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武汉两会代表委员围绕“万亿倍增”凝聚共识(图)

发布时间:2015-02-07 07:51:53来源:SRC-220

  昨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在武汉剧院闭幕,图为市人大代表排队投票 记者胡冬冬 摄

  今年武汉“两会”圆满闭幕,代表委员共话“万亿再出发”,共识在交流碰撞中变得清晰成熟。

  经过几年砥砺奋进,武汉在2014年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每天不一样的背后,是一座里程碑的完成,是城市发展进入更高阶段。面对武汉2049远景目标、全面经济新常态的当下形势,武汉当如何作为?万亿再出发的阶段性目标如何实现?

  增强谋发展的战略定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革先行先试,“让城市安静下来”,对接中央“十三五”规划,加强民生顶层设计。这些共识,将武汉发展的目标、机遇、动力、标准和目的有机结合,为实现新常态下的新作为指明了方向。

  到2021年实现万亿倍增是目标,“十三五”是机遇,创新和改革是动力,民生是目的。解决发展不够的最大实际,必须万亿倍增,筑牢经济实力,否则难言其他。“十三五”规划是国家未来总体发展布局,与万亿倍增时间重叠,武汉必须主动对接,谋取国家布局中的有利地位。创新驱动,一方面表明传统发展模式必须转变,一方面表明万亿倍增是有质量可持续的倍增,是现实需要,更是主动作为。改革,武汉肩负着国家使命,不能等不能靠,放开手脚,先行先试,就是最大的改革。“让城市安静下来”,不是停下来不建设,而是城市建设的转型创新,坚持大建设不能动摇,但要提升品质,理解市民,这是高标准,而非矛盾。

  人是一切发展的最终目的。咬定目标,促进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市民生活在一座更好的城市,只有不断加强民生顶层设计,破解民生难题,让市民充分享受城市发展成果,发展才从根本上具有意义,才有源源不竭的动力。

  ■共识一

  以创新赢得城市发展先机 记者 耿尕卓玛 张隽玮

  水到渠成,创新驱动发展正当时

  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质是发展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动力转变。武汉要横下一条心,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新常态下争取主动、赢得先机。

  “武汉举全城之力创新,是形势倒逼,也是水到渠成。”市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王长城表示,武汉今年进入“创新正在时”,是正当其时。

  王长城认为,正值整个经济结构处于转型期,企业不转型就会被淘汰,产业不升级就会落入夕阳产业,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是武汉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市政协委员、宏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志丹说,过去靠投资、靠模仿就能发展,现在市场变了,转型必须依赖创新,寻求差异化、不可替代性。

  “新常态下有挑战也有新机遇,武汉创新不缺乏底气。”王长城说,武汉的科技优势为创新提供原动力,集聚的高校为创新配备人才,“当前沿技术与市场接上轨,成果自然显现”。

  企业唱主角,拥抱互联网

  “企业离市场最近,由企业主导创新是最经济的。”市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教授刘传江认为,武汉创新应以企业为主体,让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的决策、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

  市政协委员、尚格会展董事长张珺说,公司正在进行“微”创新,公司做了20年偏线下的传统服务业,去年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他开始革新公司运营方式。“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两个机会,一是以用户与产品为核心的理念,二是强大的数据技术支撑。”

  张珺说,真正的创新将重构业态,创造新的价值,秘诀就是站在互联网的“台风口”。

  有了喜马拉雅,才能有珠穆朗玛

  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市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院长杨明星说,创新需要一种环境,有了喜马拉雅,才能有珠穆朗玛。

  市人大代表、武汉中百百货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军认为,在职务科技成果“三权”体制改革取得成效、“青桐计划”激发百万大学生创业热情时,政府应加快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以更好服务创新主体——企业,让企业更有动力投入创新中去,将过去的补助、减免税收等“哺乳”政策转变为激发其内在动力。

  市政协委员刘传江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阿里巴巴的成功之处就是将电子、金融、快递形成产业群,政府应该促成这种跨界,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共识二

  让城市安静下来 记者 黄洁莹 鞠頔

  以前让市民理解政府,现在政府理解市民

  市人大代表、江岸区一元街扬子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桂霞说:扬子街社区这几年都在大拆大建,长江隧道、地铁2号线、中山大道改造。工程多、工期长、拆迁、打围、尘土、噪音,对社区居民和中山大道沿街商户都有影响。但绝大多数居民和商户都能理解和支持政府,大项目的施工一直比较顺利。现在,城市大建设迈上新阶段,“让城市安静下来”,这是政府对百姓的理解,也是对百姓支持的一种反馈。这是党委政府的亲民务实的体现,也表明了党委政府和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共识。

  “今天的出行不便,是为了明天的出行更加顺畅。”这是很多工地上的一句标语。市人大代表、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金萍说:“让城市安静下来”,说明政府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需求,把百姓在建设中的牺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种双向理解,正是一个城市发展中最需要的力量。

  城市面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城市发展要更新理念

  市人大代表刘聪说:近几年,武汉提出城建攻坚,是一种“补课”。现在,城市发展大跨步向前。地铁、轻轨、高架桥、实业、商业齐头发展,城市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时候,就需要转型,除了速度和数量,城市发展要更新理念,让高品质、高效率和绿色环保成为关键词。

  市人大代表、江岸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姚莉说:“让城市安静下来”,说起来很诗意,但做起来却不容易。下一步建设中,相关职能单位需要注重效益和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以最小的影响搞建设。近年来,高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增长、物质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让人心浮躁。“让城市安静下来”,区域建设中应该考虑绿化比例,打造城市慢生活的空间,让市民心情平静下来,在家门口享受自然。

