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滚动要闻

机器翻译能取代人工吗?来听听武汉传神者大会的专家怎么说?

发布时间:2018-12-12 08:28:40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通讯员 向希希

人工语言服务市场

2017年

人工语言服务约翻译1500亿个词语

全球翻译市场规模约450亿美元

同比增速超过10%

2018年,机器每一天的在线翻译量就高达8000亿至1万亿词语,超过人工语言年翻译量的6倍

2017年12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武汉传神,留下了“把神气传向全人类”的嘱托。一年后的今天,2018年12月11日,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武汉举行首届传神者大会,展望互联网时代的翻译产业。

机器翻译能取代人工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取代人”的趋势日益显现,传统人工翻译公司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被机器翻译公司占领。“时代的发展让传统翻译企业压力倍增。”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传神者大会发起人何恩培说,在1分钟时间内,机器的翻译速度是50万字,而人工翻译最快速度仅为300字,顶级编辑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500字,也就是说机器翻译的速度已远远超过了人阅读的速度。

尽管如此,何恩培认为“机器翻译还无法代替人类译员”,因为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涉及到社会、文化、语境、心理等多个方面,短时间内,机器翻译要做到真正的“信、达、雅”,仍面临不少困难。

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研究员、阿里巴巴达摩院资深算法专家陈博兴表示,由于中文的语义复杂性,在谷歌翻译的一次测试中,中英互译的准确率远低于法语和西班牙语的英语互译,如在公共场所常见的“小心碰头”(Mind your head)标语,机器翻译往往出现“Carefully bang head”“Meet carefully”“Look out,Knock head”等啼笑皆非的翻译结果。“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机器翻译质量还达不到专业译员水平。”陈博兴表示,与人工翻译相比,机器翻译成本低得多,其适用于对翻译错误有一定容忍度的场景,如日常会话、资讯信息、社交网络等。今后,大量简单的可读翻译会被机器取代,但优质翻译仍将是人的天下,专业译员不必太担心失业问题。

据陈博兴介绍,2017年,人工语言服务约翻译了1500亿个词语,全球翻译市场规模约450亿美元,同比增速超过10%;2018年,机器每一天的在线翻译量就高达8000亿至1万亿词语,其市场空间惊人。“在政商会见、合同文书等专业翻译领域,人机共译模式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何恩培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每一名译员背后都会配有专属翻译电脑,在数年学习、适应译员的翻译风格后,就像警察和警犬一样分工协作,使人工翻译速度提高40倍至100倍。

翻译企业会消失吗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中文翻译需求持续提升,催生了国内上万家翻译企业。眼下,百度、搜狗、科大讯飞从机器翻译和硬件设备作为切入点,阿里巴巴从电商行业应用和场景作为切入点,传神语联网从人工翻译协同机器作为切入点,不断在翻译行业发展,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未来,茫茫多的翻译企业会消失吗?

中国政法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孙志勇介绍,翻译企业接到订单后,往往采取“众包模式”分发给译员完成。因此,一家翻译企业的译员可以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必要坐在一间办公室里打卡上下班,这类似于区块链“分布式储存、点对点通信、非对称加密”网状组织结构,因此翻译市场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会出现垄断型的大企业。

随着翻译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翻译企业开始转型。译马网成立于2015年,前身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传统翻译公司。译马网创始人兼CEO张马成称,翻译市场不缺订单,欠缺的是产能。“翻译100万字,两天时间交货。”很多翻译公司都难以完成。针对痛点,译马网转型做翻译项目管理服务平台,给译员提供译审同步、自动查错等工具及流程管理,得到了腾讯等多家机构的融资支持。

近期在国内上市的糖果翻译手机,则将手机与翻译器整合,即便网络环境不好,也能正常工作。糖果翻译手机CEO陈劲说,糖果翻译手机不是简单的植入一个翻译APP,其在后台配备了24小时人工翻译中心,用户与外国人打电话可随时邀请第三方“同传译员”在线加入,随时随地解决用户翻译需求。

何恩培认为,未来语言传播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穿戴设备,即用户佩戴相关设备后,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所有信息都可以直接转换成母语;另一种场景转换,即数以万计的场景具备多语种功能,如餐厅菜单可根据用户切换语言。

未来,翻译行业发展的趋势是小公司、中平台、大生态。需要全世界传神者联合起来,共同开拓翻译市场未知空间。

亟须超越“技术壁垒”

“翻译市场需求激增,但翻译人才供给不足,高校教育应当改革。”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程认为,近年,我国科技信息、知识产权文献数量与日俱增,可公司招聘翻译人才时很为难,多数翻译专业的毕业生是文科出身,对于理科专业理论一知半解,很难翻译到位。目前一些翻译机或翻译软件,碰到专业术语时,也经常“出丑”。“高校翻译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改进。”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邱鸣说,2005年国家设立本科翻译专业,2007年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截至目前,全国设立翻译硕士和本科的院校已达399所。然而,大多数学校的翻译专业都是由外语专业转换而来,对翻译专业学生还是依照外语专业的课程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对企业实际翻译需求不适应。

邱鸣介绍,翻译人才除了笔译、口译等基本功之外,驾驭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力以及对社会价值判断、文化立场差异的文化理解能力欠缺,从翻译专业硕士的课程安排可见一斑——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及专业必修课共50个学分中,翻译技术及项目管理和跨文化交际学分仅占4分,导致翻译专业学生形成不了竞争优势。

邱鸣建议,高校翻译专业应该对接企业需求,拥抱人工智能,加强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在硕士及以上阶段,应给予理科学生录取机会,不能清一色全是英语专业学生。“跑车为什么贵?因为手工打造、外观炫酷、成名品牌。”陈博兴建议,广大翻译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确保在任何时候比机器翻译得更好,同时与机器翻译“共舞”,利用机器翻译提高翻译效率,否则,淘汰自己的不是机器,而是会利用机器的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