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图文:中部崛起战略的实业机遇

发布时间:2012-11-26 06:00:39来源:
    






    湖北日报讯 图为:论坛在武昌楚天粤海国际大酒店举行,央视主持人与嘉宾妙语连珠。

     图为:论坛现场气氛热烈。

     图为:郭振玺

     图为:陈伟鸿

     图为:刘元春

     图为:张海濛

     图为:靳海涛

    

     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

     中三角为实业振兴提供新平台

     记者 廖志慧

    

       关注中三角、分享媒体发展经验,昨日来汉参加全球财经论坛的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兴致勃勃,谈锋甚健。“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湖北提出了中三角的发展战略,这为湖北省,为整个中部地区经济崛起,找到了新的战略支点,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广大实体经济的拓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平台。所以,我们选择这样的时间节点,到武汉来举办这场论坛。”郭振玺说。

     在他看来,湖北省及武汉市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从清末的汉阳铁厂到建国初期不少重工业布局在湖北省和武汉市,这都为中三角的实业发展,为中部崛起立起了一座座丰碑。

     继推出《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等重磅力作之后,眼下,央视财经频道正在推出大型纪录片——《货币》。该频道在全国电视财经节目市场份额,从成立之初的56%飙升至85%。

     谈起成功的秘诀,郭振玺说,首要是考虑受众需求。

     “要摸清受众脉络,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他认为,不管是整个媒体,还是单个栏目,内容定位上一定要聚焦。

     他说,央视财经频道以前综合性很强,《开心辞典》、《幸运52》、《咏乐汇》等各种类型的节目都有。改为财经频道后,不断做减法,精准定位,70%的节目都发生了变化。

     “其次,形态语态要更贴近,更有时尚感。”郭振玺坦言,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媒体要特别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他说,频道签约聘请2000 位以上国内外知名财经机构及政界、商界、学界权威人士。从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周有50个嘉宾参与连线。他们在上海、深圳、香港、东京、新加坡、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主要资本市场,都建立起财经频道的直播间,与全球市场同步。“第三,改变传播方式,用规模化的传播来产生规模化效益。”他说,重大主题一定要用规模化的传播来催生社会效益。有些节目主题很好,但做一期节目、两期节目冷不丁地播出去产生不了什么反响,一旦形成规模化报道就不同了,比如说《直击华尔街风暴》、《直击日本地震》等节目,通过规模化传播,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记。

     谈到跨媒体合作,郭振玺说,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让他更加坚定了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深入合作的信心。他透露,央视财经频道将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建立合作机制,届时两大媒体将充分整合各自的报道资源,形成团队优势,全面开展各层次的业务合作。双方还将利用各自的媒体优势,通过联合采访、录制专题节目、举办论坛等多种形式,扩大媒体影响力。

    

     央视著名主持人陈伟鸿:

     每在飞机上,都希望看到当地报纸

     记者 方珞 实习生 刘羽

    

      昨日,央视主持人陈伟鸿到汉主持《中部崛起战略的实业机遇》论坛。

     上午11时许,飞机一落地,陈伟鸿接过编导递来的资料,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从武汉天河机场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路上,他接受了记者专访。“作为资深媒体人,您怎样看待纸质媒体与电视媒体、地方媒体与中央媒体的互动?”记者问。“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确形成了挑战,人们正用更加挑剔的眼光看待报纸和电视。”陈伟鸿说。“纸质媒体会更注重细节和深度的挖掘,而电视媒体还可以更生动、更立体地展现,把两种媒体的特长结合起来,对于受众来说,就是非常好的新闻产品。”他说,地方媒体熟悉当地情况,加强地方媒体与中央媒体的合作,央视屏幕上可以给大家展现更多的精彩,形成资源的互动。

     由于工作繁忙,陈伟鸿在北京没有太多机会读到外地报纸。这位经常出差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把飞机当作最佳读报地点。“其实,我上了飞机后,最渴望的不是空姐送来的那杯水,而是那份当地的报纸,边阅读,边感受即将来到的这座城市的资讯和变迁。”当他得知湖北日报发行量已达46万份时,他连声赞叹“了不起”。

    

     经济学家刘元春:

     优化新闻传播途径

     记者 熊星星

    

      “媒体合作互补,能优化新闻传播途径,提升新闻报道水平,为传统媒体注入持续强劲的生命力。”昨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采用跨区域、跨媒体的方式举办全球财经论坛表示赞赏。

     他认为,媒体间应加强区域沟通,进行多方面结合。“财经论坛的举办,既发挥了中央媒体强大的辐射能力,又对区域新闻进行了深度挖掘,可谓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他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中国区域广阔,国情复杂,仅有顶层设计远远不够,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尊重地方的首创精神。”在他看来,此次跨媒体、跨区域合作举办论坛就是对“改革创新论”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刘元春说,网络媒体发展迅速,对传统媒体冲击较大,这就更需要传统媒体有创新,搞合作,达到1+1>2的效果。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张海濛:

     从GDP到GVA的转变

     记者 彭一苇

    

