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紫荆》杂志专访尹汉宁:文化体制改革惜时如金

发布时间:2012-11-20 17:44:42来源:SRC-5612

    文化体制改革惜时如金

    ——访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

    本刊记者  高丽君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做为中国中部中心省份、文化资源丰厚的湖北,履行中央“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使命,致力打造精神高地,构筑文化支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在文化大发展的春天里惜时播种,抢抓耕耘,依据湖北实际,走出一条文化改革和文化发展新路,取得创新成就。

    为向海内外介绍并解读湖北文化大发展,本刊专访了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

    记  者: 湖北作为文化大省,在中央赋予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使命任务下,如何激活文化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崛起的重要力量?

    尹汉宁:非常高兴探讨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并借此机会向香港各界朋友们问一声好。文化资源是形成文化力量的前提条件。湖北作为文化大省,资源富集,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和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楚文化之乡和三国文化之乡。但资源从来都是静态的,只有开发利用起来,资源优势才能转化为现实力量。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强省建设纳入发展战略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文化政策。省委领导提出,当今时代已进入以文化定成败的阶段,要奋力实现湖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不要“把做西服的料子做成了围裙”。湖北立足实际,深化改革,努力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政治力量、道德力量、经济力量、文化产业力量、文化事业力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  者:您为什么主张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尹汉宁:发展是目的,改革是手段,做大做强文化企业是着力点。将文化企业做大做强,要遵循两个规律,一个是文化产品生产创作规律,另一个是市场经济规律。要追求两个效益,一个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另一个是要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效益。实现做大做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一个是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另一个是文化企业的重组。

    在改革问题上,转企是起点,改制是关键。所谓改制是关键,就是国有文化单位要变成能够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市场主体,必须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改制,文化单位在认识上还是有差距的。转企只是一个起点,就挂个牌子,这个单位变成一个企业、一个公司,这件事比较容易,但真正的改制比较难。

    从全国来看,文化体制改革从开展试点到全面推广,差不多用了10年时间。工商领域的改革已经持续了30年或者30多年,形成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文化体制改革完全可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借鉴工商企业改革的经验,把后发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文化企业还有一个不同于工商企业的明显优势,就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市场空间很大,如果你有符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产品,人们感兴趣,就会拿钱来购买,这个需求弹性大得很。

    企业要做大做强,除了通过改革焕发生机与活力外,还要靠重组。重组可以在国有文化单位内部进行,也可以跨行业进行,还可以依法有序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改革和重组这两条至关重要。

    记  者:湖北文化体制改革是如何推进的?

    尹汉宁:真正的改革应该从体制机制、从企业制度入手。我刚才说了,就是文化企业的发展要遵循文化产品生产创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文化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单一实物形态的工业产品或者商业服务不同的是,它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有思想道德层面的东西,这就要求文化企业必须遵循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规律。但是它难就难在,文化企业必须在遵循创作生产规律的前提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面向市场,让消费者来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竞争,市场经济对市场主体的所有要求,文化企业都必须达到,所以,改革必须从体制机制再造入手,面向市场,在市场上检验生产能力、创新能力、盈利能力、竞争能力。还有,企业高层的配备,董事会、经理层的配备,以及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都要发生变革。

    目前,湖北已实现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艺院团等领域的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全省广电网络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非时政类报刊改制等改革均取得重大进展。湖北现在有长江传媒、湖北广电网络等2家上市公司,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日传媒集团、知音传媒集团、省演艺集团等为代表的国有文化集团机制灵活,发展势头良好。17个市州的74个县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立起统一、清晰的市场执法主体,理顺了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

    记  者:湖北文化单位的重组是如何进行的?

