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绝不当“门外汉”——同事眼中的沈因洛

发布时间:2016-05-08 12:33:57来源:SRC-389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江卉 彭小萍 特约记者 宋建春

沈因洛有写日记的习惯,留存下来的22本日记中,读书笔记和文章摘录占了大部分。和他共过事的人都赞他“一辈子爱学习”。“刚从部队到武钢,业务不熟,他就拜师。”武钢离休干部、当年的办公室文员王国连回忆,许多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业务干部都成了沈因洛的老师。

每天晚上,“老师”们被一个个请到他的临时住所讲课,从最基本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知识讲起,他毕恭毕敬地倾听,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地记笔记,除了星期六,每晚都要学到10点以后,持续了半年。“大家劝他注意休息,他却总是笑笑说:‘时间不等人,时间不饶人啊!’重任在肩,他是想尽快把武钢‘吃透’!”王国连说。

当时,武钢亏损厉害,如何尽快扭亏为盈?沈因洛的学习并不止停留在书本,他迈开双腿,到生产现场向一线干部职工问计。

在高炉炉台上,发现高炉焦比高达五六百公斤,沈因洛向工人们虚心请教如何改进操作、节约焦炭;在平炉操作室,他同工人们亲切交谈,发现平炉冶炼时间长,寿命短,便向工人和技术人员请教如何改变这“一长一短”。

在调研的基础上,他提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被武钢党委采纳,生产形势迅速好转。1963年原计划亏损2200万元,实际盈利1508万元。这一仗为武钢1964年到1966年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郭正民、杜兴福、陈明曾先后担任沈因洛的秘书。“特别爱学习”,是他们对老领导的共同评价。

“学习中央大政方针,他绝不过夜。”杜兴福给沈因洛当了14年秘书,他说,“每当中央领导有重要讲话、精神,一听到有文件单行本出版,他总是催着我去买,迫不及待地要先睹为快。”

“您等几天,单位会发的,何必多花钱,您的书柜也都快放不下了。”面对秘书的劝说,沈因洛总是说:“等发下来再学就晚了!”

沈因洛十分关心“三农”问题,给省委领导提出不少建议。然而,当初他却是三农“门外汉”。

“第一次跟他下乡调研是秋季,正是农作物成熟之时,但好多作物他都不认识。”郭正民说,回来以后,他借来近几年国家和省里有关农村、农业的所有文件,还购买、借阅了不少农业技术方面的资料和图书。

那个冬天,沈因洛不是在办公室看文件、资料,就是到农科院与农技人员交谈。次年春天,再次下乡调研时,他已是“行家”,问的许多问题连乡镇干部都答不上来。

在职时,他通过学习提高能力素质;离休后,他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和湖北的发展。“每个月,沈老照例都会从工资中提取一笔‘学习基金’,由我负责管理,专门购买各类书籍。”陈明介绍说。“近年,他视力衰退、看书费力,就让我给他读书读报,讲新闻,每天几个小时,天天如此。”陈明说,每次省领导来家里看望,他都能把省里的一些情况讲得很精准。“即使在生命的最后5年,老人也一再说,自己是一名党员,要多学习,多关心国事、省情,绝不能当门外汉,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陈明回忆道。

短评

带着强烈的“本领恐慌”学习

李思辉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学问。对领导干部而言,履新不学习,就会感到“隔行如隔山”;学不好,很可能被指责“外行领导内行”。

怎么办?唯有学习一途。

学习中央大政方针绝不过夜,一日不可不看书读报,拜农技人员为师成为“三农”专家……沈因洛给人们留下的是“终生热爱学习”的形象,指引的是争分夺秒抓学习,带着强烈的“本领恐慌”学习、以学习杜绝“门外汉”的方向。“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有为先学习”。当前,改革发展任务更加繁重,尤其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像沈老那样,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学习,带着强烈的“本领恐慌”学习,尤其要学好党章党规,学好系列讲活,在不同的岗位上成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