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湖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开建4085个 超额完成任务

发布时间:2016-10-20 07:31:38来源:SRC-389

湖北日报讯 (记者赵峰、通讯员刘立刚)昨从省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获悉,截至9月末,今年全省计划建设的集中安置点3774个,已开工建设4085个,开工率108%;全省已开工建房104301户278974人、搬迁入住16152户49507人、分散购房5066户16390人,合计占年度搬迁人口计划83944户264748人的149%和130%。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相关领导先后赴我省调研、指导工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以“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为目标,遵照“理顺机制、明晰目标、守住底线、精准脱贫”的方针,全面打响脱贫攻坚大决战。在工作中,全省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省负总责、市州主导、县抓落实”的要求,抢前争先、压茬推进、创新作为、竞进赶超,探索出一条富有湖北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模式。

“五大机制”强化领导责任。让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实行资金、项目、招投标、管理、责任“五个到县”;每月定期上报工程进度,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督办清单、正面和反面典型清单。

“五个环节”确保精准识别。坚持“户申请、组评议、村公示、乡审核、县审定”和“贫困户自愿、贫困村群众认可”原则,搬迁户要见房、见人、见地,做到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省、市两级有电子档案,确保把搬迁的帽子戴在该戴的贫困户头上。

“三条红线”严守政策法规。严守建房面积红线,严守搬迁户建房不举债红线,严守不准将搬迁户一搬了之红线,做到户型精准对应到人,严禁因搬迁而让贫困户新增债务。

“四大路径”实现搬后脱贫。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使搬迁户在产业链上增收;二是向搬迁户和带动搬迁户脱贫的市场主体提供政策性贷款;三是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将搬迁资金和整合资金投到光伏发电、矿产开发等惠民项目上;四是开展搬迁贫困户务工摸底调查,支持长期稳定就业,实现脱贫。

相关报道:

  “挪穷窝”,更要“拔穷根”

  ——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观察

  湖北日报讯 记者赵峰 通讯员鄢兆平

  小康路上,绝不能落下一位老乡。

  “十三五”期间,我省计划完成30.63万户、97.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数的搬迁任务。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省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搬迁对象群众评,安置去向群众选

  “张开满,4组,100平方米。”

  “曾学金,5组,100平方米。”

  ……

  昨日,在恩施州建始县业州镇当阳坝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记者看到,一排排两层小楼整齐布局,每户大门上都贴着搬迁户信息。

  “易地扶贫搬迁,最难的是精准识别。不能漏一户,也绝不能让一个‘假’贫困户搬进去。”建始县县长向红林说。

  根据相关规定,搬迁户必须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和“自愿”三个条件。

  如何精准识别?把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交给群众,让群众全程参与。

  在恩施市白杨坪镇青春大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镇委书记朱永恒介绍,这里是恩施州规模最大的安置点,年底前将有228户贫困户搬迁至此。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先由村民自愿申请,然后按“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公开评议,再对照评议结果建档立卡,最后由市政府“一锤定音”,一套房子精准锁定一户贫困户。

  房子建好了,质量有保障吗?

  在郧西县土门镇唐家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56套搬迁房将于下月底实现“拎包入住”。镇委书记王德忠介绍,除了请专业监理外,他们还让搬迁户参与房屋质量监督。“这些搬迁户一边监督,一边在工地打工赚钱,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他说。

  “搬迁对象让群众评,安置去向让群众选,规划设计让群众议,施工单位让群众挑,分配方案让群众定。”省易地扶贫搬迁办专职副主任丁凡璋表示,只有这样,安置房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满意。

  “钉”在工地上,把工作做细

  “郭书记,钥匙都交给贫困户了,放心回家吧。”8月底,在竹溪县水坪镇油坊梁村安置点施工现场,得到确切的回复,村支书郭承明才赶回家。

  自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62岁的老郭就像钉子一样“钉”在工地上,无暇照顾体弱多病的老伴。

  “咋不惦记?可那会是施工关键时期,走不开。”郭承明介绍,这个安置点共有30户,直到搬迁户顺利入住,心里的石头才落地。

  在推进过程中,有不符合条件的村民想占便宜,有符合条件的村民碍于面子不愿搬,需要登门入户,精准识别。

  “有一户想搬迁的非贫困户被我们发现不符合条件剔除了,但安置点施工时又恰好要征用他家土地,对方死活不让一寸。”郭承明不下20次登门宣传政策,摆事实、讲道理,才算解决。

  易地扶贫搬迁,像郭承明这样钉在工地上的党员干部不少。在该县蒋家堰镇,记者看到西桥村村支书黄召荣身患鼻咽癌依旧坚守工地,手中常备一壶中药;镇干部胡春生在中原村安置点,像普通工人一样吃大锅饭,住简易帐篷。

  竹溪县委副书记师利龙透露,为把工作做细,全县共划分18个战区、310个作战单位,挂图作战。四大家领导包乡镇,县直机关包村,村干部包户,双线考核,严格奖惩,奖优罚劣。

  “我都60岁啦,不花一分钱,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楼房,党的政策好!党员干部好!”在竹溪县毛中垭安置点,贫困户彭兆金对新家赞不绝口。这在师利龙看来,是最大的奖赏。

  “拔穷根”,探索“搬迁+脱贫”之路

  金秋十月,建始县红岩寺镇桃园社区蔬果飘香,这里集中安置搬迁户18户67人。果园里,几位搬迁户正在修剪果树。

  为拓宽搬迁贫困户增收途径,该镇引导他们发展特色产业,所有贫困户均由企业提供种植养殖技术,并实行保护价收购,确保贫困户稳增收。截至目前,已有11户种植雪梨50亩、12户种植猕猴桃30亩、16户养殖土猪48头、3户养殖母牛3头、5户种植高山蔬菜5亩。

  “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游客越来越多,等房子建好了,开办一家农家乐!”搬迁户宋安民说。

  “挪穷窝”“拔穷根”,除了产业增收,更多“搬迁+脱贫”之路在探索——

  在蕲春,县政府引进艾师傅科技有限公司,为每个安置点配建300至2000亩蕲艾基地,落实到搬迁户,每户年收入超过3000元。

  在红安,县政府为每户办理贷款5万元,贫困户以此入股市场主体并签订协议,约定按8%比例保底分红,仅此一项每年每户增收4000元。

  在随州,全市126个集中安置点都统一配建100至300千瓦光伏电站,发电收入打入搬迁户“一卡通”,户均年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

  在郧西,县政府与广东启动劳务输出对接试点,在广州、深圳等地举办4场对接招聘会,促成256户贫困户签订劳动协议;广东省人社厅还专程派师资来郧西,对1000多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丁凡璋说,建房容易脱贫难,要更加注重搬迁户后续发展问题,坚持以产业发展、稳定就业为导向遴选安置点,针对不同的搬迁对象,选择不同的安置方式,做到谋划、实施、推进、考核四同步,探索一条富有湖北特色的“搬迁+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