    尹汉宁:我所说的重组,不能有“脚下”和“天下”的区别。“脚下”就是现有的国有文化单位,国有文化单位是改革重组的重点。国有文化单位作为一个市场主体、一个企业单元,必须转企改制,成为适应市场的一个单元,真正地进入市场,而且要作出示范,发挥在文化产品生产创作中的示范作用。比如,湖北在省歌剧舞剧院、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等7家国有院团改制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省演艺集团,推出《信仰》、《妹娃要过河》等叫好又叫座的舞台剧目,成为演艺市场的引领者。又比如,我们用“秦始皇的精神”推进广电网络的重组,打破地区分割的分散局面,省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资本为纽带,把全省17个市州、70个县的广电网络公司重组进来,成为全省一网、同城同网的完整网络,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天下”就是坚持大思路、大格局、全方位、全社会,依法有序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从中央的部署、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消费者的期待等几方面看,重组应该是全社会的事。中央这么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改革发展的春天到了。什么叫春天?阳光好、雨水好,土地湿润,适合播种。怎么播种呢?首先是把国有文化单位的种子,家里的种子都掏出来,都播下去,还要把社会上的种子都播下去。特别是在转变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许多工商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积累的资金找不到投资方向,我们要逐步把这些社会资本有序地引入文化领域。

    现在大学办出版社、企业办出版社,大学办报纸、企业办报纸,分散且无序,没有一定的集中度,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客观上要求进行重组。这些社会资源如何优化配置,我们用什么方式推进改革?就是用重组的方式。马克思有一个观点:假如等到单个的资本积累到足以修筑铁路,也许到他写完《资本论》的时候都没有铁路,而通过资本集中转瞬之间就实现了。沐浴春天的阳光,我们惜时如金,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引进了大连万达、华侨城、华彬集团等一批文化战略投资者,鼓励江通动画、盛泰传媒、金三峡印务等2万多家本地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形成既有大型国家文化集团顶天立地,又有文化战略投资者、民营文化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

    湖北与香港经济合作关系一直十分紧密,湖北是香港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鄂港经贸交往已进入“高铁时代”,截止今年初,湖北在册香港投资法人企业2000多家,占在册境外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香港名店街集团、香港冠云集团等企业已投资湖北文化领域。当前,湖北发展已进入多重机遇叠加期,文化领域成为投资的“黄金区域”,借此机会,我想热忱邀请更多的香港工商界有识之士到湖北文化领域来投资掘金,参与湖北文化建设。

    记  者:在改革方面,湖北有没有比较特殊的政策支持呢?

    尹汉宁:对中央已经出台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我们省里坚决贯彻落实。比如,从城市房地产投资当中抽取1%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这一政策,我们先在两个城市进行试点后逐步推开。

    我们强调工商企业改革的政策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综合提出了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财政、税收、社保、融资、土地城建、捐助、物价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引导和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像动漫产业,我们就有专门的产业政策。再就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产业,是有产业扶持政策的。我们现在扶持了几家文化科技型企业,比如云教育和云翻译公司。云教育就是把义务教育的课件全部集中在一起,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成软件,挂在百度上面,建立一个平台,你如果要用这个软件,你就到网上去买。云翻译就是把翻译公司都集中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一个网上翻译平台。还有,文化跟其他的产业,比如教育、旅游,甚至工业的融合,都有相关的扶持政策。我省的东湖开发区作为国家命名的一个基地,就有一系列国家和地方的扶持政策。

    记  者:近年湖北文化企业创造的产值增长了多少,今年跟去年相比情况如何?

    尹汉宁:文化企业转企改制后所焕发出来的生机与活力,超出了我们原来的预期。去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广电网络、长江出版传媒股份公司、知音传媒集团实现综合经营收入分别超10亿元,利润全部过亿元,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同业第一方阵。全省新增动漫企业32家,总数达到150家,动漫产业总产值达到20多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五。湖北文化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去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00多亿元,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58%。今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在逆风中飞扬,实现增加值259亿元,同比增长15.3%。

    记  者:今后若干年,湖北文化发展将呈现什么局面?

    尹汉宁: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当一国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井喷。从湖北人均GDP情况看, 2008年、2010年、2011年分别达到或超过3000、4000、5000美元,预计到2015年,湖北人均GDP还将跃升到8000美元,社会消费结构调整,文化消费逐步发力,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好。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十二五”末,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道德风尚更加文明,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全面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两高于一提升”,即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生产总值的增幅,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幅,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升,争取达到6%以上,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湖北文化整体实力领先中部,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刊于《紫荆》杂志2012年11月期,记者 高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