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微山湖舰执行警戒任务的特战队员向疑似海盗船只进行警告射击。
图为:微山湖舰上的部分湖北籍官兵:从右至左依次为:舱段一班班长、中士吴瑞林,由广水入伍,执行过三批护航;补给长、少校王杰,由随州入伍,执行过全部七次护航;帆缆兵上士王洁,由浠水入伍;潜水班班长、二级军士长孙建国,由黄冈入伍;枪炮班班长、上士王传凡,黄冈入伍,执行过三批护航。
图为:海军陆战旅特战队员实战演练。
图为:英姿飒爽的女战士。
图为:2014年12月亚丁湾海域,微山湖舰(左)正在为护航舰艇进行补给作业。
湖北日报讯 文/图 记者张欧亚 特约记者薛成清
波翻浪涌,暗云低垂。暴风骤雨中,军舰劈波斩浪。
执行第十九批护航任务的微山湖舰,经过263天的航行,渐渐驶近母港。
记者倚靠舷窗,俯视大海,想起那首熟悉的旋律:军港的夜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17日至21日,本报记者由青岛北海舰队基地登上微山湖舰,历经105个小时、1650海里连续航行,先后穿越黄海、东海、南海,抵达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三亚某基地。
4天4夜,记者有幸陪伴了微山湖舰返回母港的最后一段航程,见证了她点滴却又非凡的片段——
功勋舰历经枪林弹雨
昨日凌晨5时,暴雨过后,云开雾散,陆岸线若隐若现。
在甲板上眺望的海军中尉吴清翔说,前方就是三亚海域了,还有三四个小时微山湖号补给舰就可靠港。
这艘功勋舰第七次踏上亚丁湾之旅,已整整过去263天。而这只是微山湖舰护航任务中的一次。
那是一个永载海军史册的特殊日子。
2008年12月26日,微山湖舰与武汉舰、海口舰,组成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中国海军护航行动。此后,微山湖舰又六次参加亚丁湾护航。
微山湖舰总共完成了第一、二、五、六、十一、十四和第十九批护航任务,是中国海军唯一一艘执行过七批护航任务的舰艇。护航总时间1200多天,累积护航航程19.2万海里。
8年过去,参加过全部七次护航的老兵,全舰共有21人。海军四级军士长凌章权就是其中之一。
他向我们回忆起经历过的一次枪林弹雨。
时间回到2010年3月20日。上午9时45分,微山湖舰单独护送“振华9”号至亚丁湾东部海域时,导航雷达发现130多艘可疑快艇。
快艇像狼群一样,迅速逼近编队。
微山湖舰一次次发射信号弹警告,但群狼视若无睹,加快速度进逼振华9号,并突破了1000米的安全警卫线。
微山湖舰加速调整舰位拦截,海军陆战旅特战队员子弹上膛,严阵以待。
指挥员一声令下,“嗒嗒嗒……”枪声响起,水花四溅,强大的火力在海面组成一道弹幕。可疑快艇这才停止围攻,仓促调头离去。
“那是一次真正的较量。”军官范鹰递给记者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官兵们正在拦阻射击,甲板上到处是散落的子弹壳。另一张照片上,密密麻麻的可疑快艇在不远处游弋。“冲在最前面的快艇已接近微山湖舰900米处。”
舰长汪科上校说,“不管你面前是豺狼,还是虎豹,是军人就一定得有血性,关键时刻一定要冲上去!”