       中部不少省份都面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性选择,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决策?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张海濛认为,政府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认识需要深化。“企业往往对于区位和政策优惠并不太在意,他们更需要的是适合的人才和环境。政府更应该在经贸、招商、发改等整体工作层面考虑企业的需求。”

     在他看来,“现行的唯GDP是瞻的考核方法,就如同只用销售额来衡量企业一样,是不科学的。”

     他认为,应该采用综合性的“政府价值创造指标(GVA)”,来衡量不同政府部门的绩效。

     对于此次论坛的跨媒体合作,张海濛认为,这代表了未来趋势。央视财经频道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两大媒体对于同一个话题进行策划,纸质和影像双重覆盖,能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影响力将更加显著。

    

     深圳创投集团董事长靳海涛:

     实业发展依赖观念更新

     记者 林建伟

    

      曾经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究生的经历,让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掌门人靳海涛对湖北经济发展有深刻理解,也让他捕捉到众多的投资机遇。他在昨日的论坛上回顾,早在1999年,深圳创投便将目光瞄准湖北。目前,深圳创投已在我省投资20家企业,涵盖光机电、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湖北经济的各个创新领域并不缺少投资机会。”靳海涛说。

     结合在全国多个城市的投资考察经验,他认为,更新观念是当前发展实业最需解决的问题。

    

     跨媒体合作的生动实践

     ——现场嘉宾点评论坛亮点

     记者 廖志慧 彭一苇 见习记者 张珊妮

    

      昨日,央视财经频道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打造的全球财经论坛,让“跨媒体”再度成为热词。

    

     省直部门嘉宾——扩大湖北实业界影响力的创新之举

    

     省国资委宣传处处长傅正前说,为推动湖北产业发展,发挥媒体优势,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次论坛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开门办报”的一次积极实践,也是我省传媒发展的创新之举。

     他认为,湖北日报通过“寻找中国实业骄傲”的报道和本次论坛,让更多的湖北实业走向央视,走向全国,为湖北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论坛上,省经信委政策法规处处长盛章学说,这既是一次推进产业发展的智慧盛宴,也是一次推动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

    

     高等院校嘉宾——希望跨媒体合作变成“寻常之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系主任刘兰珍说,湖北日报与央视的跨媒体合作,提供了媒体之间跨地区、跨领域合作,是提高传播影响力的新思路。

     她说,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与共生、互动与协调,是媒体适应竞争的必然,也是对媒体自身优势的最大化运用。跨媒体合作,不能只是简单的内容合作,更应该是平台搭建的合作,品牌效应提升的合作。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喻发胜希望,各种跨媒体传播能由“非常之举”变成“寻常之举”,从长远看,湖北日报需要更多的自主策划活动,通过与中央媒体合作,在全国甚至全球打响“自主品牌”的活动。

    

     企业嘉宾——为湖北企业建立品牌美誉

    

     在卓尔控股总裁阎志看来,跨媒体合作意义非凡。“湖北日报与央视形成的传播合力,可以将湖北企业阵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传播,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企业湖北军团跨越式发展的品牌集群形象。”

     他说,论坛既能反映湖北武汉企业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又能折射湖北重商爱商的全国一流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湖北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建立品牌美誉,有利于企业开拓全国市场,成长为全国性企业。

    

     现场观众——亲身感受很难忘

    

     “平时都是在电视上才能看到这样高水平的论坛,很幸运这次能亲身感受。”论坛结束后,江汉大学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程文直呼“很难忘”。

     湖北荆州华通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生说,能与权威专家、学者面对面,获取最前沿的财经信息,感觉很开心。

     武汉工业学院经管学院李俊是湖北日报的忠实读者。他说,非常期待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今后能多多举办此类活动,打通读者互动交流渠道,提高传播效能。

    

     思想火花

    

      中三角不仅是中部三省的中三角,未来将为整个中部地区崛起,找到新机遇。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 郭振玺

     风水轮流转,实业的机遇到武汉。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李忠

    

     政府不要随意,承诺的东西越多,越不可靠。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叶青

    

     武汉的GDP跟沿海大城市相比毫不逊色,但在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上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张海濛

    

     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要义永远是市场需求,而不是技术。

     ——深圳创投董事长 靳海涛

    

     大危机孕育大结构、大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元春

    

     中部崛起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再次腾飞。

     ——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汪爱群

    

     武汉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交通体系,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再秋

    

     在湖北开展智能电网业务,遇到的都是机遇,没有麻烦。

     ——盛隆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元德

    (文字整理 董兢 林建伟)

    

     会场花絮

    

     嘉宾的武汉情缘

     见习记者 董兢

    

      “我不是武汉人,但在武汉生活、工作、学习了31年!”“我从上大学到读博士,学业都在武汉完成。”“我的硕士学位是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取的。”“我很高兴回到武汉,此前我们与武汉市政部门和高新区都有深度合作。”

     ……

     论坛开场,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张海濛等嘉宾纷纷畅谈自己的武汉情缘。“他们或受益于武汉,或期待于武汉,武汉这座城市给了他们成长的力量和信心。”主持人陈伟鸿对台上几位嘉宾的武汉情结如此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