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三家孵化器的湖北传奇:走进欧洲 在全球制造业中心比拼

发布时间:2016-06-19 08:22:30来源:SRC-389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程腊荣 周星

1959年,美国商人约瑟夫·曼库索一个偶然决定竟开辟一种全新的办公模式。

在美国纽约州的贝特维亚,约瑟夫·曼库将自己管理的一幢85万平方英尺的综合大楼分隔成多个小办公间,并且可以自由组合,然后以实惠价格出租给正处于创业期的小企业。为吸引企业签租约,他答应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管理咨询等一条龙服务。

这,就是美国“贝特维亚工业中心”,全球孵化器的鼻祖。

在我国“双创”大潮推动下,各类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

让我们走进这些有特色的孵化器,听听他们的传奇故事。

古墓装上“光感皮肤”

抓住盗墓贼

在古墓附近埋入一个“子弹头”形状的设备,一旦有异常,报警器将及时响起,并向系统报送准确位置。

这个神奇的设备叫光纤微震动预警系统,由光谷奥源公司研发生产。去年,已成功帮助河北文物保护单位破获两起盗墓案。

它的原理是利用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将光纤埋入地下监测震动。它让建筑物增加“皮肤”一样的触觉,实时感知各种异常。

奥源公司创始于2011年,武汉留学生创业园见证了它的成长。

公司刚成立时,办公面积仅150平方米,员工五六人。创业园通过租金减免、物业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奥源创业降低成本。创始人、德国交流学习回国的刘海将省出来的钱,全部用于招揽人才。

有了人才,就有了核心竞争力。很快,刘海的专利技术成功完成产学研转化。

将光纤敷设在围栏上,一旦有人翻越,其震动就会经过光纤传送到控制中心并马上报警;武汉园博园使用奥源公司的这项光纤安防技术,8.6公里的“光纤周界”,守护着园内安全。

将光纤植入墙体内,一旦有人破墙而入,其震动也能通过光纤传感到控制中心报警,高铁、变电站等有不少运用。

另据了解,全新的用于家庭的“光纤智能皮肤”安全防盗系统,已完成研制并投入生产。刘海介绍,这款产品提供了一个APP应用软件,手机用户免费下载后,只需申请安装公司的安防设备,启动软件功能,就可享受安防物联网服务。“如果家里有人撬门、破窗等,光纤均可将信号传送至云平台,再传送到用户手机上,第一时间内提醒、报警。”刘海说。

园区针对企业发展需求,还建立金融服务、法律财务、员工招聘等多种公共服务平台。刘海说,他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背景】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留学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提供全程孵化服务的非盈利公益性机构。园区内在孵企业数近200家。2015年,园区出资1000万元,联合发起设立总额为8000万元的“武汉光谷梦想天使投资基金”,服务企业。

每天1.2秒

为自己拍一部光阴电影

在华中科大校园里,有一个名叫启明学院的“人才特区”。

这是一个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专门成立的学院,来自不同院系、历经层层选拔而加入的学生,可享受诸如七院士共上一门课的特殊待遇。同时,也必须完成不少于一项创新性实验计划。

记者来到启明学院会议室时,恰遇老师们在开会。今年,他们预备把软件专业、硬件专业的学生,破天荒与艺术系专业学生组合到一起,办一个前所未有的“创客夏令营”。

启明学院副院长黄刚说,要创新,一定要交叉、融合。

机械基地的队长,来自材料学院;联创团队的队长,来自数学学院;冰岩作坊的队长,来自新闻学院……

采访中,冰岩作坊创始人、大四学生汪哲给记者讲了他的创业故事。

“1.2秒是一种情怀。”两年前的一天,在启明学院团队项目沙龙活动现场,正在读大二的汪哲带来的短视频APP“一瞬”,引人注目。

“一瞬”每次只能拍摄1.2秒的视频,“每天1.2秒,100天就是两分钟。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拍摄,到我们老去的时候,近六十年的光阴便浓缩成了一部两小时的电影,‘一瞬’可以自动地将所有视频合成一部电影。”汪哲说。

好创意引来投资方兴趣。2014年12月,汪哲与深圳创新谷达成投资意向,获得百万级融资,成功在武汉市光谷创业街落户;随后,“一瞬”登陆苹果手机供用户下载。

在启明学院,汪哲不是个案。

这里的Dian团队、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系统仿真科技创新基地、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联创团队、生命科学与技术科技创新基地、GNG团队、机械创新基地等18个团队,均在各自领域,让人惊讶。

人们熟知的淘米科技创始人汪海兵,贝贝网创始人张良伦、柯尊尧,海豚浏览器创始人杨永智,乐行天下创始人周伟,云图TV创始人王乐,恋爱记创始人付小龙,简寻创始人何斌等,都出自启明学院创新团队。

就在本月16日,贝贝网宣布完成1亿美金D轮融资。

在启明学院,创意无处不在。“项目是有限的,人的潜力是无限的。”黄刚说,启明学院完成了“双创链条”中“最初的梦想”,探索打通创新到创业的通道。

【背景】华中科技大学开办启明学院,从本科低年级开始长线孵化,进行团队式创新人才培养,着力建设大学生创新思想启蒙、创业能力训练、项目孵化保障三个平台。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创业社团发展,全校超过70%的毕业生在读期间参与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走进欧洲

 

在全球制造业中心比拼

虽然地处中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国际化步伐一点儿也不落后于北上广的同行们。

2014年,该中心发起武汉在海外设立的首个孵化器——中国·比利时高科技孵化园区。这标志我省孵化器正式走出国门。

孵化园区位于比利时瓦隆州新鲁汶大学科技园内,计划2016年建成。

该孵化园区占地8.27万平方米,办公和实验建筑7.75万平方米,包括“五大中心”:生物技术中心、光电通讯中心、绿色工程中心、物联网工程中心及孵化服务中心。园区还配套有中比技术转移基金,帮助项目快速产业化、市场化。

武汉东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辉文是最早去该孵化园落户的企业家之一。

“去欧洲开公司是时局所迫!”王辉文笑称。

光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王辉文深知,不与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接轨,终将被市场淘汰。

2014年,他将目光投向欧洲。“欧洲是制造业创新中心,要保持竞争力,必须到欧洲去!”

2014年3月,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组织下,他和十余家科技型企业共赴比利时实地考察。

所见一切,没让王辉文失望。

“在布鲁塞尔四周,德国、法国、英国、荷兰,这是一个大规模的光电子产业集群。比利时鲁汶大学是西欧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在企业孵化和产学研合作方面,有许多先进经验值得学习。”王辉文说,这些因素促使他下定决心入驻。

在科技园工作人员帮助下,从考察到公司注册、落地,他只用了3个月。

尽管员工不多,但已经办成不少“大事”。公司与剑桥大学微结构中心、飞利浦、蒙斯大学研究中心、德国材料研究所建立起合作关系,相互融合,相互研发。生产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超快激光器等得到国外客户认可。

王辉文正筹划建立研发中心,研发最前沿的科技和产品,然后带回国内量产。

目前,已有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园区落户。

【背景】不了解境外法律和环境,是企业走出去的难点。海外孵化器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软着陆”平台。以此为跳板,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