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村内景象 袁雪冰 摄
7月16日,湖北工业大学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二十五名队员从武汉整装出发,前往富川瑶族自治县白沙镇黑山村,开启为期18天的社会实践之旅。
去年暑期实践结束离开黑山村时,村里的小朋友唐若妍曾紧紧拉着队员陈诗雨的手依依不舍地说:“诗雨姐姐,你们明年还来吗……”
陈诗雨和队友们没有食言,今年暑假开始,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成员便打点行装,前往富川黑山村再续去年之约。
本次实践以“一带一路”乡村振兴为主题,从实地支教和乡村文化调研两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以此进一步深入了解黑山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蝴蝶歌》的历史与传承。
振兴乡村 使命在肩
与去年不同,陈诗雨今年赴黑山村,是作为团队“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活动负责人,肩负着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瑶族非遗文化体验游”项目的落地生根,助力黑山村脱贫攻坚的梦想和使命。
黑山村村民是热情的。当湖北工业大学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乘坐的火车抵达时,已是凌晨12:30;星空满布,夜色深邃,但车站口却早已停留着几辆大大小小闪烁着灯光的车,这是黑山村的村支书带着村民来接队员的车。两个小时前,他们就早已在车站外等候着队员们的到来。
到达黑山村,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老队员给新队员介绍了村内的布局和黑山历史,从参观村部大楼,蝴蝶歌堂及每家每户的走访问候,每一处都留下了队员们的身影。
在途经小朋友唐若妍家时,唐若妍的奶奶从家里主动走出来和队员们打招呼,“今晚来奶奶这里喝油茶吃花生吧。”离别时也不忘说一句“有空常来奶奶这里呀!”
这个7月,青佑再赴黑山之约,坚守承诺,为黑山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尺讲台 增长知识
队员细心询问孩子情况 袁雪冰 摄
黑山村留守儿童众多。支教组的队员根据黑山村、鱼尾村、大岭增村留守儿童的不同年龄特点,将他们分为大班和小班。根据孩子们住址的不同,分配不同的队员每天在不同的时间点,准时接送孩子们上学和回家。
支教开始的第二天,支教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大小班班主任石淑芳和闵牧涵也分别在班内组织大家竞选班干部。
大班的明健同学今年12岁,他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却多了几分淘气与任性,但同时也有着这个年龄段孩子所共有的倔强和腼腆,渴望被关注但却止于表达。
明健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家里只有姐姐照顾他。因为上课,这些天姐姐忙于工作中午没有时间给他送饭,所以队员们便带他一起去学校食堂喝粥。第二天,明健专门给队员们买了面包:“我要谢谢哥哥姐姐们”。明健虽腼腆,但语气中也透露着大男孩的责任与感恩。
队员赵若捷上硬笔书法课,她要求每位小朋友给自己最熟悉的队员们写一封信。明健因为喜欢和队员陈子豪打篮球,相比于大班的其他小朋友们也有更多的知识面,所以,他是班里唯一一个用最正确的书信格式写最长心里话的人。
支教第三天上午,队员巩煜祺为小孩子们带来了 “中国地理”课程,从放眼世界开始到俯瞰中国,最后聚焦到黑山所在地。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开阔视野,为孩子们展示目光所及之外的精彩世界。
孩子们也在课堂上积极发问,“为什么地球是圆的?”“为什么我们没有掉下去?”巩煜祺为孩子们进行了耐心的解答。由小家到大家,由黑山村到世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增长见闻,埋下梦想的种子。
实地走访 传承非遗
白沙镇黑山村系井山行政村下辖自然村。全村人口820余人,其中瑶族人口比重占92.6%,典型的瑶族人口集聚村落,是富川瑶族蝴蝶歌发源地,也是富川县两个瑶族蝴蝶歌传承基地之一。
多年来,黑山村以父教子,老传幼的方式,使优秀的瑶族传统文化得到世代传承和保护。63名黑山村村民2016年参加了央视《中国民歌大会》,在北京唱响了蝴蝶歌。
就在队员们来到黑山的第一天,村内的蝴蝶歌表演队再次受到邀请,他们即将动身前往香港进行演出。
湖北工业大学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的队员们今年将调研的重点放在了蝴蝶歌以及古村落保护上。在村民口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黑山村拥有三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小小的村里实属不易,即便放眼全国也屈指可数。
由于贫困和闭塞,如今,瑶族文化的传承还不是很理想。为切实了解黑山村当地的非遗文化,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队长吴志高带领队员们深入当地各村各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实地考察。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主要从村民的讲述以及非遗实地考察两方面着手,了解瑶族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并帮助村民们探索瑶族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新路径。(湖北工业大学青佑之光服务团 金 明 赵若捷)
(作者: 编辑:张惟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