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武生院:弘扬钱学森精神 培养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

发布时间:2015-06-15 22:03:40来源:SRC-13

弘扬钱学森精神 培养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纪念校旗遨游太空回归两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2013年6月11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旗搭乘神舟十号飞船与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一起在太空遨游15天后,于2013年6月26日返回地球。2015年6月13日上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该校钱学森报告厅举行“纪念校旗遨游太空回归两周年座谈会”。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以及在校旗上签名的师生代表围绕“弘扬钱学森精神  培养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主题进行了发言。与会者一致表示,要大力学习弘扬钱学森精神,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促进学校积极转型,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用钱学森精神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服务奉献社会,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要充分利用校旗等校本资源,推进钱学森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广大师生要认真学习以钱学森为杰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成就我国“两弹一星”伟大事业的创新创业精神,将个人青春梦融入强国梦,为校旗增光添彩。
 
航天校旗展示
 
 
座谈会现场
 
  钱永刚(钱学森之子、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钱学森科学与教育思想研究中心顾问):
 
  校旗是一所学校的象征和标志,它蕴涵了学校的内在气质,彰显了学校的文化理念,展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张扬了学校的个性特色。
 
  “神十”搭载的校旗不仅仅是一件珍贵馆藏,更是一种荣耀。这份殊荣,属于所有武生院人。它寄予着积极向上的崇高精神,寄予着锐意前行的不竭动力。
 
  我相信,承载着这样一份荣耀的武生院全体教职工,尤其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青年学子们,必将进一步弘扬钱学森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锐意改革,克难攻坚,开拓进取,为推动学校事业转型发展、振兴国家以生物产业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杨志勇(武汉市新洲区教育局局长):
 
  值此武生院校旗遨游太空两周年之际,我想表达三点感想:
 
  一是对武生院办学育人精神的敬仰。武生院坚持“立校为公、办学为民、依法治校、回报社会”办学宗旨,坚持公益性的办学原则,以延安精神和钱学森精神立德树人,永远用一块精神高地感召人、激励人;
 
  二是对武生院发展更美前景的坚信。武生院不断顺应教育发展需求,抢抓发展机遇,提档升级,一股“严谨、自强、求是、创新”的办学精神书写了这段传奇的历史。我坚信,这股精神也必将推动学校不断打造更加崭新的历史高度;
 
  三是对武生院与新洲教育融合发展的愿景。当前,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正处于深水区、攻坚期,教育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为我们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将与武生院一道,在新洲这片教育发展的沃土上,谱写新的篇章。
 
  陈升钧(《长江日报》原主任编辑、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原党委宣传部负责人):
 
  校旗凝聚着钱学森院士的殷殷希望,汇聚着武生院艰苦的历史沿革,激励着武生院师生仰视钱学森的伟大形象,弘扬与践行钱学森精神。钱学森院士生前对这所学校寄予厚望。可以说,没有钱学森院士的精心指导和亲密关心就没有武生院的今天。而这所院校今天的荣耀就凝聚在校旗上。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杰作,是炎黄子孙坚韧不拔、巍峨屹立的象征。而武生院人早在2013年前就筹划校园长城的建设。武生院校旗遨游太空,就是把建长城构想编织在旗帜的经纬线里,预示着万里长城精神将永驻在武生院人的心里。我们今天登上了武生院校园长城,油然生发这种感慨,要“个个负起使命”去“致力国家中兴”!
 
  “神十”飞船遨游太空首次开展了太空授课。这次活动的成功,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而武生院的校旗见证了这一活动,它必将引领我们把教学工作搞好,大力培养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
 
  魏昌(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副理事长):
 
  校旗上天,是我们学校的一个亮点,我个人还在上面签了名,也是我这一生中的亮点。二十多年来,武生院走过了从艰难时期到高速发展、急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校的规模和取得的成就在民办高校中已经走在了前列。但与国家的发展一样,这样一种发展,应该说是过去了,现在就是要结构转型,深化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转型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我相信我们学校再过几年,一定会变成一个庞大的“航空母舰”,取得更大的进步。
 
  李友清(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长、教授):
 
  武生院校旗能伴随“神舟十号”遨游太空,这既是武生院人的骄傲,也是武生院人的荣幸。在人类探索宇宙的漫漫长路上能留下武生院的足迹,这不仅彰显了伟大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对武生院关爱的延续,更为重要的是点燃了武生院两万师生放飞理想、追逐中国梦的激情,为武生院人自强不息、追求真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钱学森爱国、奉献、求是、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武生院教育事业可持续繁荣发展不竭的宝贵财富。
 
  我们将借此次座谈会为良机,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性办学原则,加快完善钱学森纪念馆的建设,充分发挥钱学森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弘扬钱学森精神,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爱国爱校情怀,培养大学生求是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励青年学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管理增效、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为先导,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为把武生院建设成为全国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新贡献!
 
