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昨日00:38开始转体
图为:00:48转体进行中
图为:01:06进展顺利
图为:01:50转体完成
图为:转体现场 记者宋枕涛摄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林永俊 通讯员袁烜胡齐齐)昨日凌晨,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左庙路上,重达1.1万吨的公跨铁高架桥右幅T构箱梁成功转体90度,顺利跨过武九铁路和化工专用线,与此前已经完成转体的另一幅同规格T构箱梁一道,成为我省首座双幅转体桥。
左庙路高架桥全长约2公里,跨越武九铁路、化工专用线等4股铁路线。为减少对铁路的干扰,该桥采用转体法施工,即先在顺铁路线方向浇筑T构箱梁,再利用115分钟的铁路运行“空窗期”,通过转体装置让其横跨铁路。
据介绍,该高架桥单幅箱梁重达1.1万吨,长100米,桥面宽度24.1米。5月18日凌晨,左幅箱梁已完成转体。
昨日凌晨零时38分,右幅箱梁的转体正式开始。记者看到,箱梁由带转盘的承重台托起,离地面10多米。项目负责人王武力介绍,转盘的转动速度通过电脑智能控制。
72分钟后,凌晨1时50分,右幅T构箱梁完成90度转体,与左幅箱梁平行。两幅箱梁之间有0.3米空隙,接下来将通过现浇混凝土填补,届时桥面宽度将达48.5米。
未来,该高架桥将呈现行人、机动车、有轨电车“三合一”景象:中间两股是有轨电车车道,两侧各有三股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外是人行道。
据了解,左庙路是光谷“十纵十横一环”骨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左岭和未来科技城研发园区,对提升区域交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另据楚天金报
72分钟 11000吨“巨无霸”转体90度
图为:昨日凌晨,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左庙路公跨铁“T字型”高架桥转体,缓缓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记者万多摄)
图为:转体开始
图为:转体中
图为:转体完成
楚天金报讯 文/本报记者邓伟 通讯员袁煊 胡齐齐 图/本报记者万多
为了这个万吨级大桥的转体,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经过的武九铁路临时封闭了115分钟。昨日凌晨零时38分,随着武九铁路“空窗期”开启,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左庙路公跨铁“T字型”高架桥,开始以桥墩为中心点,缓缓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记者现场看到,此次转体的大桥桥墩非常特别,墩底与地面的基座之间如同两个圆盘对接在一起,圆盘之外缠着19股拇指般粗细的钢缆,钢缆的另一端与牵引机相连。牵引机拉动钢缆,钢缆像辘轳般带动桥墩旋转,高空的桥面便如同螺旋桨一样缓慢转动。现场指挥长告诉记者:“其实,看起来就跟小孩子玩竹蜻蜓一样简单。”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重达11000吨的钢混巨物,在转动时竟显得那么安静。现场,除了牵引机运行的“嗡嗡”声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噪音,观察员的每一次报数都十分清晰:“大桥转体已到10度,最近一个5度用时3分28秒!”
