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湖北美术馆每月举办一场书友交流会 可互换书(图)

发布时间:2012-10-08 05:53:04来源:SRC-13

    

图为:昨日,书友在湖北美术馆阅览区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 (记者 田悦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韩晓玲、实习生黄雨蒙)“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网络阅读。我认为,应该保留阅读纸质书的习惯。”昨日,在湖北美术馆公共阅览区举行的书友交流会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大三学生谢扬说,与书面对面、与人面对面,是一种美好的感受。

  谢扬常来美术馆,平时也喜欢阅读历史、文化、艺术类书籍。这次,他带来了有点“小情调”的插图本《我要的幸福》,希望交换到心仪的艺术图书,带回去品读。

  从本月起,湖北美术馆将每月举办一场书友交流会,观众和读者可携带自己心爱的艺术类书籍,前来互换图书,并分享读书心得和艺术感悟。

  新颖的读书活动受到年轻人青睐,昨日到场的多是在校大学生。湖北美术学院的好几名学生,一早从武汉市江夏区赶来。该校艺术设计学专业大三学生殷龙萍带来《外国美术简史》,换得了一本《漆人八艺》。她得知,坐在身旁的书友汪唯楚,原来是艺术管理专业的大四学姐。

  该校书法专业的大四学生吕梁、戴周可结伴而来,分别带来了叔本华所著《人生的智慧》和朱光潜所著《温和的修养》。戴周可说:“艺术作品并不仅仅是表达一种技能,还传达着内心世界。我们应该不断读书学习,提升素养和品位。”

  去年大学毕业的张凡和孙传彪也是美术馆的常客,在繁忙的社会节奏里,希望“走得慢一点,让灵魂跟上”。他们说,沉浸在艺术氛围和书香里,整个人都会放松下来,内心很充实。

  外地书友赶来分享好书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韩晓玲 实习生 黄雨蒙

  “这本《半亩方塘》,记录了用新媒介手段表现传统艺术的一种尝试。”昨日在湖北美术馆,大四学生王轶翻开自己带来的画册,向书友们介绍了读后体会:不同于常规性水墨作品,艺术家运用了喷绘、蚀刻、雕塑、焊接等艺术技巧,来诠释“荷”这一传统题材。

  王轶是孝感人,在三峡大学读书。节假日回家时,时常来武汉,尤其爱逛省博物馆、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他学的是工商管理,但是对文化艺术很感兴趣,认为艺术能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他乐呵呵地说:“孝感离武汉真是太近了,来这些文化场馆很方便。这个国庆,我听朋友介绍说,湖北美术馆要举办书友交流会,所以专门带了自己喜欢的图书来参加。”《三老万象——张肇铭、王霞宙、张振铎百年艺术纪念展》、《非·影像——西班牙当代影像艺术展》、《混搭的图像》……此次,湖北美术馆为书友们准备了14种可交换的精品图书。王轶翻了又翻,每本都很喜欢,最后选中了《第4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画册。他说,很高兴能与爱书人一起分享好书。

  工科男也是艺术迷

  湖北日报讯 见习记者 李世杰

  书友交流会现场,在汉口从事汽车销售工作的张凡略带羞涩地向大家介绍着自己带来的《美国艺术博物馆》:“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艺术捐赠在美国艺术博物馆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影响美国艺术博物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选取了纽约市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作为对象进行研究,书中的大量实例对于我国的艺术机构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张凡是个如假包换的工科男。去年毕业于南昌大学机械专业的他,在山东做了三个月的机械设计工作后,便辞职来到武汉。谈到为什么会对艺术以及艺术书籍着迷,方才还有点拘谨的他,立马打开了话匣子:“我喜欢艺术更多是受几个朋友的影响,因为他们都对艺术情有独钟,所以有时间了都会拉上我一起到博物馆、美术馆转转,我刚才介绍的那本书就是朋友送给我的,说是让我多接受下艺术的熏陶。久而久之,我慢慢喜欢上了这种和艺术亲近的感觉,现在一周不来一次美术馆,我心里就会感觉少了点什么。”由于销售工作压力很大,欣赏艺术作品现在也成了张凡的一种减压方式。

  聊到自己的阅读习惯,张凡坦言:“我以前更喜欢读纯文字的艺术书籍,那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心路历程,有种面对面交流的感觉,而单纯的图画或者线条往往比较抽象,对于我这种没有艺术基础的人来说理解起来相当困难。”不过,他话锋一转:“以后就不一样了,有了书友交流会这个平台,我也要多关注和学习一些艺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和大家聊得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