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记者 沈素芬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一讲话,将文艺评论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0月底,正值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一周年,湖北省颁出了本省权威度最高的文艺评论奖——第九届湖北文艺评论奖。作为中部文化大省,湖北的文艺评论事业发展现状如何?在文艺评论人才的培养、评论队伍的建设方面,湖北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做出了哪些努力?11月3日,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艺新观察》杂志主编李建华,接受了荆楚网记者的专访,向我们介绍了湖北文艺评论发展的现状。
记者:今年10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一周年,颁出全省文艺评论的最高奖项,可谓恰逢其时。请您介绍下,目前湖北的文艺评论工作在全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李建华:湖北文艺工作是湖北省整个文化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湖北文艺的发展,离不开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推动。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湖北的文艺评论在全国是处于绝对的第一方阵。为什么这么说呢?有这么几点原因:第一,中国是去年成立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而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文艺评论家协会。从时间上看,湖北文艺评论家协会就比中国文艺评论家早了将近20年。而且我们的协会从成立伊始,就有编制、有经费、有固定的工作人员,是完完全全的正规军,这就保证了她的工作有条不紊有持续性。
第二,湖北文艺评论家协会有着庞大的人才队伍。湖北省有70多所高校,200多万大学生,每所高校基本都有文学院和艺术学院。我们大部分的文艺评论工作者都在高校,这个数字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目前湖北文艺评论家协会有470多名高水平会员,有由42名理论家组成的湖北文艺评论专家库。而从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批评的人数看,湖北的人数在全国也绝对靠前。
第三,湖北文艺评论家素质较高。作家就不说了,单从文学理论来看,王先霈教授,陈美兰教授、於可训教授,这些老学者人人都知;从音乐的角度,武汉的童忠良教授、彭志敏教授,都是艺术领域非常权威的专家。在其他比如美术、戏剧、书法理论等领域,也有一批非常有影响的专家。
第四,湖北还最早在全国建立了省一级的文艺理论批评专项奖:湖北文艺评论奖。我们有一个独立的刊物《文艺新观察》,这是我们湖北文艺评论家的理论阵地,是公开发行的省级文艺评论刊物。
记者:湖北文艺评论家在全国的获奖情况怎样?
李建华:截至目前,中国文联一共评了9届中国文艺评论奖,湖北在获奖人数、获奖质量和获奖层次上,每年都是第一。
记者:俗话说,文家论作品,武家看身手。除获奖外,近几年湖北文艺评论是否出产了比较重头的作品?
李建华:有的。我随便举几个,武汉大学陈美兰教授的《长篇小说创作思潮》、华师王先霈教授的《原型批评论》,这两部著作都作为高校教材在全国推广,书法理论家陈方既老师的著作《书理思辨》获得中国文艺评论奖著作类特等奖。
记者:进一步推动湖北文艺评论事业发展,湖北文艺评论家协会将有哪些举措?
李建华:好的。自从去年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公开发表以后,各级党委政府始更加重视文艺理论研究与批评工作。尤其是近期,中央也出台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里面对文艺评论工作提出了非常具体明晰的要求。我们认为,这对推动文艺评论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我们一定要趁着这个东风,让湖北的文艺评论事业更上一层楼。
具体的措施有这么几方面:一是实施湖北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换届工作。文艺评论家协会是每七年换届一次。按照协会章程,明年,我们将把60后的一些年富力强的文艺评论家推上领导岗位,让他们引领湖北文艺评论家们再登新高峰;第二是继续开展高质量的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培训班(目前我们的这个培训班已经成功举办了四期,效果非常好),让湖北文艺评论家形成老中青人才梯队的良好局面;第三,目前省内的文艺评论现状是文学评论相对较强,表演展览类文艺评论相对较弱,比如杂技、曲艺、舞蹈研究等。所以,我们将通过高级研修班对这些艺术类评论进行专门的人才培养;第四是继续办好《文艺新观察》这一阵地,将它打造成全省最新成果的一个平台;第五是加强与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合作,把湖北文艺批评的声音和力量进行有力的推广。
(作者:陈莉霖)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