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韩晓玲
火爆!24日至25日,第14届华中图书交易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全国近500家出版发行单位赴会,10万余种出版物亮相,逾2万家企业“打货”,订货码洋超过30亿元。
2002年创办的华中图书交易会,一直由党政支持、行业协会主办,走市场办会的路子,成为继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北京图书订货会之后颇具影响力的图书交易品牌。在市场风云中,一些地方举办的同类交易会逐渐淡出书业视野,华中图书交易会依旧生机盎然。
14年相伴民营书业成长
本届交易会的参展单位,民营企业占九成以上;参订单位中,也以民企居多。让民营书业唱主角,是华中图书交易会的传统。而在十几年前,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上世纪90年代,民营书业是人们嘴里的“二渠道”、“个体户”,在全国书市的边缘生存。只有北京、长沙、西安等地,由民营书业自发组织了小规模的交易活动。我省大胆破冰,2002年倡议发起“非国有书业交易会”,次年更名为华中图书交易会,由省出版物发行业协会主办,为民营书业搭建专门的交易平台。
“交易会越办越红火,每届订货码洋由最初的二亿元发展到现在的二三十亿元。这还是保守的数据。”省出版物发行业协会会长宋爱娟说,我省许多民营书业也伴随着交易会一年年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摆摊设点到有规模有品牌,一批企业脱颖而出、叫响全国。
武汉亿童文教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在新三板挂牌,是我省新闻出版广电业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1993年创业之初,只有18平方米的办公室、两张桌子和8名员工,一度负债累累;而现在,拥有720余名员工,企业市值达40亿元,去年营业收入3.13亿元。
目前,全省共有3713家发行企业,民企占了95%以上,是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像亿童这样年销售额过亿的民营书业,我省有15家,三新书业、海豚传媒、天成贵龙、世纪英才、楚天大众等企业闻名全国业界。
此次,随州10家民营书业组团参会,全部具有二级批发资质。该市出版物发行业协会会长张艾军自豪地说,这在全国的地级市中并不多见。
国有书业彰显进取锐气
连续举办14届,华中图书交易会从地方性展会成长为全国性品牌,从单一的民营书业参与发展为国有、民营书业共同参与,从以订货为主转向为综合性出版文化盛会。
过去,国有单位在招牌、资金、渠道、人才队伍等方面实力雄厚,但机制上不如民企灵活。这几年,在华中图书交易会上,人们明显感受到国有书业注重市场、贴近市场、开拓市场的锐气。
本届交易会上,长江少儿出版集团设置的少儿体验馆充满新鲜元素。玩教具、幼教云平台、点读地毯和点读笔、电子书、听书服务……不再只是传统读物,一条针对少儿读者群体的立体产业链呼之欲出。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兵兴奋地介绍,圣彼得堡书商此前看中了4D有声地垫——“会说话的地板”,意向订购3.5万套。
湖北教育出版社与书法报社联袂推出的《中国好字帖》,昨日亮相交易会,订货码洋达4476万元。10多年来,面向学生的字帖市场几乎由民企垄断,现在国有出版社也闯入这一市场。湖北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平笑言:“在教育部要求‘书法进课堂’的大背景下,商机涌现。我们要以高起点抢占市场,打造品牌,在红海中取胜。”
湖北特别书局今年首次参加华中图书交易会,在爱心义卖的同时,也向市场探路。普及读本《图解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经典漫画、传媒书系等,受到不同读者群体的喜爱。省内外书商现场订货码洋近60万元,12家单位表达了合作意向。
在这里倾听市场的声音
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华中图书交易会获得了行业认同和社会认可。尽管在网络的冲击下,“唱衰”实体书业的声音不断,而华中图书交易会的参展参订单位、参展图书品种、订货数量、交易码洋逐年增加。
今年的参展单位,七成以上来自外地。一些前期未预订展位的企业,揣着现金来到现场抢展位。“有的外省企业,已经连续十几年参会。”宋爱娟说,除了参展参订单位,全国还有很多出版单位现场参观、了解信息,因为民营书业的市场嗅觉敏锐,这里可说是市场“风向标”。交易会上,民营、国有书业互补互促。
北京学海伟业图书有限公司已是华中图书交易会的常客。该公司负责人说,他们每年都会参加两三次不同的交易会,但作为地方主办的交易会只选择这一家。原因很简单:看中了华中图书交易会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号召力。
华中图书交易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写作者和出版发行者,将这里作为推介、传播的平台;越来越多的读书者和爱书人,将这里作为领略书香、汲取知识的场地。昨日,辽宁省首届“最佳写书人奖”获得者、大连儒学会副会长钟永圣携新书《传承与复兴》来到交易会,举办讲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传统文化解读”,引用传统文化原典中各家学说的名篇名言来阐述观点。大连的党政部门、有关单位和媒体组成了十几人的“亲友团”,专程前来助阵。
华中图书交易会红红火火办了14年,其成功经验令人瞩目。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张良成认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以市场之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如何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产品市场建设,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都能从华中图书交易会得到有益启示。
(作者: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