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焦点图

引领武汉城市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14 08:18:41来源:长江日报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城建缔造不凡——精彩纷呈、气势磅礴,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批利好民生的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地开花,提升武汉民获得感、幸福感。速度、高度、精度、温度,改革开放以来大武汉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刷新着度数和标准,向高质量发展跃进。

  路桥隧通三镇带来“速度”、施工精准细化雕琢“精度” 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温度”、高楼群拔高天际线“高度”

  城建温度———武汉“海绵经验”或全球推广 创意设计让老城新生

  近日,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的绿色生长项目组来到武汉,计划将武汉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作为“武汉经验”,展示武汉市基于自然的创新解决方案,为全球城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可复制的方法。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理念的提出,武汉市积极探索以“绿色、 生态”理念完善城市涉水问题治理思路,寻求人水和谐的城市建设模式。

  2015年4月,武汉入选国内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青山和汉阳四新2个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也在当年随之启动。

  为构建长效机制,由市城建委统筹,成立了海绵城市专职部门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办公室,引入第三方绩效考核机制,加强监督、落实奖惩,海绵建设与“四水共治”、旧城改造等统筹考虑,并出台政策进行激励与引导,加强产学研联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通过三年建设,两个示范区范围内共实施了288项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包括市政道路、小区公建、公园绿地、管渠水系等四大类。目前试点区近4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试点项目已经建设完成,经过评估,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内的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指标已达到试点目标要求,实现了海绵城市的“呼吸吐纳”功能。

  288个项目中,共安排以公建小区、公园、道路为主的源头项目259项。通过实施“海绵+”工程,两示范区共改造146处小区公建、 33 所学校,受益师生近3万人。

  钢城二中过去是青山区的一个有名的治水“包袱”:地下雨、污水管道错接现象严重,一旦遇到雨天,校内必然渍水,污水与雨水混合,汩汩流向校外…… 经过海绵改造后,校长李培根说,渍水再也没有发生了,污水也再没有翻涌上路,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和家长对海绵城市建设拍手称快。

  据统计,试点区的小区公建与校园改造面积超过了 379 万平方米,新增、改造生态停车位超过 6000余个,新增活动场所 3.3万平方米。海绵城市建设真正实现了“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的建设目标,海绵建设深入人心。

  市城建委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今年是我市从试点走向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7个中心城区和东湖高新、经开区将按照海绵城市理念系统开展源头和涉水类项目建设,总面积达40平方公里,在有效提升南湖、东湖等重点水系水体环境质量,解决片区渍水内涝问题的同时,显著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品质。明年,海绵城市建设将覆盖武汉全域。

  下一步,市城建委将紧紧围绕城市建成区2020年20%面积和2030年8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将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开发理念与“四水共治”、“三旧”棚户区改造、绿地公园提升、高校雨污分流等项目统筹,同步设计、施工、验收、投用。

  不仅海绵城市建设带来民生福祉,“设计之都”的建设和打造也让这座城市越来越有温度。去年11月1日,武汉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从过去的工程设计已扩展至城市设计、工业设计、创意设计、服装设计等多门类大设计。

  武汉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理事长金志宏表示,武汉申报“设计之都”的主题是“老城新生”。“老城新生”并不是旧了就拆、建新的,而是将着力点放在城市的存量上,对存量资产进行关照。比如基础设施、文化遗产、社区环境等。从速度向质量转变,从效率城市向品质城市跨越。

  诸多案例体现了设计带来的城市温度:武汉园博园在垃圾场上建大型公园,获“C40城市气候领袖群第三届城市奖”;东湖绿道吸引了世界目光,大大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市民幸福感;武汉地铁正成为公共艺术规划设计的展示空间;专业规划师、设计师进社区,实施“微改造”,将海绵城市建设载体与创意设计结合,极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建速度———10条地铁穿三镇“三环十三射”快速路网基本建成

  武汉地铁运营公司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0月24日,武汉地铁线网累计客运量突破40亿乘次;10月26日,单日客流再创新高,达到356。23万乘次。

  40亿乘次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把全中国的人口运送了3次,把全湖北的人口运送了67次!

  随着新线开通,武汉地铁运营线路达到10条,运营车站增至199座,通车路程达到288公里,超越深圳等城市,在国内排名第五。

  目前,武汉地铁线网日均客运量超过300万乘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过江客流分担率均超过40%,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引领城市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到2020年,每年还将至少通车2条地铁线,实现“主城联网、新城通线”,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达400公里。

  武汉城建速度、规模的逐年递增还反映在市城建档案馆的数据变化中,据市城建档案馆统计,近3年的工程档案量达到高峰,去年一年接收主城区工程档案达10万卷,其中去年开通的3条地铁档案卷数就占据总量的一半。

  该馆管理科负责人韩进介绍,2015年档案馆接收了15万卷工程档案,达最高峰,2016年接收13.8万卷,2017年也有10万卷。因中心城区已没多少空地,房屋建筑项目减少,导致房建档案下降,而随着地铁、环线、高架项目增多,市政工程档案逐年递增。

