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情系神农"社会实践队一行10人从武汉出发前往神农架,回访设立在木鱼镇的校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开展为期一周的"神农架林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调研。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通过面对面访谈,深入村户,实地考察,总结发现神农架林区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并向当地政府提出改进意见,为切实改善神农架林区百姓交通出行状况做出贡献。
图为:实践小分队成员回访基地 潘振宇 摄
引凤先栽梧桐树,致富首当修公路
7月16日上午8点,实践队队员们在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李荔的带领下,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田艳平老师、城市经济管理系赵颖智老师一同前往木鱼镇政府开展基地回访和调研。负责接待我们的是木鱼镇团委工作人员、去年刚毕业的选调生小胡老师和经济发展办公室席主任。席主任对目前木鱼镇的道路建设状况做了一个简要概述:正所谓"引凤先栽梧桐树,致富首当修公路",神农架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自然旅游景区,公路建设的完善与否则决定了旅游业发展前景的好坏。为了促进神农架林区旅游业不断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近三年,木鱼镇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截止2018年,木鱼镇基本村村通了客车,最远的公路离村民家也不超过500米,交通设施的建设养护资金来源主要有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乡镇自筹,但由于乡镇并无财政来源导致负债逐年增长,资金困难成了最大的问题。从席主任的介绍中不难看出,神农架近些年在道路建设方面已经大有改善,但目前在资金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单纯依靠上级政府财力支持不足以形成道路交通建设和养护长效机制。这个也将是我们此次神农架之行要研究、试求解决之道的重点之一。
图为:实践小分队成员与红花坪村村支书进行访谈 胡雨轩 摄
修好公路人人夸,富了百姓千万家
结束了镇政府的访谈,实践队队员分成两组,分别由村主任带领前往红花坪村和青峰村入户展开调研。在前往村民家中的途中,实践队队员们发现,由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村民的房屋都相对比较分散,分布在各个山头,从一户到另一户往往要走很久,加之道路崎岖,使得实践队队员们刚开始颇不适应。在采访红花坪村村民的过程中,村民们普遍反映村中有一条主干道已经铺设了好几年了但一直没能硬化,如果能够尽早硬化将造福村中更多百姓。而红花坪村另一个山头的道路则基本实现了硬化与畅通,村民们对道路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当实践队员们问到修建道路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最大改变时,村民们说:"路通了,外面的东西也能运进来,自己家种的茶叶等农作物也能卖出去了。而且来的游客也多了,村里有几家搞农家乐的也很赚钱。"真是"修好公路人人夸,富了百姓千万家"。
图为:实践小分队成员与青峰村村民交流 王俞霏 摄
千桥万路百姓路,大家携手来爱护
走进木鱼镇红花坪村二组,一条干净整洁的农村公路映入实践队员眼帘,公路沿线青山如黛,层峦叠嶂,绿意盎然,"畅、安、舒、美"的公路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这一切都与红花坪村所实施的"路长制"密不可分。红花坪村坐落在俊俏挺拔的山间,这些道路大多数是依山而建,山路陡峭,遇到恶劣天气常出现泥沙堆积和山体塌方的情况。过去由于管护成本较高,责任主体不明确,这些路处于无人问、无人管、无人养的"三无"境地。今年以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平安村镇为契机,该村试行了农村公路"路长制",为农村公路配上了"管家"。村主任王绪兵谈及"路长制"自豪的说:"我们原来的公路在没实行管护之前,道路经常塌方,时有跌落滚石,行走很不方便。现在实行管护制以后,道路不管是天晴下雨,都保持着干净,道路畅通,如果是出现哪里有问题或者是塌方,管护人员都会及时到场,把它清理干净,保证道路随时畅通。" 路长制实施以来对村内道路管护情况、公路设施完好情况、环境卫生保洁情况、绿化养护情况等进行了有效监管,对乱贴乱挂、乱搭乱建、乱倒乱放等行为进行了有效防控,为红花坪村打造了一条村级示范公路。
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三个小分队分别完成了两个行政村、一个政府工作部门、一个镇的访谈、调研、实地考察工作。回程路上,我们呼吸着乡间清新的空气,回想在镇政府访谈结束时,队员们询问小胡老师来神农架工作的原因,他说:"神农架是我的故乡,毕业后我想回到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让家乡变得更好。"朴实的语言中透露的是外出求学的学子对家乡的热爱,他也用亲身行动为我们95后青年人做出了榜样。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神农架农民,还是像席主任、小胡老师这些公务员,亦或是我们这些来实践的学子,都是为了让神农架的明天更美好而努力,路在远方,行在脚下,情系神农,继续前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李荔 潘振宇 胡雨轩)
(作者: 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