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科技标兵、长河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人赵华燕博士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任丽琼)9月8日下午,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庆祝2017年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赵华燕博士被授予“科技标兵”荣誉称号,并被聘为该校“长河青年学者”。会后,笔者第一时间对她进行了专访。
干练的短发,身材清瘦,总是笑容满面,说话语调轻柔,给人温暖亲切之感,这是赵华燕给人的第一印象。在同事和学生眼里,赵华燕是个异常低调的人,来校任教一年来,鲜有人知道她“令人惊艳”的履历。今年43岁的赵华燕,曾先后在北京大学、美国普渡大学、沙特阿拉伯国王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Plant Physiology, Plant Jour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植物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7篇。2015年,她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决心回国效力,经过综合考量,她选择定居武汉。在众多武汉高校、研究所抛来的橄榄枝中,她最终选择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作为自己事业的新起点。
图为赵华燕博士(右)指导学生实验。通讯员 陈冲 摄
被命运推着向前走的女博后
赵华燕出生在新疆,儿时玩伴不多,她就与花草树木做朋友,久而久之就与大自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此后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科学研究,赵华燕与植物再也没有分开过。赵华燕告诉笔者,“我并没有早早树立远大目标,我是被命运和环境推着一步步向前走的。能够取得今天的一点小成绩,最应该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教会我不管将来如何,先尽全力把当下做到最好。”
1991年9月,赵华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大学毕业后,赵华燕被分配到新疆石河子市园林研究所工作。“工作任务轻,科研任务少,提前进入中老年生活。”赵华燕表示在石河子市园林研究所工作的三年是自己最轻松的时光。赵华燕觉得自己的生活状态没什么不妥,研究所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却“看不下去”,他多次鼓励赵华燕继续深造。抱着试试的态度,赵华燕于1998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被新疆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录取。研二时,赵华燕被推荐到北京,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新疆农业大学合作的课题组学习。在这里,她遇到了今后的人生与科研伴侣,来自山东的小伙子吕世友。2001年,两人同时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这一年,两人在彼此导师的见证下“裸婚”。
由于科研成绩突出,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赵华燕就立即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聘用,作为重要参加人参与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并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一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需要国际视野,我和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丈夫都不约而同有了出国的想法,我们的导师也一直鼓励我们出去学习。”2006年,夫妻俩先后收到美国普渡大学的offer,次年1月,两人前往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普渡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研究性公立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一同常年包揽着美国工科十强榜。
“我们出国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去的,从未想过拿绿卡。我和丈夫都深知,我们的根在中国。”“我的导师是一位特别要强的女性,先后有同事受不了‘高压’而离开,我是唯一从头至尾坚持下的博后。”
就在这一年12月,赵华燕和丈夫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赵华燕仅休息了一个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我从未想过远方,只想把当下做到最好。”赵华燕再次提到了这一人生坐标。