“视使命为生命,为使命敢拼命!”这句话既印在微山湖舰会议室门前的展板上,更浸入到历次护航官兵的血脉里。
也门撤侨 单舰扬威
陶新阶大校,湖北黄冈人,1990年投军南海舰队,曾经担任昭通号导弹护卫舰舰长。去年12月,微山湖号与潍坊号和临沂号战舰组成编队,赴亚丁湾执行第十九批护航任务。陶新阶被派驻微山湖号担任最高指挥官。
今年春,也门局势紧张。4月5日,微山湖舰听令单独赴也门索科特拉岛撤离最后一批中国公民。
当时在索科特拉岛上,尚有7名中国医疗小分队队员及两名中国游客,同时还有1名日本人与中国游客在一起。
微山湖舰连夜驰骋,于6日凌晨抵达索科特拉岛领海线。但因吨位太大,无法直接靠泊。
陶新阶与舰长汪科、政委李思伟制定了多种预案,并与中国医疗队员约定,在他们乘上小艇离岸后,如联系不上微山湖舰时,请他们在小艇上展开一面中国国旗。
医疗队能否成功坐上小艇赶到约定海域?陶新阶和战友们焦急地等待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过去。
下午4时,雷达终于发现,一艘快艇向微山湖舰急驶而来。观察哨同时也发现,小艇上展开着一面中国国旗。
微山舰派出高速小艇,将9名中国公民和一名日本游客接应上舰。
陶新阶说,也门撤离中国公民,展示了一个大国的力量。他满怀深情地回忆,经过近20个小时的高速航行,他们将10人送往阿曼萨拉拉港时,中国驻阿曼大使亲自到舰上迎接9 位中国公民,办理交接手续。那名日本游客也被移交给日本方面。
“我永远忘不了她拼命挥舞五星红旗,满眼热泪的样子。”回忆当时的情景,女战士贺姝琼说,安检行李时,因东西较多而凌乱,有一位大姐一时找不到国旗,急得团团转。找到国旗后,她将国旗紧紧握在手中生怕丢了,脸上露出灿烂、自豪的笑容。
日本游客上鹤久幸登上微山湖舰甲板,看到主桅杆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他放下行李,脱帽,朝着五星红旗深深地弯腰鞠躬,然后才去登记、安检。
同胞们安全撤离后的欣喜、自豪和感慨,以及日本游客的一举一动,让全舰官兵对使命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流血不只在枪林弹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支迈向深蓝的海军力量到底能走多远,后勤保障尤为关键。
作为补给舰,微山湖舰就担负着这种“能走多远”的重要职责。
微山湖舰补给长王杰少校,家乡在湖北随州,2006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他是唯一参加了全部七次护航的年轻军官(其他20人为士官)。
王杰介绍说,微山湖号所担负的功能是,向战斗舰艇提供“干货”和“液货”补给。干货是指粮食、蔬菜、食品、备件、弹药等物资;液货是指水和油等液态物。
为保证战时需要,提供补给时必须有在全方位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能力。液货补给,先要与战斗舰横向或纵向并靠,然后将一根电水壶般粗大的缆管,通过凌波状的高架索桥,连接两舰,将油料或水输送过去。茫茫大洋中,舰艇随浪涛起伏,并不时摆动、漂移,稍有不慎,就可能崩裂钢缆索。
夜间航行补给具有最好的战场隐蔽性,但由于能见度差,指挥协同难度较大,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海军都很少尝试。为实战需要,微山湖号经常进行夜间补给,这更增加了难度。
“补给的时候,如果钢索突然断裂,打在人身上,将是致命的。”王杰介绍说。
一次紧张的补给正在进行,补给装置缓冲器出现故障。谁也没想到,第一个冲上14米高的补给门架的竟然是有恐高症的王杰。他事后回忆说,“当时的情形根本容不得多想。作为补给长,我不能把危险留给战士。”
今年5月19日,中俄在地中海举行海上联合演习。微山湖舰担任海上航行补给演练指挥舰,依次对俄罗斯“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我海军潍坊舰、俄“顺利”号导弹护卫舰进行补给演练,开创了我国海军在地中海与外军展开航行补给演练的又一先例。
列编以来,微山湖舰先后为16型50多艘舰艇实施海上补给,补给海域涉及三大洋20多个海区,创造了多项纪录,用实际行动标绘了具备全平台、全时段、全海域支援保障能力的“全球图谱”。
首次出征海外的女水兵