  赵正洲(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武生院校旗遨游太空,这既向世人展示了武生院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办学成就,更体现了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所开拓、并取得举世公认辉煌成就的中国航天界对武生院的关心和关爱,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武生院乃至全国民办高校的重托和期望!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国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员和号召,标志着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复兴征途中即将步入创新创业的新时代。最近,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已经拉开帷幕。去年,学校党代会提出了“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应用型、开放式全国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奋斗目标,昭示着武生院新的发展征程已经迈步。学校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大力弘扬钱老“爱国、奉献、求是、创新”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新时期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力争早日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目标。让高高飘扬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校旗更加鲜艳,更加闪耀!
 
  侯祖飞(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副校长兼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筹建负责人、教授,我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
 
  为使继承和发扬钱学森精神进一步落到实处,2014年初学校决定开办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同我国某知名飞行器设计制造集团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该企业已赠送旧飞机一架,并承诺今后还会赠送废旧发动机、飞机零部件,作为学生参观实习之用;我校还聘任了几个型号飞机的副总设计师作为我校客座教授;学校还建立了飞行器展览馆;目前正在建立飞机铆接装配实习车间,等等,为办好该专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近几年赣鄂湘三省五市(南昌、景德镇、株洲、武汉、襄阳)共同搭建飞行器设计制造技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几十个型号的飞机、发动机、导弹及航空配套和航空物流企业,为我校的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条件,也为我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
 
  董妍玲(湖北省优秀教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转型发展向纵深发展,学校近期将会从以下几点进行重点突破:一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联合办学机制,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双百工程”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和能力,实施“科技引领工程”提高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率;三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以“晨光创业园”、“筑梦创客园”、“星光创业点”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为核心,构建点—线—面创新创业工作平台新格局,打造“创业有‘位’来”的创新创业品牌。
 
  洪华珠(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顾问,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
 
  我作为一名在遨游太空校旗上签名的教师,感到非常骄傲。校旗回归两年来,学校在基础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等各个方面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展现着钱学森的印记,钱学森广场、钱学森大楼、钱学森纪念馆、钱学森报告厅、学森路……这让我们时刻会想起钱学森,自觉践行钱学森精神。钱学森年轻时在美国已经功成名就了,已经有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他心怀祖国,毅然回国,那个时候新中国还是一穷二白的,钱老回来之后,不讲条件,兢兢业业为祖国的“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我们不要为自己的梦想设置障碍,只要有一种正能量支持我们,梦想就能够实现。
 
  李毅(楚天学者、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校旗遨游太空是学校治学精神与航天精神的交融碰撞。航天精神与钱学森精神一脉相承,体现出了“严谨、自强、求是、创新”的深刻内涵。正是循着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工作思路,我们学校不仅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零突破,如今更以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位居全国民办高校之首。
 
  作为一所蓬勃发展的民办高校,更好地推进科学研究工作离不开一支弘扬创新精神,坚持严谨治学的人才队伍。近年来,学校狠抓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工作,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也正是有了平台,有了项目,使得学校引进的一大批优秀人才真正“留得住,用得上”,并逐渐形成了一批优秀团队。我坚信,有了科研和人才的支撑,学校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吕慧英(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教授,湖北省人民政府“编钟奖”获得者):
 
  把校旗送上太空,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对武生院的师生来说是巨大的荣誉,作为当时的签名代表,在两周年纪念日之际,我仍然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
 
  我校是在钱学森先生“第六次产业革命”理念指导下创办发展起来的民办大学,钱老高深的学问,对国家、对民族的巨大贡献令我们敬仰,他睿智的眼光和前瞻的思想,更为我们武生院人提供了精神指引。钱老不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思想家,一个有原则、有使命、有情怀的思想家。
 
  基于对中国历史的反思,基于对时代发展的忧患,我们看到了钱老济世忧怀的情结。凡有情怀的人,一定会有更精彩的人生;与有情怀的人同行,会平添几分幸福……让我们做有教育情怀的人,有悲悯情怀的人,让我们秉持人文情怀,用壮伟的精神滋养学生心灵。
 
  陈天佑(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原管理工程系系主任,教授):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来讲,能够在武生院这样一方沃土上,工作学习生活7年之久,我感到非常荣幸,对这里很有感情。
 
  武生院的发展以及取得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很不简单的,很了不起的,也是很令人敬佩的。特别是武生院在育人工作中,紧紧抓住了“启人先启心、育人先育德”这两句话,做得很有特色。我认为大学在于一个“学”字,学生、学者、学术、学风,而我感到,武生院这几点也做得很不错。正是因为武生院的出色和令人敬佩,虽然我离开了武生院,但我的心没有,我会在我能够做事情的时间里,为武生院做一名促销员、广告员,宣传武生院。
 
  雷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社科处副处长、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博士):
 
  在校旗遨游太空两周年这个特殊日子里,我的眼光和思绪也被带到了浩瀚邈远的宇宙当中。钱学森终其一生爱憎分明、光明磊落、百折不回,决定其人格因子的,就是他身上始终流淌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血液,而这种血液的基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之精神。具体来说,我想钱老身上的“士人”风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理想精神的高扬。我们在钱学森身上看到了三个舍弃: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生活回到祖国;抛却温馨的家庭生活孤身前往边疆;晚年舍弃名利拒当科协主席,不同时期的钱学森身上始终有理想主义的闪光;
 
