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 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方芳 喻妙 刘田
2013年,我省成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之一。自此,我省千千万万个乡镇和村组便开始了生态省的 “细胞工程”建设。
春暮夏初时节,我们走进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授予的部分“省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村”之中,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实地感受了乡村生态建设的脉动。
综合治污洁净乡村去复还
走进远安县茅坪场镇九龙村,仿佛置身山水画卷:山上草木菁菁,路边山花烂漫,地上洁净如洗。
这里也曾经被垃圾围村,如今却天蓝地净。垃圾去哪儿了?
远安县环保局干部张莉笑答:“2012年起,全县按照户分类、村进斗、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了100%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全域生活垃圾不落地。”
说话间,一辆封闭式垃圾车从我们面前呼啸而过,张莉示意这辆车停下后,让我们一睹了新式垃圾车的真容:车上装着摄像头、北斗导航等设备。“垃圾车每天巡回乡村,摄像头会自动扫描每个垃圾箱上的芯片,确保垃圾收集达标。”张莉介绍。
我省的省级生态村、镇都采取了这种垃圾收集模式。
生活垃圾之外,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也得到了有效处理。生猪大市松滋,出台了养殖废弃物处理三个一的政策:专项整治资金1000万元、温氏集团筹资1000万元、养殖企业自筹资金1000万元,对无害化处理养殖废弃物的养殖场(户)以奖代补。洈水河畔,3个省级生态镇、7个省级生态村的165个养殖场均实现了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使洈水河水质提高了一个等级。
“洁净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生态建设的基础目标。十二五期间,我们已经完成4000余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基本涵盖了全省所有的生态乡镇和村。十三五期间,还将整治5100个村。”省环保厅污防处处长朱津桥如是说。
倾情护绿,宜居乡村入梦来
净是第一目标,美是第二目标,宜居是终极目标。
在长阳县龙舟坪镇,我们见识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美。清江河穿城而过,右岸青山逶迤,左岸的汉白玉亲水长廊上,行人如织。“为了呵护这一江碧水,120万平方米的养殖水面将全面拆除,1000余户渔民要转型上岸。”县环保局局长向希红介绍。
集镇边上的郑家榜村,俨然成了世外桃源: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89%,300多种野生植物与100多种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在这里,生态保护已成村民自觉行动,村内的方山景区修建步道时,村民就自发跟工人交涉:“这树和我爷爷一样的年纪,一棵都不能砍。”因树而围的花台,现已成为步道上绝佳的小憩“凉亭”。
远安花林寺镇金家湾,原是一片沼泽,县里斥资在此建了个1500余亩的自然人文学校,运用自然景观+多媒体再现的方式,使生态教育栩栩如生。茅坪场镇九龙村翟家岭上,一个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带你瞬间回到从前,79岁的乡贤翟维志介绍:“湾里200多棵古树,直到如今,谁私伐一棵也得受罚,30多栋老房子,少说也有上百年历史,已成传统农耕文化教育基地。”
通过建设和保护,我省已有2722个村、378个乡镇、8个县(区)达到生态村、镇、县标准,让“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行走荆楚,无不感受乡村越来越绿,越来越美,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青山绿水的生态价值,正通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大量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为了减少对耕地的破坏,我们少种水稻多种树,添绿又创富。”荆州区川店镇镇委书记金剑介绍。2016年,全镇花卉苗木已达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苗木产值达到了5亿元,带动农民净增纯收入5600万元。
远安县茅坪场镇也做出了类似的选择,这个曾有65家煤矿的矿区镇,煤矿全部停产后,已华丽转身为“中国春栽香菇之乡”。“全镇年产鲜、干菇3万吨,产值1.2亿元,采摘完后,菌棒发酵转化为有机肥。”茅坪场镇镇长周梁介绍。
越来越火的乡村生态游,则是消费者用钞票在给绿色乡村“点赞”。建成才一年多的长阳方山景区,就靠山中清新的空气和无公害的农产品发了财,村支书陆晓琴介绍:“去年,用农户自家的土特产在景区办了首届年猪宴,村集体净赚7万元,景区去年的门票收入已达3000万元。”
而有统计数据可查的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已达1500多亿元。
(作者: 编辑:田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