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滚动要闻

我国孵化器数量世界第一 武汉曾诞生中国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发布时间:2017-09-19 09:34:37来源:楚天金报

中国孵化器数量跃居全球首位 双创浪潮下迎来新发展

图为:昨日,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三十周年发展座谈会暨双创峰会在武汉召开

楚天金报讯 文图/本报记者周萍英 通讯员张珊妮

昨日,记者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了解到,今年1-8月,光谷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2738户,其中新注册企业8572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76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无疑成为武汉市乃至全省孵化企业最多的区域。

事实上,30年前,也就是1987年,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东湖之畔诞生,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几乎同步。

“我们所有的孵化器人要感谢湖北,感谢武汉,感谢他们迈出的第一步。我们必须要向所有敢闯敢试的湖北人致敬。”昨日,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三十周年发展座谈会暨双创峰会在武汉召开,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深情地表示。

1.一栋楼:丁字桥108号诞生首个孵化器

30年前,中国武汉,东湖之畔。在一栋闲置的营房里,诞生了一个简陋的新型机构——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而这成为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丁字桥108号,6间厂房,659平方米……中国孵化器事业由此出发。

而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诞生,和1982年的一件“技术投机倒把案”不无关系。国营181厂工程师韩庆生等4名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为一家乡镇企业设计了两套生产污水净化器图纸,编写了2万多字的产品技术说明,每人获得了600元的报酬。救活了企业,工程师却被认为是“技术投机倒把”。

韩庆生所在的181厂就坐落在今天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内,当年这里云集着武汉众多科技人员,但体制束缚,这些“英雄”难有用武之地。与这种情况类似的,全国还有很多地方。

后来,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开始走出“围城”创业,但由于体制改革不配套,这些科技企业面临诸多限制:例如没有主管部门管,企业不能办工商执照。当时这些企业被称为“个体户”,“下海”创业的科技人员人事档案、组织关系、专业技术职务都没有部门管理,人才流动极为不便。此外,由于初创时规模小,大多无力置办设备、场地,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很多具有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科技项目夭折。

1987年2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办公室向武汉市科委递交了关于成立“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东湖地区智力密集,要借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经验,支持和鼓励一批科技人员走出科研大楼,创办一批民办科技企业。

1987年6月8日,中国第一家孵化器——“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诞生,地址选在丁字桥108号,当时一栋闲置营房的一层,六间房,650平方米。最初的筹备小组只有5个人,每个人都身兼数职。他们甚至跑到各大专院校张贴“东湖新技术中心欢迎创业者来创业”的广告。

2.一个人:为圆一个梦想30年未曾止步

第一本孵化器行业教程、第一个孵化企业产权报价系统、第一个由事业单位改制为公司化运作、第一家产权式孵化器、第一家网络孵化器、第一个“创客街区”……东湖创业中心在日后的岁月里创造了中国孵化器历史上的很多个第一。

而这些,都离不开当初勇敢的孵化器管理者。现任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主任龚伟则是代表人物。

从最初为了追寻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到后来为了这个以前国内“没有人做过,也很美好”的事业积极探索,龚伟带领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服务创业者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创业发展。从一个不到1000平方米的闲置营房变成如今30万平方米的生态型光谷创业街,见证了中国孵化器从最初的一个简单构想发展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1987年,龚伟从当时可能算得上武汉待遇最好的企业——武钢辞职,加入到筹建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团队。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当时感觉孵化器事业有极大的想象空间。让有创意的人将创意变成样机、产品,最后变成一个商品,甚至成为一个产业。”龚伟说,“当时这有点像乌托邦式的构想,因为没有人做过,也很美好。”

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历史上,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不仅是创办最早的孵化器,也是最具创新力的孵化器之一。

早在1988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就开始对在孵企业进行投资。他们用国家科委下拨的70万元扶助资金作担保,向银行贷款210万元给在孵企业输血,使陷入绝境的在孵企业恢复生机。这可能是国内最早的孵化器对在孵企业的投资案例,也是中国孵化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整合孵化资源的过程中,龚伟带领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引入国际一流品牌,把世界上3个最大的服务外包公司——IBM、索迪斯、雅高都引入,与孵化企业合作。同时,他们还整合了当地一批金融、教育和中介服务资源,为孵化企业服务。

广受外界关注的是,龚伟首创性地提出孵化器产业化理念,并把创业人社区建设作为方向,通过吸纳民间资本与房地产结合,大胆尝试产权式孵化器的建设实践,实现发展模式创新。

3.一座城:从武汉蔓延至全国成为世界第一

“三十年前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湖北武汉诞生,拉开了我国创业孵化的大幕。在中国孵化器建设三十年之际,我们所有的孵化器人要感谢湖北,感谢武汉,感谢他们迈出的第一步。此时此刻,我们必须要向所有敢闯敢试的湖北人致敬。三十年来,创业孵化从武汉走向全国,不仅成为科技创新创业的起源和根基,而且成为了国家战略,也成为了几代孵化器人的毕生追求。三十年后我们来到武汉开座谈会,不仅是对湖北对武汉为中国创业孵化事业作出贡献的敬意,也是所有孵化器传承双创精神的洗礼。三十而立,这是李克强总理视察火炬中心时的肯定,也是对所有孵化器人的鼓励。”在昨日的论坛上,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的一番话表达了武汉对中国孵化器发展的意义。

事实上,在1987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成立的当年,深圳科技工业园民间科技创业中心也投入运营。1990年,扩散到上海、重庆、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福建、四川等地。到1999年,孵化器覆盖了90%以上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孵化器的数量和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载体。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创业孵化载体7533家,包括孵化器3255家、众创空间4298家;累计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22.3万家,累计毕业企业8.9万家,其中,上市和挂牌企业1871家,占创业板上市企业的1/6,占新三板挂牌企业的1/10;涌现出一批知名上市科技企业,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而武汉市,建立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50多家,其中国家级的孵化器2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5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2家,各类孵化服务场地的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在这个过程中,光谷起到了排头兵和领头羊的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浪潮则为当前孵化器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一系列利好措施,刺激着新一代的创业者们。仅是2017年以来的各项新政,足以让创业者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今年武汉市出台了《武汉市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清单(2017版》和《武汉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等政策措施,还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出台进一步放宽留汉创业就业大学毕业生落户的实施意见。设立总规模100亿元投贷联动风险补偿基金,成立了全国首家持牌经营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

双创活动亦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5月,武汉市发改委组织了卷皮网、斗鱼、宁美国度、武汉虹识技术、光谷创业咖啡等21家优秀创新企业参展,21个企业涵盖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领域,集中展示武汉创新创业的经验和阶段成就。今年9月,市发改委组织武汉市2017年双创活动周,活动周专题活动主要有双创展览展示、2017中国人工智能论坛、嘉宾派教育分享会、文创独角兽峰会、东湖高新区双创集市、江汉区新兴产业企业创新项目路演等90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