17日清晨6点,微山湖号驶离青岛北海舰队基地,向三亚母港挺进。当时的操舵手,就是23岁的下士、女兵陈丽雪。
这位美丽的福建姑娘,大学毕业后毅然从军,随女兵班走上微山湖舰。
这支英姿飒爽的女兵班共有8人,是该舰的第一支女兵队伍,于去年9月17日上舰。团职中校女军官夏军,是她们的分队长。
在舰艇的后岛展板上,挂着她们各自的励志警言。
班长张艳霞上士,来自河南,报务兵。她的警言是:简单就是快乐。
她的同乡贺姝琼,曾梦想考到华中师范大学,当一名教师,现在是中士电航兵。她的警言是:感恩生活,希望就在明天;拥抱太阳,温暖就在心中。
谭小月,卫生兵。警言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坚定信心,理想就会实现。
陈丽雪,操舵手。警言是:不逃避,不退缩,不轻视,不放弃;敢拼搏,敢吃苦,敢担当,敢争光。
黄毕琦,电航兵。警言是:在波涛汹涌的浪潮里彰显巾帼本色,为亚丁湾的和平贡献我微薄力量。
卢飘露,卫生兵。警言是:人,如果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有坚强的信念,那么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张昀,雷达兵。警言是:红妆大地显风采,武装亚丁壮军威。
付海嫒,雷达兵。警言是:我们面前没有困难,困难面前有我们。
分队长夏军的警言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同样勇闯亚丁湾。
夏军告诉记者,这8名女战士最大的1988年出生,最小的生于1993年。与男兵相比毫不逊色。男兵们都称她们是“女汉子”。
在圆满完成了护航、撤侨、联演等工作的同时,她们充分发挥文艺特长,用悠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为大洋深处的官兵们奉上文艺盛宴。在编队访问克罗地亚的甲板招待会上,女战士们表演的节目,克罗地亚总统不断为她们点赞!
一个人的退伍仪式
昨天上午,微山湖舰即将抵达三亚母港。
后岛起降平台上张起一面八一军旗,全舰将士着白色礼装,整齐列队,向一位老兵致军礼。
这是为一个人举行的退伍仪式。
海军四级军士长凌章权,液货补给班长,服役17年。本来去年他可以退役,因护航任务需要,他毅然选择留下来。执行护航任务,他三次推迟婚期。
他是执行过全部七次护航任务的21名官兵之一。
甲板上静悄悄的,似乎大海也停止了咆哮,凌章权眼角噙满泪花。
他哽咽着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选择军旅生涯,选择大海。
在微山湖舰那些护航的日子里,像凌章权这样默默牺牲与奉献的官兵,太多太多。
四级军士长王红辉是电工班长。首次护航前,他妻子怀孕了。
2009年4月23日,是海军成立60周年。这一天,电话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王红辉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对妻子说:“你给孩子取个名吧,你最有资格!”妻子说:“今天是海军的生日,又是孩子的生日,你又参加了第一批护航,就叫一航吧!”
海军二级军士长符广海,主机一班班长,荣立三等功5次。
他说,最大的遗憾是,在执行护航任务中,失去两位亲人,却没能陪伴他们度过最后的时刻。
2008年,执行第一批护航任务,他哥哥不幸病逝。
2010年3月,执行第五、第六批护航任务,踏上长达10个月的远航之路。9月底,医院下达了他父亲病危的通知,老人弥留之际很想见儿子一面。符广海只能按照家乡习俗,剪下自己的一缕头发,辗转委托回国的船舶请人带回国内,以此为信给父亲送终,陪伴父亲安葬。
父亲离开人世时,他躲在住舱大哭一场,然后跪在甲板上迎着亚丁湾的海风,向着祖国和家乡的方向,给父亲磕了3个响头。擦干泪水,又走向战位开始一丝不苟的航行值更。深夜,他无法入眠,在笔记本上,写下对父亲的怀念:“想见尊容空有泪,欲闻教诲杳无音……”
他说,“7次参加护航,1200多天漂泊在海上,纵然有千难万险,但每次当你面对鲜红的军旗,当‘勇闯大洋、连续作战、依法行动、为国争光’的铮铮誓言响彻海天的时候,内心就会升腾起一种力量。”
(作者: 编辑:徐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