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因编钟展台玻璃爆裂而闭馆数日的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展厅重新对游人开放 记者刘斌 摄
因曾侯乙编钟玻璃罩发生爆裂,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展厅闭门谢客三天后,昨日重新对游客开放。馆方表示,玻璃爆裂事件非人为造成。
昨日是省博“周一例行闭馆维护日”后开放的第一天。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省博综合馆,看到一楼大厅左侧曾侯乙墓展厅大门已重新向游客敞开。展厅内游客络绎不绝,一群外国朋友在翻译带领下,正兴趣盎然地参观曾侯乙编钟。
位于曾侯乙墓展厅“第四单元乐器”陈列室的曾侯乙编钟,呈“L”型陈列于一座巨大的长方体钢化玻璃罩中。玻璃罩四周,有半人高的木制围栏,将之与观众隔开。根据展厅文字介绍:曾侯乙编钟由大小64件青铜编钟组成,总重约5000公斤,其中最大单体编钟钟架高达2.65米。
编钟正面和背面玻璃罩墙,分别由4块玻璃拼接,每块宽约2.3米、高约5米左右;编钟右侧的玻璃罩墙则由3块玻璃拼接,每块宽约2米、高约5米。此前发生爆裂的玻璃,为编钟左侧玻璃罩墙3块钢化玻璃中的一块。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块高约5米、宽约2米的大玻璃已经被一幅同等尺寸的不锈钢围框取代。围框从上而下分割成4部分,由4块小玻璃镶嵌其中。从这个侧面,观众犹如隔窗观看“分割”的编钟,观赏性不如以前整面玻璃墙直观。
省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这只是应急措施,馆方将尽快组织专家对展厅玻璃安全性进行论证,以便确定科学有效的维护和防范措施,确保游客和文物安全。
针对外界“人为破坏”、“警方已介入调查”、”玻璃老化“等传言,这位负责人明确表示:玻璃属自动破裂,玻璃表面呈放射性蛛网状裂纹,没有掉下来;非人为破坏,更没有警方介入调查;2007年建成开放的省博综合馆和曾侯乙墓展厅,不存在玻璃老化的问题。她强调:此次事件没造成人员受伤,编钟文物没受任何影响。
专家分析>>>
玻璃质量
或是“自爆”主因
用于保护文物的钢化玻璃真的会发生“自爆”吗?博物馆其他玻璃是否还会发生同样事件?昨日,记者采访了武汉理工大学专门研究玻璃及特种玻璃的程金树教授。
程金树教授说,按国家标准,钢化玻璃发生“自爆”的几率为0.3%至0.5%。钢化玻璃发生“自爆”时,不会像普通玻璃那样产生碎片,一般不会对人员和物品造成损伤。
程教授分析,钢化玻璃产生自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取决于玻璃的钢化质量和原片质量。如果“钢化不好”,玻璃的内部应力不均匀,就容易“自爆”;“原片”材料不纯,里面的杂质也会影响玻璃的质量。此外,如果安装不妥,使玻璃长期受力不均匀,也容易发生“自爆”。 (记者蒋太旭)
(作者: 编辑:总编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