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斧头湖 (作者郝庆云)
图为:东湖风景区雪墨沙湖 (作者周晓剑)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严华
“一湾湖水,诉说一段历史,一泓碧波,演绎一种风情。
对一座城市而言,湖泊是一幅诗情浪漫、美丽灵动的生态画卷。对每个市民而言,湖泊是一座心灵的栖园,一方流连的胜景,一处醉美的梦乡。守护湖之净,呵护湖之美,彰显湖之韵,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在刚出版的《武汉湖泊志》中,武汉市市长唐良智亲自作序中的这段话,让人感受到,一市之长对编撰武汉首部湖泊志的美好憧憬和如山重托。
各界期望颇高,又无先例借鉴,在负责编写这部志书的武汉市水务局工作人员看来,压力山大。“不是留名青史,就是遗臭万年。”这是该书副总编詹德昊的心里话。
作为武汉湖泊局局长,詹德昊心里明白,这样一部志书,既要以湖铭志、以湖铭城,还得在注重文献性的同时,兼具趣味性和可读性。所有编写人员一致认为,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武汉166个湖泊进行全记录是必然之选。
这话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并不轻松。湖泊志要遵循志书的传统体例,定位为专业书、文献书和典藏书,就不能不严谨。而要全面展现武汉湖泊千姿百态的风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鞭策全社会更好地保护湖泊,这部铭志录就不能漏掉每一方湖泊最美的那一瞬间。
“很多湖泊位置偏僻,路都找不到。要想获得理想的拍摄地点,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光照片就拍了八千多张,不同季节的都有。武汉最冷的时候,最热的时候,效果不理想再重拍。为了获得这些第一手的资料,数组拍摄人员守候的远不止一个四季的轮回……”在詹德昊看来,这还只是看得到的困难。
看不到的困难在于,很多湖泊的水文资料先天不足,难以查证。要将数百万字的相关资料浓缩为三十余万字的志书,光是浩如烟海的一个个数据,都会让人愁白了头。
如今,让人备感欣慰的是,这部全面系统发掘武汉湖泊人文历史、地理现状、资源特色、治理保护等内容的全景式志书正式出版了。翻阅该部志书,不难看出其编撰强调以史为鉴,保护优先,传承武汉湖泊文化,守护百湖之市美誉的编辑思想。将武汉市委市政府“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使命感、责任感,重拳治湖,守住湖泊底线,一个湖泊不能少,一寸水域不减少”的要求,“锁定岸线、全面截污、还湖于民、一湖一景、江湖连通”的承诺展现得淋漓尽致。
全志共四篇十章,囊括了武汉湖泊的地理分布、历史渊源、水生资源、管理规划、治理修复、人文轶事、湖泊揽胜等多方面的内容,充分彰显了武汉湖泊特色,对于抢救与保存历史、研究与认识湖泊、借鉴与制定决策、宣传与普及知识、积淀与传承文明、指引与带动旅游、推动与营销生态等具有重要意义。
掬一捧湖水,揽一缕清风,在湖光山色中滋养心灵,放飞梦想。这是《武汉湖泊志》以史为经、以话为纬,以湖铭志、以湖铭城所展现出的浪漫情怀。
武汉有着3500年的文明传承,但关于湖泊的书籍几近空白。该书出版,不但填补了武汉湖泊编撰史的空白,更表明了这座城市保护生态的决心和长远思考。
(作者: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