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田晓勇
沿湖路蜿蜒而行,似一条彩带漂浮于东湖碧波中。长堤上,池杉高耸,绿荫成翳,是为“曲堤凌波”,东湖最美“八景”之一。
然而,3月却传出消息:沿湖路178棵池杉因东湖通道施工需要,将被移栽、砍伐。
本报连续报道后,有关部门承诺,将修改施工方案。东湖池杉长廊美景能否保住,一直牵动着武汉市民的心。
昨日,记者从中建三局东湖通道项目部获悉,池杉移栽方案已经出炉,待政府部门批准后即可执行。旧方案共需移走258棵池杉,经优化处理后需移走105棵,减少60%。
一问:池杉为何非移不可?
东湖通道在设计时,为何不优先考虑生态保护,主动绕开沿湖路?
昨日,东湖通道项目部负责人说,这是为建逃生通道、避免破坏湖水生态而选择的较优方案。
据介绍,东湖通道涉及东湖水域的部分,北起筲箕湖红庙立交,南至磨山梅园门前。如果将两地直线相连,隧道距离最短、成本最低,而且全部走水下,不与沿湖路发生交叉,也不用移树。
但国家对涉水隧道有强制规定,每隔4公里必须有一条逃生通道,一旦发生意外,车辆可迅速逃至地面。按此方案,只有东湖里新修一座体量超大的小岛,才能满足要求,“对东湖生态、景观的破坏更大”。
两“害”相较取其轻,最终选定的设计方案,是将东湖通道“扭”成了S型,将逃生通道的出口设在目前沙滩浴场所在的天然湖心岛上。
如此一来,东湖通道与沿湖路就有3处交叉,分别位于九女墩、沙滩浴场和落雁路口附近。
施工方说,交叉部分施工时,隧道从沿湖路底下穿过,“地下施工,地上走车很不安全”。出于安全及交通疏导考虑,要在交叉点旁的湖面上,新建一座钢栈桥,供社会车辆临时通行。而在钢栈桥与沿湖路相交处,路边的池杉就必须全部移走。
二问:153棵“差额”从何而来?
此前,施工方曾称,初步测算三处交叉点共涉及池杉178棵,“但经过最终核实,共需移走258棵”。
新方案中,移栽的池杉数量,从258棵降到了105棵,153棵“差额”从何而来?
施工方表示,这是与园林部门反复研究论证,微调通道走向、优化施工工艺的结果。
据介绍,在架设钢栈桥时,沿湖路路面需要开挖,接合段的池杉只能移走。一般来说,挖出的作业面是上宽下窄的“朝天口”型,“如果改为垂直型,就可以减少路面被挖的面积,少挖10米,就能保下十来棵树”。
按此思路,三处交叉点可少挖树153棵。如此作业,需用钢板支护,将导致施工难度、时间、成本倍增。
三问:30米高的池杉如何移栽?
昨日,武汉市园林局人士介绍,在湖区移栽如此规模的池杉,国内尚无先例,面临起吊、运输与开挖三大难题。
东湖沿湖路池杉,种植于上世纪50年代,树龄超过60年。最终确定移走的105棵树中,树高基本在20米至30米之间,相当于七八层楼房那么高。要移走,必须用大型吊车才能起吊,但沿湖路仅双向两车道,部分桥梁限重仅10吨,大型吊车不能走、调不了头。
而且,池杉树被形容为“萝卜根”,只有一条“主根”深扎地底,须根极少,因此移栽时树球更大。如果是树径30厘米的池杉,树球直径可能需要3米,“那整个沿湖路都要被挖断”。
武汉市园林局表示,移栽方案由市园林科研所调集科研人士负责制订、实施,将选取10%的池杉先做试验,然后再全面移植。池杉将移往市园林科研所江夏科研基地,进行培育,等施工完成后再原树迁回,“确保池杉长廊的美景不会消失”。
园林人士还担心,目前沿湖路沿线地下埋有10万伏高压电缆,如果池杉根系将电缆包裹起来,就无法挖土球,只能砍掉,“否则就会造成整个片区大停电”。如果在开挖时没有碰到意外,105棵池杉将一棵不砍,全部移栽。
制图:万璇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