为了拓宽研究领域,与更多的国际高科技人才学习交流,2011年,赵华燕和丈夫先后前往沙特阿拉伯国家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沙特阿拉伯国家科技大学拥有世界顶尖的科研设备和实验室,该校以雄厚的资金吸引了来自近90个国家的高科技人才加盟。在沙特阿拉伯国家科技大学,潜心科研的赵华燕如鱼得水,她先后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其中有两篇,影响因子达6.841。在沙特,他们的小儿子于2012年2月出生了。
放弃优厚的待遇,“裸辞”回国
“每一年过圣诞节时,尽管周围节日氛围浓郁,但我的内心都在说:这不是我的节日。”赵华燕说,随着中国日益强大,中国人在海外越来越被尊重,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让他们回国的愿望愈发强烈。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让赵华燕夫妇将回国提上了议事日程。“我身边不少同事因为孩子在国外上学,‘被绑住手脚’只能暂时搁置回国计划。”赵华燕不想这样。
2013年,丈夫吕世友被中国科学院作为“百人计划”引进回国,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女儿和儿子也随着丈夫回国。2015年5月,带着对祖国和家人的强烈思念,赵华燕放弃沙特阿拉伯国家科技大学优厚的待遇和导师的再三挽留,毅然“裸辞”回国。
结缘武生院,开启事业新篇章
“我热爱科研,因此把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作为我选择工作单位的重点考察因素。”经过多番比较考察,最终赵华燕选择了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这所民办高校,作为自己事业的新起点。“我丈夫与学校生科院徐飞副教授是朋友,在他和校委会顾问洪华珠教授的极力推荐下,我决定前来探校。”赵华燕说,“民办高校是否有实力承担昂贵的科研经费以及科研环境,是我疑虑的焦点。来到学校后,看到科研楼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我当即作了决定。”
“民办高校机制较灵活,这和国外高校很相似,在这里可以不被束缚专心科研。”赵华燕说,“每周,院里都要组织学术汇报、课题组文献跟踪报告等,还经常邀请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都让我心中的顾虑慢慢褪去。”
进校后不久,赵华燕就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筹备工作。“在申请筹备期间,学校几次邀请校外专家对我们的申报课题反复进行评议修改,课题小组对彼此的申请书还进行多轮研讨,同事们提出了非常多宝贵的意见,这对我的申报非常有益。”赵华燕表示项目的获批,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和无私的帮助,“尤其要感谢洪华珠教授,当时我忙于教学,想将申报缓一缓,是他的多次敦促提醒让我不敢‘偷懒’。”
2017年春节,赵华燕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大年初二,为了得到一个重要的支撑数据,赵华燕在丈夫的陪同下,依然奋战在实验室里。经过了认真充分的准备及无数次对材料的修改,今年8月,该项目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站稳三尺讲台,一心为生不图回报
除了科研,赵华燕还有一项新的任务——三尺讲台。“也曾有过犹豫,毕竟上讲台是我从未做过的事,第一次走上讲台,我紧张到不能呼吸,看着台下一双双黑亮亮的眼睛,脑子一片空白。”赵华燕回忆起第一次上课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在脑子里不停彩排,哪怕到了上课铃响起前一分钟,我都觉得自己没准备好。”“我跟我丈夫说,上好一节课实在太难了。”尽管如此,赵华燕却乐此不疲,不仅阅读大量教育学相关书籍,还观摩优秀教师网上课程,揣摩教育教学方法,“看着学生们成长进步,我感觉特别欣慰。我愿意尽最大努力把当下做到最好。”
当得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生物工程专业金炎冬等三位同学有考研目标后,赵华燕将他们吸纳至自己的课题小组,重点培养训练他们的科研能力。今年暑假,赵华燕不仅把他们送到武汉植物园进行科研训练,还自掏腰包在附近为他们租好房子,每月为他们发放用餐补助。“我们去了之后才知道赵老师把房子都给我们租好了。”金炎冬他们特别感动,要还钱给赵华燕,“赵老师生气极了,说我们还是学生,不需要我们还。我们将来有出息,为国家做贡献,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
“在武生院工作的每一天我都觉得特别踏实,温暖。”赵华燕说起与领导、同事、学生的点滴时,充满感恩之情。“我来学校报到后不久,学校主要领导专门请我吃饭,亲切地与我拉家常,校领导平易近人让我特别感动。”赵华燕说,“在国外时,每逢过生日仅收到导师发的E-mail,而在武生院的第一个生日,竟然得到了学校的宴请,校领导与同月过生日的同事们围坐在一起,吹蜡烛吃蛋糕,温暖而特别。我把学校送的生日礼物——有机猪肉拿回家时,我父母忍不住为学校点赞呢!”
在国外时,由于赵华燕夫妻俩都忙于工作,双方父母就轮流办理探亲签证过去照顾孙女、孙子。现在公公婆婆与他们一起在武汉定居,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我公公特别喜欢武汉,说这里城市大,空气好,山清水秀,四通八达,武汉人热情爽朗。女儿和儿子与同学和老师相处也特别开心,我和丈夫也都非常满意自己的工作。”赵华燕觉得自己“像掉进了蜜罐子”一般。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