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2015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6-03-01 10:40:06来源:SRC-389

图为:通山县产业扶贫结硕果

图为:鹤峰县龙潭村新貌

湖北日报讯

 

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这一年,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十二五”扶贫规划,坚持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同步推进,规划目标圆满完成,全省过去五年减贫达到353.21万人,国务院扶贫办来函评价我省扶贫开发继续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是我省扶贫开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省委、省政府坚持将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问题、重大发展问题、重大民生问题,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湖北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绘蓝图、明责任、定路径、聚合力、建机制,呈现出领导重视程度、政策投入力度、攻坚举措精度、责任落实硬度、合力攻坚强度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全年128.11万人脱贫、208个贫困村出列,创造出年度减贫最佳绩!湖北开启了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大幕,吹响了强劲有力的冲锋号角!

顶层设计:绘就决战决胜蓝图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为确保590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省委、省政府深谋远虑、科学决策,描绘了脱贫攻坚宏伟蓝图。

(一)省委全会出台《决定》,确立攻坚路线图。为深化省情认识,把准贫困脉搏,2015年初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访真贫、察实情、寻良策。其他省领导也分赴各地密集开展扶贫调研。同时,组织力量,多层面、多角度开展建档立卡大数据分析,探究扶贫重大问题,为省委、省政府顶层设计奠定了基础。2015年9月24日省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决定》是深入贯彻中央精准扶贫战略和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行动方案,是做好我省精准扶贫的纲领性文件。《决定》聚焦“精准”,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直面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回应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强烈期待,提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明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组织保障,科学制定脱贫路线图、时间表,建立责任体系,确保到2019年实现590万贫困人口脱贫、4821个贫困村出列、37个贫困县“摘帽”。

(二)构建脱贫支撑体系,全力保障扶贫攻坚。省委、省政府建立“1+N+M”的政策体系,构建脱贫攻坚硬支撑。“1”即省委、省政府《决定》;“N”即贫困县约束、帮扶、考核、退出、激励脱贫、扶贫责任制、精神支撑机制和用人导向机制;“M”即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职业教育、产业扶贫、社保兜底、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关爱扶贫等精准扶持系列措施。2015年6月以来,省委、省政府及省直部门出台的精准扶贫文件达27个,开我省扶贫历史先河。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建立精准扶贫规划执行体系。组织编制全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4个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省直各部门和市县乡村四级积极制订到2020年的精准扶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形成规划打头、计划跟进的执行体系。

(三)高规格会议密集部署,营造决战决胜气场。省委、省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议、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和贵州座谈会、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思想认识,凝聚精准扶贫共识;分片区原汁原味传达学习习总书记在贵州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全省上下思想认识;组织37个贫困县主要负责人赴贵州考察,学习贵州精准扶贫经验;邀请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来湖北巡回宣讲,提振决战决胜的信心;召开省市县乡村五级约9万人参加的扶贫攻坚动员大会,吹响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召开全省贯彻贵州会议精神精准扶贫现场会,组织学习十堰“内修人文、外修生态”的扶贫经验,营造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强大气场;召开1万多人参加的全省学习贯彻中央扶贫会议精神电视电话会,全面领会中央精神;组织宣讲团赴各地宣讲,将中央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召开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振兴发展推进会,部署大别山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扶贫开发等工作;召开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推进会,动员武陵山片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电视电话会议,确保精准扶贫首战告捷。这一系列有效举措,使全省上下进一步凝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共识,形成了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攻坚决战的强大气场。

立军令状:压实攻坚主体责任

坚持精准扶贫挂图指挥作战,层层签订军令状,强化各方责任,加强执纪问责,确保各级各部门真正把精准扶贫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一)“五个是不是”,彰显责任担当。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省委、省政府将能否做好扶贫工作,上升到“是不是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不是社会主义、是不是共产党、是不是人民政府、是不是真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原则问题、立场问题、群众感情问题,彰显了省委、省政府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省委、省政府成立高规格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强调必须扛起扶贫攻坚硬责任,抓牢精准扶贫硬措施,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

(二)五级书记齐上阵,凸显政治自觉。省委、省政府将脱贫攻坚列为“一把手工程”,严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挂帅上阵,带领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决战决胜。层层明确责任,省里负责制定目标、出台政策、调配重大项目、筹措资金等重大事项;市州党委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负责具体落实,实行体制机制、资金配置等落实到县;乡村作为作战分队,负责贫困人口摸底、项目实施。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责任到人、任务上肩,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三)五级立下军令状,实行挂图作战。省委主要领导强调,精准扶贫实行严格的“限期脱贫”责任制,省委、省政府已向中央立下军令状,必须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按照军事作战原则,实行挂图指挥作战,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就是全国扶贫攻坚决战湖北战区司令部。2015年下半年,省市县乡村层层签订减贫脱贫责任书、立下脱贫军令状,层层绘制精准扶贫路线图,层层分解减贫脱贫任务,做到倒排工期、倒逼“销号”脱贫。

