路,此外,还在跟踪油码头、多功能码头铁路设计。

  尼日利亚拉各斯至伊巴丹铁路(拉伊铁路)目前正在建设,作为尼日利亚西南部的未来交通动脉,全长156公里,全线采用中国标准,兼顾客运和货运。铁四院承担了一半线路的施工图设计。

  南亚尼泊尔,梅吉至马哈卡利的梅马铁路,线路全长900多公里,贯穿尼泊尔东西全境,由铁四院做详细设计的标段总长210公里。

  工程设计是城市之基,但“设计之都”还不仅仅局限于工程,还包含创意设计、城市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武汉不仅正让自己这座老城新生,还将向世界贡献“武汉方案”。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武汉经验”,为全球城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可复制的方法。

  武汉园博园获“C40城市气候领袖群第三届城市奖”,东湖绿道吸引了世界目光,武汉地铁正成为公共艺术规划设计的展示空间……

  武汉正全力打造“长江主轴”,重点围绕武汉主城区长江段,集中展现长江文明、生态特色、发展成就,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这样的“武汉设计”,或将为全球其他大河流域的城市借鉴。

  “设计之都”有底气

  速度跨度高度标注改革开放“中国刻度”

  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已通车运营;世界最长跨海峡公铁大桥平潭海峡大桥主塔全部封顶;世界最大跨度双层公路悬索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正在架梁;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通车,开创了世界珊瑚礁地质上建设特大型桥梁先河……

  近10年来,世界著名的大桥中,“武汉设计”“武汉造”超过半数。改革开放40年来,武汉建桥人写下壮阔的“桥梁史诗”。

  去年9月底,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长150米、重达3040吨的钢桁梁被稳稳放在墩顶,标志首孔钢梁架设成功,架桥“神器”是中铁大桥局自主研发的起重能力3000吨的“天一号”运架梁一体船,可一次性吊起600头成年大象。

  在港珠澳大桥的施工中,“天一号”更是创下“两天架设一片钢梁”的新纪录。

  同时参与架梁任务的2500吨“小天鹅号”运架一体船在完成港珠澳大桥架梁使命后,又“马不停蹄”进行改造,将投身下一个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海上架梁。

  如今,中铁大桥局为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打造的3600吨“大桥海鸥号”起重船能在世界风口海域,抗10级以上大风,将1000多吨重的钢桁梁稳稳放上大桥墩顶。

  数十年间,中国的高楼也和桥梁一样勃兴。作为“中国高度改写者”的中建三局,参与建设全国20个省、市第一高楼,其承建、参建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50余座,其中5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8座。世界十大高楼,4座出自其手。

  从最早代表“深圳速度”的深圳国贸大厦,到如今的中国结构“第一高”天津117大厦,再到“中部第一高”的武汉绿地中心,一座座摩天大楼不断刷新“中国天际线”。

  高铁和大桥一样,已成为中国“国家名片”。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时速达200公里的新干线时感叹,“就是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而那时,位于武昌杨园的铁四院已经开始关注并研究高铁。

  从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通车,到武广、京沪等“中国高铁技术集大成者”问世,铁四院勘察设计高速铁路近2万公里,设计建成40多条高速铁路,已建成运营里程1万余公里,约占全国投入运营高铁的一半,是中国高速铁路“八纵八横”主骨架的骨干设计力量和标准规范的主要编订者,成为世界上设计高速铁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经验最丰富的设计企业。

  武汉设计建造的高铁、大桥、高楼,分别以速度、跨度、高度,标注着“中国刻度”,给足了“设计之都”的底气。

  创新是“设计之都”的不竭动力

  武汉设计从“跟跑”变“领跑”

  需求带动变化和创新。中铁大桥局集团董事长刘自明说,过去建大桥多修几个孔也能过江,但是长江是黄金水道,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推进,航运部门对大桥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仅江中立了一个塔,而正在建设的杨泗港长江大桥更是1700米一跨过江。大跨又带来结构形式、工艺工法、材料等级等多项创新。

  谭国顺先后担任中铁大桥局东海大桥指挥长、杭州湾跨海大桥指挥长。“往往一座桥没建完又受命指挥另一座大桥建设”。

  他说,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但周边没有深水港,巨轮靠不了,于是决定修建东海大桥,让上海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通往洋山深水港。杭州湾大桥建成通车后,宁波到上海无需绕行杭州,上海、杭州、宁波之间形成“两小时交通圈”。

  2012年,60岁临近退休的谭国顺,又受命担任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CB05标项目经理。因建桥技术和装备的突飞猛进,中铁大桥局参建的标段占海上桥梁段1/3,不到3年就率先贯通。

  中交二航局总工程师张鸿感触道:国外有些工程师,一辈子能建两三座桥就很了不起,而国内工程师往往一座桥刚建完,马上赶往下一个项目,“中国建桥技术突飞猛进,得益于建桥队伍的不断突破进取,更归功于祖国飞速发展搭建的广阔舞台”。

  摩天大楼的崛起也是如此。伴随着城市发展而不断涌现的各个地标性建筑越来越多,高楼群的出现,成为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缩影。

  武汉发展步伐加快,长江主轴、滨江商务区建设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根据规划,长江主轴沿线将启动和续建39栋超高楼。

  中国强劲的需求和舞台,使一批设计企业得以锤炼锻造。铁四院设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04年以前,我国火车的速度、牵引方式还停留在“绿皮车”时代。此后开始引进动车组技术,当时主流技术被德国、法国、日本等国把持。但除了车辆技术,相关保障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铁四院设备处鼓励年轻人参与相关研究,每天到现场研究方案,最终确立了动车组相关标准。经过几年沉淀,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动车组投入运营。由铁四院设计的第一批高铁动车段(所)投入使用。

  每年,铁四院都要对新技术、专项技术做研究,每年要列十几个科研项目、软件开发,不断完善高铁运行。

  去年,设备处总工邱绍峰前往上海参加国际轨道交通展,西门子、庞巴迪、川崎、日立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专家也来参会,邱绍峰说:“10多年过去了,这些企业谈的技术居然和以前差不多,有的技术甚至是跟我们学。这些世界知名企业的技术已经由我们‘跟跑’演变为我们‘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