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新常态·光明论】算清这三笔账关乎你的生活质量

发布时间:2016-04-05 17:26:11来源:SRC-1030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这句流传的在珠三角地区的话道出中国代加工产业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依托人口红利和要素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经济质量和效益低等矛盾凸显。机遇与挑战相伴,以要素为发展动能的制造业城市该如何在困境中“转身”?

破技术壁垒算“创新账”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我国制造业正处于“旧力”将尽:人力和要素成本优势丧失;而“新力”未生:新的市场竞争力尚未确立的过渡时期。更早确立核心技术上的优势意味着在市场上占据先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只能制造低附加值的‘大路货’,受制于人”。他举例说,某种增压器,在国内无法生产前,外国企业卖10万元,当我们掌握核心技术投产后,外方马上就降到5万元。

图为国内自主研发的制造业机器人(光明网记者刘超/摄)

光明网记者在珠三角地区一家企业看到,智能机器人正沿着轨道对产品进行精密加工。用在这款机器人身上的编码器以及芯片为该企业自主研发,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同时,成本却仅为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一经问世便迅速打开了市场。

像这样“小而精”的企业在珠三角地区还有很多。创新为主体企业队伍的扩大促成了产业集聚,持续的竞争压力推动企业不断创新。

良好的创新氛围带来的是企业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我们5年投入了1.6个亿,其中近1亿资金用于研发。”某放疗设备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仅用时3年他们就自主研发了第一代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这本展示了企业对科研创新的重视,却也让人看到企业作为个体进行创新的成本之高。个体力量有限,企业作为产业链上的一个个“点”,如何以“点”带“面”发挥整体作用是提高创新效率、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的关键。

政企协同算“转型账”

产业转型是在企业转型的基础上进行的,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如何帮企业利用手上有限的资源完成整体“转身”是制造业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赵昌文指出,创新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很难靠单一企业解决。产、学、研分离与个体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痼疾”,在产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如何整合创新资源?如何让企业站在行业的高度上分享、协作以起到“1+1>2”的效果?

横沥镇的转型是制造业区域整合、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横沥镇位于东莞市东部,镇内多数企业主要从事玩具、家具模具制造。随着近年来“订单经济”模式难以为继,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也相继面临选择的窘境:产业转移还是转变发展方式?

图为自动化生产车间(光明网记者刘超/摄)

横沥镇的做法是政府出面牵线、整合各高校资源,结合高校优势学科与模具产业的具体需求搭建创新平台。横沥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就是各方资源整合下的产物。横沥镇党委书记陈锡稳告诉记者:“产学研相结合是我们从‘模具名镇’走向‘模具强镇’的重要一步,这让科技创新资源能精准服务产业,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

产学研结合的核心在于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由政府出资引导、整合已有创新资源,围绕集聚产业链搭建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事实证明,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为横沥镇的模具产业注入了新活力。2012年—2014年,横沥镇模具行业总产值每年增长保持20%以上;产业内也开始整合,形成了一批年产值5000万以上的规模化模具企业。

优化结构算“环境账”

产业转型也对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成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中共贵州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斐表示:发展时既要做好经济发展的“加法”,又要做好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害的“减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

图为对外货运码头(光明网记者刘超/摄)

广东省的做法是以跨区域统筹和协同发展求解多年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死结”。以东莞市为例,东莞将麻涌、中堂等10多个镇和虎门港统筹规划体系,以“两高一低”企业的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为契机,构建了一个集生态保护、高新科技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水乡经济区。生态环境的优化吸引了更多优质企业落户,立足于“生态港”规划的虎门港吸引了多个世界500强企业。“产业基础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良是我们落户的基本原因。”深圳某企业董事长说。

2016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作为制造业大国,我们不仅要成为“世界工厂”,更要成为世界创新中心,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不仅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我们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崭新面貌迎接国际经济局势变动的要求。(光明网记者刘超)

文章来源:光明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