(四)五级考核问责,形成闭环效应。军中无戏言,“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党政领导干部“官帽”戴得稳不稳,与脱贫成效息息相关。省委、省政府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考核机制,省市县乡村层层考核,层层问责,形成闭环效应。2015年,省委、省政府将精准扶贫专项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评体系;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出台贫困县考核办法,对贫困县主要考核扶贫成效,促进各级主要领导聚焦精准扶贫。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建立扶贫督查制度,省委督查室、省政府政务督查室开展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督查,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地区,已严肃问责。以铁面对待、铁腕处理、铁规执行、铁心防范的“四铁”精神加强资金审计检查,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

定向施策:聚焦精准靶向治疗

省委、省政府聚焦“精准”,在扶贫思路、规划、方法、资源配置、管理上进一步精准化,构建多层次保障贫困人口的安全网络,建立开发脱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推进资金项目、技术要素精确覆盖贫困地区、精准直扶贫困人口,形成精准脱贫有力支撑体系。

(一)精准识别,确立精准扶贫靶向。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是前提和基础。2015年,组织对建档立卡数据补充、完善、更新、复核;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仔细核查数据,切实挤掉“水分”,让真正的贫困户得到扶持。加快扶贫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省、互联互通的扶贫信息系统,实现部门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

(二)开发脱贫,全面提升发展能力。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坚持定向施策、精准滴灌,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启动10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双脱贫。加大扶贫贴息力度,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发展产业。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小额贷款23.9亿元。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转移5万人。稳步实施扶贫搬迁,帮助9926户、39704人“挪穷窝”。积极发展电商扶贫,扶持贫困县开设1.4万多个网店,从业人员6.5万人。在10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打造5个乡村旅游连片发展区域,将带动10万人脱贫。着力发展光伏扶贫,项目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三)社保兜底,构建安全保障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农村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衔接办法》,建立低保和五保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及时将贫困人口中低保和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2015年,省级安排资金22亿元,对全省220万名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在落实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再按人年均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安排资金1亿多元,支持贫困县养老服务机构、农村福利院等建设。社保充分发挥了托底线、惠民生作用,稳步健全保障贫困人口的安全网络。

(四)医疗救助,有效防止因病致贫。省卫计委等部门出台《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2015年,贫困县农村贫困居民参合率为100%。加大资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五保户、低保户、特困优抚对象、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的参合费用全部由当地政府资助;取消特困人群住院补偿起付线,尽力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五)助学启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省教育厅等部门印发《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加强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从学校到教师、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措施,出台贫困户子女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精准资助政策,安排贫困县专项资金52.89亿元。实施专项计划招生政策,积极改善学前教育办园条件,推进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六)易地搬迁,改善生存发展条件。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等部门出台《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搬迁对象范围、补助标准、安置途径、建房标准、后续扶持措施等,首批地方政府债券97.5亿元全部下拨到各有关县市区,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七)资产收益,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打通到户渠道、做实到户链条、创新到户机制,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创新生态扶贫模式,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握指成拳:凝聚攻坚强大合力

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各级各部门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限度动员全省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

(一)省级领导率先垂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领导联系贫困县(市、区)工作制度》,明确省“四大家”领导分别联系37个贫困县。37位省领导迅速分赴所联系的贫困县,精心指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年来,省领导分赴贫困县专题调研、指导精准扶贫达到100余人次。同时,省人大将《湖北农村扶贫条例》和精准扶贫作为执法检查重点内容,督促扶贫政策落实;省政协组织开展精准扶贫规划编制工作调研,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建言献策。省“四大家”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合力完全形成。