  慎开工,快完工

  市人大代表梁鸣说:发展还在继续,“让城市安静下来”就是对政府科学管理的考验。在城建中,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围而不建”的管理。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金萍说:“慎开工、快完工”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让城市安静下来”的要求。以后到建设中,建议相关单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科学设计围挡和绕行道路、提前合理安置拆迁、确保资金链条完整,以便开工后就能快速、高效完工。

  ■共识三

  做好民生顶层设计 记者 王兴华 唐煜

  民生保障事业要在更高层面进行统筹规划

  去年,武汉GDP超过万亿。市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黄经南说,市民希望提升生活质量、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有稳定的安全预期。因此,民生保障事业一定要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

  市人大代表、湖北忠三律师事务所主任严道清说,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让人民有幸福感。过去,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基本保障,保证每个人能吃饭,有社会救助。但是现在仅靠这些层次是不够的,更多要走向社会公平,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分配我们的资源。要让每一位市民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对于教育和医疗问题,城市能否进行有益的改革尝试?这或许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吸引社会资本,发展多层次公共服务

  市人大代表黄经南说,在民生问题上,我们要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观念。要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发展多层次公共服务。比如说公租房建设,是否能够采取BOT模式、拼盘等模式引入民间资本。比如说养老,除了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可以让更多的商业保险介入,这都是可以考虑的。

  如何调动社会资源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政府主导下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市政协委员、江汉大学商学院教授许以洪说,积极引入PPP模式(“公共部门—私人企业—合作”的模式),用民间资本提升保障水平。

  让老百姓有公平感,办事少求人、不求人

  市政协委员、洪山区天兴乡政府乡长李绪杰说,加强民生工作顶层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有公平感,办事少求人,不求人。加强民生工作顶层设计,需要征求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制定一些接地气、切实符合老百姓愿望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有效的民生保障体系。对部门与部门之间法规不匹配、规定“打架”等情况,相信随着老百姓在政务服务中心可一站式解决审批事项,以及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一系列利民措施和制度的完善,这些问题都可逐步得到有效的解决。

  ■共识四

  国家战略交会点上拓展新发展空间 记者 胡雪璇 郑汝可

  积极应对国家战略新格局

  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是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科学谋划全市“十三五”发展,必须从全球、国家和武汉自身这三个层面全面考虑,重视国家“三大战略”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新空间、新功能。

  市政协委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文建东说,武汉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节点城市,又处于长江经济带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应该抓住机遇,在已有的制造业、创新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出更多优势产业和有竞争力的产品,成为中部的领头羊,承担起国家战略发展的使命。

  市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黄经南说,武汉应积极应对“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构建发展新常态。武汉应以区域的整合来争夺全球资本和迎接国内资本的重构,如重点加强武汉城市圈建设和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建设等。武汉可在已有的中欧武汉班列、“武汉日韩”、“武汉东盟”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内河港口、陆路交通和航空港口优势,开通武汉至境外的直达航班、货(客)轮;建设更多沟通欧亚的国际走廊。

  市政协委员、市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春洋说,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之一,国家将其定位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武汉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的核心城市和经济增长极,既要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发挥主导、主力和带动作用,又要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推进自身的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和城市战略地位的提高,夯实和提升城市功能,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大力打造进入国家核心产业的重大项目

  “武汉具有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市政协委员、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敏说,武汉是我国最早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政策并启动实施的中心城市之一。一个功能先进、开放融合的光谷大数据产业发展平台正在形成。要打造武汉大数据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数字湖北、智慧武汉、示范光谷、备份中国、物联世界”的发展目标,需要政府通过大数据产业化核心技术和推广应用模式的创新突破,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引领产业发展的完整产业链和运作服务能力,创建大数据产品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这大概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市政协委员、武汉乔万尼时尚女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傅杰说,我市发展电子商务具有政策优势:获批全国首批“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等;地理区位优势:成为5小时全国主要城市交通圈的中心;人才资源优势:武汉高新技术人才聚集,在校大学生人数全球第一。

  ■共识五

  弘扬武汉精神 壮大改革﹃基因﹄ 记者 刘智宇 陈诚

  城市精神赋予武汉改革基因

  “重大国家战略正倒逼武汉深化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人大代表、新洲区教育局副局长陈红英说,目前,我市已开展自贸区先行先试工作,武汉应秉持改革的视角、决心,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

  市政协委员、湖北楚盾律师事务所主任许方辉说,首先,在发展理念上,要保持先进性和适度超前性;其次,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与同类城市相比,已经领先的,武汉要继续保持领先;具备一定条件有机会取得领先的,只要不突破法律和政策的红线,完全可以大胆尝试,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例如武汉出台的民间资本投资负面清单,对于克服武汉在民间资本投资方面的短板,为民间资本投资和民营企业的突破性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服务质量上不去,肯定是改革没做到位。”市人大代表、江夏区税务局局长刘向晖介绍,去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版》,我市各级税务部门主动改革创新,窗口受理、后台流转、先办后审等措施先后出台,还开发出手机APP、微信平台,实现多元纳税申报。

  “这些改革没有文件要求,全凭优化服务的自觉性。”刘向晖认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已赋予武汉改革“基因”。

  发展潜力亟待以改革来释放

  “武汉在吸收民间投资、刺激经济活跃度上仍有潜力。”市人大代表余德清说,经济新常态下,民间资本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为此,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实时明确行政权力的数量、规模和边界,营造透明平等的市场准入、服务待遇,为吸收民间投资创造政策、体制环境。

  “工业总量上,武汉同样大有潜力。”市政协委员、武汉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袁云光说,武汉应加快相配套的生产服务业发展,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重视混合所有制、民营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与国际经济管理接轨,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