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会君
晒承诺
201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排连片特困地区300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
交答卷
2012年,连片特困地区300个重点贫困村已完成投资 91482万元,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22.18万人减少到今年年底的10.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底的45%下降到22%。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底的3120元增加到2012年底的3874元,人均增收754元。
看现场
秭归县天鹅村张劲松——
“有这好的政策,我们更要好好干!”
山路跌宕起伏延伸,进入秭归县杨林桥镇天鹅村。这是典型的鄂西半高山村落,645户稀稀拉拉遍布在17.4平方公里的山上,平均2万多平方米才有一户人家。
36岁的张劲松叼着烟,推开副驾驶门,双手支撑着身体,从农用车上挪下双腿。他穿着单薄老式夹克,旧牛仔裤上还粘着泥土。沿着农用车边沿,摸到车后厢,拿出拐杖拄着,才跟记者打招呼,邀请记者进屋小坐。
堂屋光线有些暗,墙壁斑驳。农用器具中,42英寸液晶电视、三开门冰箱、冰柜、电磁炉等,还是十分显眼。妻子覃玉群双手放在围裙兜里,身上传来一阵“嘟嘟嘟”的QQ信息提示声。她伸手掏出手机,原来手机挂着QQ。卧室里还有液晶台式电脑,夫妻俩经常上网找致富信息。这个家庭刚刚摸到赚钱门道。
张劲松有两个孩子,女儿上初中,儿子还小。他曾是一名出色的木匠,2000年外出打工受伤,双腿失去知觉。此后几年在家康复,都靠妻子背出背进。失去主要劳动力,家里转眼一贫如洗。“整村推进”扶贫攻坚启动后,秭归县集中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整合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行业部门资金,集中投入整村推进贫困村,确保每个贫困村项目资金达到300万元以上。
张劲松的生活,因此改变。天鹅村拿出70万元,帮村民发展生猪养殖。张劲松主动建起200多平方米的猪栏,花费1.8万元,获得补贴3999元。引进10头种猪,每头花费1500元,获得每头700元补贴。“补贴减轻了经济压力,更提高信心!”张劲松笑了笑。
目前,村里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已有18家,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大户已有7家。看到其中机遇,张劲松用赚到的钱,买了辆农用车。养猪交给妻子,自己每天就到村里转悠,收购村民生猪,再拉到山下去卖。顺便,还在村里做起饲料批发生意。
天鹅村人均年收入,从以前的2000多元,一跃达到今年的5000多元。
整村推进扶贫攻坚,就像播下希望的种子,改变着无数个张劲松们的生活。
还有什么期待呢?张劲松又笑了:“有这好的政策,我们更要好好干!”
重践诺
产业第一能力至上
去采访张劲松那天,秭归县扶贫办主任王功高正在下乡,查看今年柑橘种植情况。“今年是小年,但价格略高,减产不减收。”10日下午,与王功高见面,他脸上挂满喜悦。
王功高瘦瘦高高,皮肤有点黑。在扶贫战线13年,每年一半的时间,都在乡下。
贫困村长期贫困,根本原因是没有支柱产业,群众无固定收入来源。“不过,发展产业不是给点钱就完事了。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发动群众。还要讲方法,并多跟踪几年。”王功高说。
比如有的村里适合茶叶种植,仅跟村支部书记说一下远远不够。群众是有思想顾虑的,事前一般观望。得发动村里有威望的村民,组织他们出去参观,再由这些“少数”来说服“多数”。
为确保整村推进工作实效,秭归县建立“1119”帮扶机制。1名县委常委或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挂帅,1名有实力的队长单位牵头,1家规模企业与贫困村开展“村企共建”,9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1个贫困村,实行集团式帮扶。
同时,整合资金,建立硬性捆绑机制。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定在贫困村,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并把80%的财政扶贫资金都用在产业发展上,今年启动整村推进的9个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高达752万元。
秭归“整村推进”扶贫攻坚,只是全省的一个缩影。
今年,我省扶贫工作推行精细化管理,出台《湖北省整村推进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对扶贫工作涉及的所有环节和流程,都作出详细规定。省扶贫办主任杨朝中说,精细化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规则公平。
调研中,省扶贫办发现以往“两个80%”现象:80%以上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搞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中80%以上是修路。今年,我省按照“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基础先行、社会进步”思路,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坚持把发展产业、提高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今年,300个村发展种植业完成30.3万亩,发展养殖业158万羊单位,均超过规划任务。组织科技培训近10万人次,用于产业发展和能力建设专项扶贫资金达28576.8万元,占整村推进计划投入专项扶贫资金的81%。
(作者: 编辑:陈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