(二)各级各部门积极跟进。省直各部门坚持以片区为主战场,将资源、资金配置到县一级平台,向最贫困区域和最困难人群聚集,提高精准度和有效性。2015年,省直部门投入片区资金1641亿元。特别是省直“十大重点工作”牵头单位尽心履职、倾心支持。省交通厅等部门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47亿元;省水利厅安排投资32.54亿元,解决了143.49万农村居民和24.88万中小学生饮水安全问题;省能源局、省电力公司安排电网建设投资近50亿元;省住建厅安排项目资金6.4亿元,支持片区农村危房改造等;省农业厅安排资金12.5亿元、省林业厅落实资金25.2亿元,支持片区产业发展;省文化厅安排资金3.9亿元,支持片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省财政厅安排片区县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97.2亿元;省经信委等部门拨付片区中小实体经济发展资金20.6亿元。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片区各地抢抓机遇,主动作为,2015年4个片区实现生产总值3314亿元,完成规划投资1077.7亿元,解决了77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各级各部门从讲大局、讲政治、讲感情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帮扶力度。20家中央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2945万元,同比增长69.98%;13家驻鄂部队和武警部队定点帮扶红安、麻城,投入资金166万元;9个发达地市向10个民族县共投入政府财政援助资金12574万元。省委、省政府不断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支持政策,促进各方资源不断向贫困地区集结。全省4205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辐射贫困村4026个,直接投资139926.5万元,捐助资金58492.5万元,兴建产业基地47.69万亩。加大表彰力度,让扶贫典型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社会上受尊重。“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中,武汉协和医院姚尚龙获感动奖,秭归扶贫办和长阳刘发英获提名奖,我省获奖人数居全国前列。以“扶贫日”为契机,大力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全省共募集捐赠资金22688.3万元。大扶贫、大社会、大促进的格局正稳步形成。

(四)驻村工作队倾心帮扶。省委财经办、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省直机关工委印发《驻村帮扶指导意见》,各地积极建立精准帮扶机制,打通精准扶贫管道,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干部驻村帮扶体系,全省共派出15053个工作队、驻村干部91992人,共帮扶11365个村。各级工作队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方案,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求的项目清单,加强对接,促进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直接有效传递到贫困村、贫困户,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到心坎里。

机制创新:扶贫改革破冰前行

扶贫改革,引发思想风暴,点燃创新激情,激发内生动力,催生减贫潜力。

(一)资源整合机制。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创新建立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坚持以精准扶贫规划引导,以重点项目为主导,财政奖补资金跨部门、跨年度、跨层级统筹,实现资金、项目、招投标、管理、责任“五到县”,2015年全省资金整合体量达到573亿元,增量90%以上用于精准扶贫,破解了资金筹集、责任落实难题,保证了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资金管理的精细化、资金使用的科学化、监督的全程化和使用绩效的最大化。

(二)多元投入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专项基金为辅、金融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省、市州、插花地区县(市)将分别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各级财政当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50%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建立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基金、贫困地区“双创”基金、社会救助扶贫基金。建立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依托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建立省扶贫投资开发公司,承接金融机构政策性专项贷款,将发放长期贷款365.5亿元。建立金融扶贫特惠机制,出台《创新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意见》,对有需求的贫困户实现“10万元以内、三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全覆盖。引导金融机构采取“担保基金+扶贫互助社+银行”、“产业扶贫担保贷款”等融资方式,推进设立扶贫再贷款,尽力满足贫困地区经营主体需求。

(三)动态监测和脱贫验收机制。坚持有贫必扶的原则,对因病、因灾、因市场风险等原因造成的返贫人口,按照公开公示、民主评议、村民大会等程序,及时纳入扶持范围,并于每年一季度及时录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因户制宜实施精准扶持措施。坚持“三防”(防数字水分、防层层提速、防冒进)原则,严格组织开展脱贫验收,既看减贫数量,更看脱贫质量,确保脱贫成效精准、真实、可靠,经得起历史检验,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公众质询。

(四)脱贫激励和后扶机制。建立扶贫对象脱贫激励机制,对提前脱贫的贫困县,全省通报表扬,并作为其党政主要负责人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对未能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市、县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于未能如期脱贫的贫困县,全省通报批评,并追究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建立脱贫后续扶持机制,对已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切实做到应扶则扶。

(五)精神支撑机制。精神是扶贫脱贫之灵魂、明灯,是战胜贫困的力量之源。省委宣传部印发《构建精神支撑的通知》,要求坚持内修精神、先“富脑袋”,积极引导干部群众从精神上立起来、强起来、硬起来,树立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必胜信念。一年来,各级媒体准确解读中央和省精准扶贫方略,生动报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丰富实践和先进典型,激发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内生动力,提振了精神区位,升腾了发展气场,构建了脱贫攻坚精神硬支撑。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2016年,湖北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三维”纲要为基本遵循,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强化“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采取更有效的举措,拿出更过硬的办法,打出更有力的组合拳,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鏖战、苦战、硬战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