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周庄、嘉兴乌镇、黄山宏村……这些传承历史,承载乡愁的名镇名村闻名遐迩,声名远播。而在武汉,同样有这么一些历史文化毫不逊色的古镇古村散落各地,静静地彰显着楚风遗韵,只可惜养在深闺人未识。可喜的是,这一局面将在近期有所改变。为加强武汉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抢救性保护和合理利用镇村历史文化资源,昨日下午,武汉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评选启动会在市政府召开,意味着武汉首次历史文化名村评选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不久的将来,武汉人不需乘高铁、坐飞机去周庄、乌镇这些古镇旅游,只需周末驾车一两个小时,就可到武汉市各个古村镇游玩。
武汉古村镇资源丰富急需保护
作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具备非常丰富的古镇古村资源,历史遗存跨越了从商周时期到秦汉,直至明清的每个时段,更有黄陂大余湾这样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代表。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武汉市历史文化镇村也面临着日益破败,逐步凋零的生存危机。
因此,此次评选活动,将通过以评促保、以评促宣、以评促建,推动保护历史文化镇村遗产,提升全社会的历史镇村保护意识,建设具有代表性和示范导向作用的历史文化名村。
为做好评选工作,我市已确定了51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级保护推荐名单。同时,颁布施行《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意见》和《武汉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试行)》,填补了我市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政策法规方面的空白。
针对已列入保护推荐名单的51个村庄,各区将根据其资源禀赋情况进行分批申报,一经冠名,各方将担当起责任与义务,并获得财政和政策支持。
首批9座古村申报,各有特色
武汉晚报记者昨从评选启动会上了解到,本次评选活动将由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组织,市国土规划局负责具体承办。
目前,收到了来自黄陂区汪西湾、邱皮村、文兹湾、张家湾、谢家院子、罗家岗、翁杨冲和新洲区陈田村、石骨山村,共计9个历史村落的申报材料。其中既有风貌别致的荆楚建筑,也有红色岁月的革命痕迹,还有宗族文化的历史底蕴……称得上风格迥异,内涵丰富。
黄陂区此次申报的7个村中,罗家岗位于黄陂区王家河街罗岗村,村内集中分布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为罗氏宗族的聚居地,其建筑风格与大余湾如出一辙,该村“一门五户”的聚居模式在布局上极具特色。
黄陂区翁杨冲起源于明洪武二年。它的空间形态好似一只展翅飞翔的蝙蝠,寓意“福来翁杨,如意吉祥”。一条贯穿南北的翁杨石街,将整个村落串连起来。
新洲区石骨山村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武汉市现存较为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之一,村内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存是公社的石屋民居建筑群。
黄陂汪西湾
如何评选?如何规划建设?
据了解,评选工作将邀请国内历史文化名村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评审团,现场踏勘,并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各参选乡村申报材料进行严格评议,最终评选出武汉市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同时,为吸引更多的普通市民关注和参与,还将启动网络投票活动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名村线下体验活动。
会上,市名城办、市国土规划局、市城建委、市文化局、市房管局、市旅游局以及黄陂、新洲区分管负责人,纷纷就历史文化名村如何保护、如何规划建设、如何开发进行发言。历史文化名村的评选,是为了保护这些古村落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传承,“留得住乡愁”。同时,在此基础上,也要改善村民生活,首先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回收、水电气等问题;做到“一村一规划”;进行旅游资源挖掘和产业转型,使当地村民生活得到改善。
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周浩
黄陂谢家院子
(作者: 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