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市民手册

[魅力之城]江汉朝宗——武汉三镇隔江互峙

发布时间:2014-03-20 15:07:47来源:SRC-13

  自古"江河淮汉"盘绕神州,唯武汉独居其二,并独有江汉朝宗之壮景。

  浩荡长江,冲决巴蜀群峰,接纳潇湘云水,在龟蛇二山夹持间同汉江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同时也造就了世界第三大河及其最大支流相融东去之雄浑壮丽景观。

  相传,上古时期大禹治水曾到武汉,引汉水(即汉江)入长江。今汉阳龟山东麓长江大桥下原有临江石矶,据说就是大禹疏导汉水入江之处,故名为禹功矶。武汉也因此一直是人们祭祀大禹的重要之地。"江汉朝宗"出自《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意即江汉汇流,朝宗归海,犹如各路诸侯去朝见天子一样。近当代学者多侧重把《禹贡》当作一篇古代地理志,因为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介绍古代所称九州的位置、山川、物产、土壤等地理要素,其实古代学者是将《禹贡》视为一篇讲"王朝贡赋之法"的著作。从其名而解,所谓"禹贡",即为"禹制九州贡法"之意。再观其内容,对地理要素的大篇幅描述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九州的划分和各自税赋贡品等级,通过开九州之山以通路,导九州之水以通航,使九州统一、兴旺,进而实现在以天子领地都城为中心,以500里半径递增的5个同心圆范围内"五服"的王朝发展战略目的,此"五服"由里向外分别被命名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在最早最完整记载了古代中国治国典制的《周礼》中即有对"朝宗"的解释:"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由此可见,"江汉朝宗"更在深层次承载着我先祖圣贤为国家治理和发展做宏远规划的一片苦心,标志着古代中国人对一种相对成熟的政治形态与文明秩序的想象和期待,寄托着历代中国人"九州一体""周围五服"的政治共同体愿望。

  于古于今,"江汉朝宗"无不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中就有《大雅·江汉》篇,其中吟颂:"江汉汤汤(shāng),武夫洸洸(guāng)。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意即:"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出征将士威武雄壮。将士奔波平定四方,战事成功上告我王。四方叛国均已平定,但愿王朝安定盛昌。从此没有纷争战斗,我王之心宁静安详。"

  龟蛇之巅是观"江汉朝宗"壮景的最佳地,也正因为 "龟山锁大江"使得"江汉朝宗"显得更加雄浑壮阔。龟山,位于汉阳,东起长江边,西至月湖畔,其最早名为翼际山,翼为星宿名,古人依天上星座辨地上方位,谓之"分野",故有此名,之后很长时间内又被称为大别山,《禹贡》中即用此名,据说是因为江汉两江在此交汇,水色大别,因而得名;蛇山,地处武昌,西起于长江南岸,东延至大东门,原名甚多,有江夏山、黄鹄山、石城山、棋盘山等。两山真正得名"龟蛇",应在明代永乐年间,据说是因明成祖朱棣而起。明太祖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炆即位,也就是建文帝,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因不满建文帝采取的削藩政策,以"清君侧"为名,兴"靖难之师",一举夺得天下。为安抚民心,强化君权神授,朱棣自称得到真武(玄武)大帝相助,而玄武之象普遍被世人视作龟蛇合体,为迎合朱棣,加之龟山形状确若巨龟浮水上、蛇山形状实如长蛇伏地面,两山之名也就从此而改、延续至今。后来人们加以想象,就有了大禹治水到此遇到水妖,灵龟灵蛇携手助阵,之后分别化身镇守于此的传说。这无疑使得"江汉朝宗"之壮景也兼有了"龟蛇锁大江"之灵韵。遍观天下,再无此第二处!

  两江交汇创造了"江汉朝宗"的壮丽奇观,同时也孕育出丰富的人文内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将汉阳府东城门命名为朝宗门。明嘉靖年间,朱衣编纂的《汉阳府志》特将"江汉朝宗"列为汉阳十景之一。公元1863年,清同治皇帝在汉建起了朝宗亭,亭中便绘有江汉朝宗图。清代武汉地区沿江、沿河之税赋关隘亦以"江汉朝宗"四字排列:武昌白沙洲为"江关",汉口下茶庵为"汉关",汉阳鹦鹉洲为"朝关",汉西上茶庵为"宗关"。可惜,如今仅剩"宗关"一处。到了近代,1924年1月21日落成的海关大厦即取名为"江汉关",上书"江汉关"三字即为书法大家宗彝所题,气势恢宏,极为壮观,至今仍是武汉著名地标。

  江汉交融之自然亲和,可见这座城市的和谐;江汉朝宗之雄浑壮丽,可见这座城市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