  二是精英意识的弘扬。钱学森作为知识界的精英,他将古代士人阶层的精英意识很好地进行了发扬,因为他不仅有知识自信,更有历史责任意识,这样的双重结合造就了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奇迹;
 
  三是家国情怀的凝聚。钱学森身上最闪光的,莫过于他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奉献的情怀。这种精神,也是浸润在中华民族两千年的家国传统中,并做了一次耀眼的爆发。
 
  钱老学贯中西,在他身上仍然有极深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只有正视传统,正视传统文化这根纽带,潜心静思,我们才有可能解答出“钱学森之问”,才能在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的道路上真正找回自我的民族信心。
 
  杨子威(湖北省杰出青年志愿者,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
 
  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是贯穿钱老一生的品质风范,数十年如一日地将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踏着先辈们的足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志愿者精神,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奉献他人、奉献社会。
 
  2011年5月,学校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杨子威献血捐髓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当天就有2000人参加。成立至今,“杨子威献血捐髓志愿者服务队”募集善款、物资总值近40万元,组织近千名在校生献血超过20万毫升,组织血液病知识讲座听众2万人次,300多名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直接帮助贫困白血病学生4例。我校每年都有西部计划志愿者走上基层岗位,而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接下来我们将引导志愿者将志愿服务结合自身专业,投身社会志愿服务中,奉献青春、传递正能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秋菊(湖北省十佳思政课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
 
  两年前,很幸运我的名字被写在了校旗上,载入“神十”飞入太空,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地球人与太空的互动,更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与钱老等先辈、与国家力量、与时代的进步发生的一次奇妙的关联。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的使命就是让先辈的精神、对国家民族自信心和时代的进步感,深深植入年轻人的心中。一是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入围绕钱学森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二是要把钱学森精神、“两弹一星“诞生过程、校旗上天的意义等内容作为“思修”讨论课专题纳入教学计划,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当代中国崛起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要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钱学森纪念馆、校旗等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学习,通过情景再现深刻体会开拓者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四是要开发微课,把钱学森故事、校旗故事讲好,道理讲透;五是要利用易班,发起话题关注和讨论,为学生提供相关内容链接,使钱学森精神的学习不局限于一时一课,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能得到延伸。
 
  骆群曙(“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湖北好人”,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负责人):
 
  钱老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一份社会责任感,尤其是钱老的爱国奉献精神深深感动着我。如今,作为学校爱心公益创业组织“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的负责人,我始终用钱老的精神作为我们前行的动力。两年多来,我用兼职收入和奖助学金积攒的2万多元资助了87名贫困山区孩子重返课堂,爱心接力社累计筹资25万余元,资助帮扶980余名山区儿童。而现在有更多的武生院师生加入到我们公益创业的队伍中来了。
 
  在钱老精神的感召下,我也愈加坚定了我在公益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山里的孩子们就是我的牵挂和信仰,也是支撑我的精神支柱,我知道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可以是最努力的,为他们吃再多的苦我也愿意!只愿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山里孩子走出大山,追逐和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觉得每个人的一生不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想让他们过得更好,让坚持成为一种信念。
 
  邓辉(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钱学森实验班2012级学生):
 
  学校设立“钱学森实验班”就是要贯彻钱学森院士的科学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大学期间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我进入钱学森实验班后,通过一段时间系统性学习,使我有机会接触到楚天学者李毅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在他的实验室接受了近一年半的科研训练,培养了我良好的科研素养,在此期间我还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相关的科研论文。
 
  作为钱学森实验班一员,我一直用钱学森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今后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勇敢地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勇往直前,将个人青春梦融入强国梦,为校旗增光添彩!
 
  顾吉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钱学森科学与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武生院办学二十余年来,坚持把弘扬钱学森精神与推动民办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紧密结合,坚持把学习和践行钱学森科学教育思想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紧密结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践充分证明钱学森科学教育思想对推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刚才听了老师同学们的发言,我也很激动,因为感觉到了武生院有一种精神力量,我认为这是延安精神、钱学森精神真正传承到了师生的心中,融合在了他们的工作学习中。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激情。
 
  我们正在编一本书《科学道德——钱学森的言与行》,将从追求维护科学真理、倡导积极科学创新、端正科学态度方法、加强科学协作交流、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等几个方面,通过我们的理解和认识,挖掘钱老在科学道德方面的做法和他的行为,给予大家启迪。
 
  钱老曾说:“我为什么要选择中国?我的回答是因为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主义的理想,还因为我热爱我的祖国。”这是一种理想信念的力量。只要我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的创新,我们的事业,甚至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中国梦,我相信一定都能实现。
 
  邓宗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名誉校长、钱学森科学与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今天的座谈会深情回顾了校旗遨游太空的全过程,大家从不同角度围绕“弘扬钱学森精神  培养新时期创新创业人才”进行了主题发言。座谈会发言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为学校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阔了思路,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双创精神”指明了方向,为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事业转型发展加了油、鼓了劲。让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立校为公、办学为民、依法治校、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把握住“创新创业、奉献社会”的时代主旋律和良好发展机遇,继续大力弘扬钱学森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把武生院早日建成应用型、开放式的全国高水平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