  据悉,一条地铁线的相关工程档案就有一二万卷。去年通了3条地铁,仅地铁档案一项就达到5万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城建委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三化”大武汉,担当作为、拼搏赶超,全面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

  从武汉“万里长江第一隧”到今年“万里长江公铁第一隧”的通车运营,正好十年。今年10月1日,随着武汉地铁7号线三阳路长江隧道通车运营,武汉过江通道系统进一步完善,包含过江桥梁、过江公路隧道、地铁隧道在内,武汉已建成15条过长江通道(11条公路通道、4条地铁通道)、11座过汉江公铁通道,跨江出行交通压力得到缓解。微循环通达纵深进一步增强,总长448公里的路网建设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

  从“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到“万里长江公铁第一隧”——地铁7号线三阳路长江隧道,武汉城建人不断挑战着世界难题。

  城市路网进一步织密。2015年4月30日,二环线全线画圆通车,实现三镇30分钟交通圈;白沙洲大道、欢乐大道、雄楚大街、珞狮南路、龙阳大道、墨水湖北路、长丰大道等高架快速路建成通车,江北快速路即将通车,目前,“三环十三射”快速路网已基本建成,基本实现“提升一环,建成二环,完善三环”,军运会前还将建成汉江大道,进一步拉近青山、汉阳、武昌、光谷、汉口的距离,城市交通功能将更完善,群众出行更便捷。

  从二环线等路网建设开始,城建理念也在不断提升。武汉市政设计院二环线项目总工黄又清介绍,二环线的建设首要考虑以人为本和功能性,降低社会成本。

  以高度为例——以前的高架一般高5米,现在二环线桥下净空8。5米甚至十几米,既照顾了人的视线,又满足了桥下行车的需求;

  以宽度为例——以前多是4车道,二环线设计为双向6车道。以前的高架不太考虑互通,如今的环线多采取互通式立交,满足多个方向交通转换;

  以高架绿化为例——上世纪80年代建立交,桥身几乎不见绿。如今更多引绿上桥,设计院为二环线量身定制了植物种植槽和绿化喷灌系统,中央隔离带可见红叶石楠和法国冬青。红叶石楠,四季可赏;法国冬青,能阻挡尘埃、吸收有害气体、降低环境噪音。

  城建精度———武汉办赛事与建城市统筹 工程质量叫响全国

  明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在武汉举行。以“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为宗旨,市城建委统筹办赛事与建城市,对道路路面、工地环境、重点区域等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涵盖主城区各大道路,与军运会相关的宾馆酒店、学校、比赛场馆场地,形成一张完整的路网。这一覆盖全域的大提升,既保障军运,赛后也将长久惠民。

  这一重大战役从一开始就坚持高标准。今年8月,路面综合整治提升标准出炉,划分为细致、精致、极致、卓越4个档,涵盖道路及附属设施、交通设施、功能照明及箱柜、公共服务设施、亭棚设施5大类。4个标准所体现的建设和管理要求呈现精细化和人性化逐步升级、层层递进。涉及各个区内的基础性路面总体按照细致标准整治提升,而重点路段路面都达到了精致、极致标准。部分亮点区块,如长江主轴左岸大道(武汉关至长江二桥)更达到卓越标准。

  在军运会举办前,全市主城区逾千公里的道路路面,对标逐步提升,将实现“脱胎换骨”的蜕变。

  市城建委工程处负责人表示,路面提升施工于今年10月底进入高峰,长江主轴左岸大道江北快速路即将通车,汉江大道将于军运会前全线通车;多座跨江大桥的彩化、亮化、美化即将启动。此外,一些已见成效的路段如武汉大道,下一步还将按极致标准进一步提升行车的平整度和舒适度,随道路整治同步更换井盖,通过改进工法,将更换施工时间由原来的3天压缩至4小时内,路面“肚脐眼”问题将得到改善。

  近年来,武汉城建更注重施工和管理的精细化,工匠精神得到彰显。

  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唐传政介绍,今年,武汉获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以军运会为契机,作为武汉城建领域的地方性质量提升标准《市政工程细部构造做法》被列入2018年科研课题,目前已完成初稿即将发布,将指导正在进行和即将开展的军运会道路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这部标准对主线道路、人行道铺装、站卧石、无障碍设施、隐形井盖、电线杆、箱柜等都提出了明确的精细化施工要求。

  唐传政坦言,过去武汉的城市建设,从管理到施工一度比较粗放,路只管建好通了就行,伴随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武汉开始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道路整体提升专项整治,提高了质量控制和精细化标准。2012年质监站联合多家单位编制出台了《武汉市市政工程细部施工操作指南》《市政工程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查指南》。

  就在《指南》出台的那一年,被誉为“武汉最美大道”的武汉大道全线建成通车。作为精细化的标杆,武汉大道今年又率先启动完成了整治提升。

  承担武汉大道汉口段施工的中国一冶项目经理介绍,他们按照指南和标准,根据设计的道路行车舒适度曲线,先用测量仪确定路面曲线高程,将面层老化的沥青铣刨后再重新加铺,对结构破损处还会换板、注浆,铺完压实后的新路面与旁边的路面高度一致,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以内,确保不出现“跳车”现象。

