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五女拜寿》剧照
《原野情仇》剧照
图为:即将建成的曹禺大剧院
图为:广受群众喜爱的送戏下乡
图为:《生命童话》剧照
图为:戏曲夏令营
图为:戏曲进校园
湖北日报讯
沿革
一曲荆州花鼓戏一段潜江不了情
荆州花鼓戏俗称“沿门花鼓戏”,1954年定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年改称“荆州花鼓戏”,现又被称湖北花鼓戏。形成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湖北天门、沔阳(今仙桃市)、潜江一带,是湖北省的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其曲调由江汉平原流行的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渔鼓、道情等传统民间演唱形式演变而成,主要分布区域在天门、沔阳、潜江、监利、洪湖、京山、荆门、汉川等县市,后逐渐延伸至钟祥、江陵、应城、云梦、汉阳及湖南的岳阳、华容、南县、澧县、常德和鄂东南的崇阳、通城、赤壁等县市。
荆州花鼓戏经历了尚未成“戏”的“田园时期”“草台时期”和“丝弦时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纪末成为“鼎盛时期”。
2006年,经潜江市申报,荆州花鼓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半个多世纪以来,荆州花鼓戏迅速发展,天门、潜江、仙桃、监利、洪湖、京山、荆门等县市相继成立了专业花鼓剧团。潜江市花鼓剧团为推动荆州花鼓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曹禺名著《原野》改编的荆州花鼓戏两上北京;1996年将《原野》复排为《原野情仇》,进京为全国第六次文代会倾情演出。
花鼓戏是潜江人的情结。当地流行这样一句俗话:听了花鼓子哟喂哟,害病不消吃得药。2500年前,楚灵王筑章华台雄峙诸侯列国,细腰馆娃,楚歌曰艳,驰骋春秋霸主风流。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从诗经里流来的汉广恋曲,从原野上产生的悠扬田歌,汇流成花鼓戏婉转依呀的汤汤源头。如今,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的潜江,又为这片浸润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土壤,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振兴
一朝文艺花香满城一座靓丽戏剧之都
即将在潜江盛大举行的第二届湖北省荆州花鼓戏艺术节盛典,将吸纳7个县市9大院团、14个剧目到潜江同台献艺展演,汇成一部湖北戏剧艺术的宏大交响。
这里是曹禺大师的故里,这里是崛起的戏剧之都。潜江,正在大手笔抒写一部戏剧的传奇。
潜江城北马昌湖畔的万氏家族,书香文脉绵延几百年,成就了戏剧大师曹禺。上世纪八十年代,曹禺先生的一封《我是潜江人》的家乡书,唤醒了沉睡中的潜江人。古老的小城感受到大师的温情与戏剧的力量,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她开始重新给自己的今天和未来定位。
抓住这片戏剧的光芒,潜江可以做一篇怎样的文章?潜江人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做好曹禺与戏剧情结的大文章,打造戏剧之都。
近年来,潜江市努力在创文化品牌,建文化名市上做文章,大力度大手笔大投入,先后投入20多亿元,建成了曹禺戏楼、曹禺公园、曹禺纪念馆、梅苑和曹禺祖居、上海世博会湖北馆复建馆、曹禺中学、曹禺陵园、曹禺大剧院等一批有影响的公益文化设施,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与文化服务功能。
立足曹禺文化,潜江先后举办3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两届全国“曹禺杯”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活动,承办了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19、20、21届曹禺剧本奖评奖颁奖,还举行了一系列戏剧文化活动,如全国小戏小品大赛、全国中青年编剧读书班、梅花奖演员读书班、梅花奖演员曹禺故里行、首届全国电影剧本培训班等全国性活动。与此同时,潜江还与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视协、北京人艺、上海戏剧学院等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深层次交流与合作。此外,潜江还与德国海登海姆市结成友好城市,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与英国利兹大学结成友好大学,彼此开展友好访问和演出。人杰地灵的潜江还借势打造曹禺研究会这一学术平台,多次举办曹禺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的学者汇聚潜江,共同研究和传播曹禺文化,取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近年来,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颁奖基地、中国戏剧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创作基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编剧专业委员会创作基地等4块金字招牌先后落户潜江,大大提升了潜江戏剧之都的知名度与文化向心力。
振兴荆州花鼓戏,还不得不提潜江的花鼓剧团。
潜江花鼓剧团成立于5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剧团逐渐发展壮大。1993年经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潜江花鼓剧团升格为湖北省实验花鼓戏院。2006年,由潜江市群艺馆申报成功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定名为“荆州花鼓戏”。2012年,湖北省实验花鼓戏院再次更名为“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构。几十年来,“艺研院”共有30余台(次)和80余人(次)分获国家、省、市级艺术奖励。
传承
一声乡音传校园一腔热情火人间
近年来,该市推出系列措施推进花鼓戏保护与传承发展:
推动精品剧目生产。2008年,出资近700万元新创大型现代荆州花鼓戏《生命童话》,2010年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优秀剧目奖、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舞台美术奖、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是全国65台参评剧目中获奖数量最多的11台剧目之一,也是全国县(市)级文艺院团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剧目。2014年出资50余万元打造青春版花鼓戏精品剧目《五女拜寿》,该剧在第二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中一举夺得优秀剧目演出奖(第一名)、主演一等奖、伴奏一等奖、导演特别奖等四项一等奖和另外三项二等奖。2015年改编传统经典剧目《秦香莲》,被遴选赴汉参加第二届湖北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2000年至2005年,支持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与华师大专班合作培养了22名花鼓艺术大学生,并一次性解决22名毕业大学生的编制问题。2006年,市花鼓剧院在华中师范大学、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开办了花鼓戏大专班,定向培养的20余名花鼓戏专业演员全部毕业分配上岗。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市政府出台《关于潜江市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潜江市花鼓戏振兴发展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关于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一团一策”改革发展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支持花鼓戏事业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每年,市政府拿出相应经费返聘国家一级演员胡新中、李春华等特殊人才;开展送戏下乡,自2006年起,每年列支100万元,补助用于送戏下乡演出。今年6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组织召开全省戏曲进校园工作会议后,市委宣传部与市文体旅新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潜江市戏曲进校园实施方案的通知》。截止10月底,该市已组织戏曲进校园、学生进剧场、戏曲专家讲座、戏曲夏令营等活动共52场。
2016年10月27日下午,第二届“戏迷潜江”业余声腔大赛在曹禺戏楼正式开赛。此次活动吸引了潜江和全国各地的戏迷们前来报名。有一位来自广州的选手在现场感慨地说:“在广州10多年,每每听到花鼓戏都会热泪盈眶,因为那是来自家乡的声音。”
该市还通过保留事业编制、配备演出车辆等措施,保障剧院持续发展。
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省艺研院多次赴北京、山东、广东、湖南、河南等地演出。2006年首赴德国交流演出,受到国内外友人的热烈欢迎。2013年,参加英国《寰球舞台演出中国》国际艺术研讨会,开展花鼓戏的演出剧目和风格特色交流。最近,省艺研院应邀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省文化厅、南充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嘉陵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展演。
振兴荆州花鼓戏,打造戏剧之都的潜江步履坚定。
(作者: 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