随着时间推移,桥体缓缓转动。记者发现,在桥墩底部的圆盘上,贴着一个刻度表。一束红色的光从指挥台前射出,投射在刻度表上。随着桥体的转动,红光对应的刻度不断变化。
现场指挥长告诉记者,由于桥面转体在铁路上方进行,为确保安全,铁路部门特别提供了这115分钟的空窗期。在这115分钟内,除掉各项准备工作和后续工作,大桥转体的时间要控制在70分钟左右。现场所需调控的,是在这70分钟左右时间让大桥以最为平缓的速度完成转体,因此,每转动5度的时间控制在3分30秒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频率。
天空不时飘起小雨,随着桥墩刻度的变化,桥面在头顶横空缓缓平移。凌晨1时50分,指挥台上射出的红光终于与桥墩刻度上的“90”重合,现场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和欢呼声。指挥长宣布:“大桥转体成功,用时72分钟!”记者抬头看见,原来与武九铁路平行的桥面,如今已完成了一个垂直的转身,从东西向变为南北向,横跨下方的四条铁路线,并与铁路对面的引桥形成了一条直线。
据介绍,此次完成转体的桥面,是中铁大桥局七公司承建的左庙路公跨铁高架桥右幅(左半边桥面)部分,其左幅部分已经在5月18日完成转体。随着此次转体完成,左庙路公跨铁高架桥两侧桥面均已跨过武九铁路,左右幅之间仅剩一条约30厘米宽的缝隙。之后,该缝隙将会以钢板和混凝土填平,左右双幅桥面会合二为一,形成一座宽48.5米的跨铁路大桥。大桥之上,不仅将设有供机动车通行的双向六车道,两侧还有4.6米宽的非机动车道。最值得一提的是,大桥正中央留出的12米宽的车道,将用于设置双向有轨电车。
据该项目部经理吴世军透露,按照规划,整条左庙路预计将于今年10月通车,该路南接鄂州莲花湖(梧桐湖)新区、庙岭,北连左岭、鄂州葛店、花山新城、化工新城乃至武汉新港,将武汉东部和鄂州一线串联。
■亮点一
四两拨千斤百吨牵引力转动万吨大桥
长100米,高5米,宽24.1米,重达11000吨的混凝土桥体,俨然是一个庞然大物。转动这么大的一个物件,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在以往的多个桥梁公跨铁项目上,大多都是巨型吊车相助,将桥面整个吊起,在空中完成转体。然而,昨日的转体现场,除了两台牵引机外,记者并未看到其余的重型机械。
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该项目经理吴世军道出了其中的奥妙。其实,此次转体的桥面,采用的是比较少见的“底部转体技术”,该技术相对来说稳定性更好。吴世军解释,在这个“T型”桥体上,桥墩的下端和底座之间其实是活动的,桥墩的最下端是一个凸出的球体,底座的最上端是一个凹陷的球体,两个球体的形状大小相近,通过铺垫滑片可以实现完全吻合。球体之间铺设的滑片作用巨大,可以将桥体转动时和底座之间的摩擦力减少到最小。“虽说整个桥体有11000吨,但通过这种工艺,只需要120吨的牵引力就可以使桥体在底座之上滑动起来。”吴世军告诉记者,这120吨的拉力来自两台牵引机,它们一左一右同时各发出60吨的牵引力,让120吨的拉力均匀地作用在桥墩上,便可以使得整个桥体水平转动,但又不会左右摇晃。
■亮点二
巧用砝码转体万吨级“不对称”桥面
“这是湖北省的首座万吨级双幅转体桥。”昨日凌晨,在桥梁转体现场,项目经理吴世军备感自豪。
吴世军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大桥转体都是一次完成。然而,左庙路公跨铁高架桥由于桥面宽度达到48.5米,桥下的武九铁路运输繁忙,出于安全和节能考虑,被拆分为双幅,分别进行转体,之后再合二为一。同时,为了尽量减少桥梁后续施工对于铁路线的影响,大桥左右双幅在转体前已几乎是成品,桥面上的防撞墙、隔离栏等均已全部铸造成型。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对于一个单幅桥面来说,以桥面正中心的桥墩为中心,纵向两侧的重量对等,横向两侧的重量却并不相等,采用底部转体,会使得桥墩和底部连接处受力不均,难以控制。
在这种状况下,为大桥“称重”和“配重”便成为了平稳转体的重要前提。据介绍,项目部先是在桥墩和底部的连接处选取4个对称点,安装4个100吨级的千斤顶,再通过千分尺测定其受力程度,计算出桥面横向两侧的重量差约为400吨。之后,他们使用多个混凝土块当做“砝码”,在桥面较轻的一侧均匀“配重”,并经过多次调校,使得桥体横向两侧的重量达到了对等的状态。此外,在大桥转体时,他们还采用了多个千斤顶配合滑道,对桥体的支撑力进行“三重保险”,确保桥面在转动时能完全保持水平。
(作者:陈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