  井盖处理的精细化,确保了武汉大道上的井盖与路面平齐,几乎不见色差。

  唐传政表示,从武汉大道的样板引路,到长江大道、东湖隧道、长江主轴左右岸大道……近年来新建和在建的市政工程在精细化施工方面不断取得进步。

  而在桥梁、轨道交通及隧道工程领域,武汉的精细化施工和过硬的质量也跻身国内先进水平。

  武汉的多座桥梁获得“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詹天佑大奖”。不久前,武汉“建桥国家队”中铁大桥局更是摘得中国质量奖桂冠,标志着湖北武汉实现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

  唐传政透露,今年武汉地铁机场线工程通过“国家优质工程奖申报复查”,3号线也拿下安装工程“鲁班奖”——“中国安装之星”。2013年全国轨道交通专项检查时,武汉地铁在26个受检城市中成绩排名第一,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住建部的充分肯定。

  这些成绩不仅得益于高质量的工程建设,还来自于真正落到实处的质量监管。唐传政介绍,质量监管和服务贯穿工程建设始终。建设前期,质监站会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免费开展质量、精细化施工培训,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这项工作已坚持整整10年;建设过程中,积极贯彻落实“工程质量提升”要求,每年均开展8次左右全市性大检查,关键工序和节点到场监督指导,有效督促参建各方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对于轨道7号线和8号线越江段、东湖绿道、杨泗港大桥等重点工程,在加强监督检查的基础上,依托行业专家“外脑”资源,组成专家巡查组,对现场施工方案、技术难题等开展指导,引导现场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精细化施工水平。

  去年上线的“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建设单位在家中电脑上就能实现报监,质监站在网上受理审核。所有监督记录全部上网,下发的整改通知单在网上发布,整改单位必须在限期内完成整改并网上回复,否则系统自动升级,“整改”变成“停工”。

  城建高度———武汉城市天际线30多年增长近6倍

  一眼看四桥,武汉的跨江桥和长江两岸的高楼群

  谁是华中第一高楼?1984年,矗立于龟山南麓的晴川饭店高88.6米,成为江城开放的最早标志。上世纪80年代以后,城市高层建筑的速度加快,“第一高楼”名号数次易主。1996年的泰合广场高176米,一时间成为最牛的写字楼,众多著名国际跨国公司均在此处办公。

  此后数年内,武汉掀起了一股兴建高层建筑的小高潮:1997年国贸大厦(212米),1998年的世贸大厦(273米),2010年的民生银行大厦(336米),民生银行大厦还开启了钢结构建楼新篇章。

  2015年,完成封顶的武汉CBD的武汉中心大厦,以438米扛鼎“华中第一高”。而目前,位于武昌滨江,武汉长江主轴右岸大道上的武汉绿地中心已超过中心大厦,刷新“华中第一高”。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一批超级建筑和高楼拔地而起,武汉城市天际线越长越高,30多年增长近6倍。

  “高楼经济”也催生了高科技装备的创新发展。武汉绿地中心的施工方中建三局,在施工中自主研发了新的建造神器——“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被誉为“空中造楼机”。

  随着长江经济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理念提出,武汉正式由“三镇时代”迈向“长江时代”。长江主轴作为武汉城市发展的新中心,已然伫立在寻找面向世界的崭新亮点的潮头之上。

  根据规划,在未来的武汉长江主轴上,将崛起39栋200米以上的超高楼。以武汉绿地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正在规划或建设中的超高建筑,将令长江主轴左右岸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还将极大促进武汉经济发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世界500强企业被吸引而来,将进驻长江主轴沿线的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汉正街中央商务区、武昌滨江商务区、青山滨江商务区、汉阳归元片区和四新国博片区六大片区的高楼中,在武汉设立区域总部。

  当年的地标,已相继隐没在城市高楼群中。据统计,目前武汉在建的百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合计超过千栋。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种资源要素正在向这一“高空”区域聚集。

  围绕品质、经济、生态、服务、创意———武汉未来将建设“五大城建”

  改革开放40年,武汉城建亮点纷呈;未来,改革将再出发、再深入。

  市城建委表示,接下来将突出重点,对标聚焦找差距、补短板、提品质。将紧扣5个方面抓落实:

  围绕办好军运会,坚持对标对表,坚持细致精致极致卓越,着力破解建设标准、质量安全监管短板,开展习惯培育行动,建设品质城建;

  紧扣城建投融资体制机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谋划城建投融资新机制,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快由城建支撑向城建引领转变,建设经济城建;

  紧扣生态环境改善,着力推广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装配式建筑,着力提升文明施工水平,推动城市大建设与生态大保护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城建;

  紧扣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着力破解服务堵点痛点盲点,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工程建设审批服务武汉样本,建设服务城建;

  紧扣创建设计之都,发挥设计之都国际平台作用,促进各个创意设计门类融合发展,打造创意经济武汉样本,建设创意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