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省部分“热汤白雪”示意图制图:徐云
记者 陈熹 通讯员 曹巧红 程芙蓉
冬天一泡难求,夏天门可罗雀,几乎是我省所有温泉面临的最大难题。
温泉如何发展得更好?如何真正做到百姓满意、企业赚钱?在近日召开的“全省温泉产业座谈会”上,企业家和学者直面现实,建言献策。
温泉热气腾腾,温泉企业却直喊冷
热汤白雪,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满足了不少温泉爱好者的向往。
含周五晚在内的2天半时间,咸宁各温泉每天客流量均超过4000人,突破接待上限。碧桂园凤凰温泉负责人介绍,“很多客人排队一小时以上才泡上温泉,连更衣室的储衣柜一柜难求。”
省内其他地方的温泉情形也大抵如此。“一房难求、一池难泡、一车难停、一桌难等……”不少泡温泉的游客在网上吐槽。
温泉之火,超出预期。尽管从2005年汤池温泉产业化起步,我省已开发出具有一定品质的温泉景区30多家,似乎仍然难以满足老百姓火热的温泉需求。
不过,虚火的表现,并没有让温泉企业高兴多少。“3个月旺季一过,不少温泉景区几乎就要面临歇业的窘境。冷热相抵,温泉企业难言挣钱。”先后开发了汤池温泉、嘉鱼山湖温泉的曹江城语出惊人。
作为省温泉协会会长,曹江城算是我省温泉界元老。他介绍,10年来,全省温泉景区增加30倍,泡温泉的人数增加10倍,温泉企业的收入虽然基本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可冷热不均带来的高额维护及运营成本,使利润几乎为零。“如果要赢利,至少要达到20%的利润递增才行。”曹江城测算。但显然,目前我省能做到这一点的温泉凤毛麟角。
一窝蜂上马,同质化竞争严重
我省30多家温泉遍布咸宁、黄冈、随州、襄阳、荆州、荆门等地,其中能接待5000人以上的成规模温泉有13家。无论品质,还是规模,湖北温泉在中部都是首屈一指。
然而,雷同的园区布局与设计、大同小异的温泉产品、几乎无区别的酒店设施……记者走访我省数家温泉景区发现,同质化竞争处处可见。“这是大家都以为温泉是块一本万利的‘肥肉’,一窝蜂上马的恶果。”曹江城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最终导致每家温泉都吃不饱,严重影响了温泉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舒伯阳表示,同质化加剧竞争,争抢游客成为常态,各景区竞相降价揽客,服务质量难免打折扣,这对温泉产业无疑是致命的恶性循环。
这一点,在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最近一份调查中可以看出端倪。该调查发现,服务员态度不好、卫生状况差、配套跟不上、门票管理混乱等,是游客抱怨最多的方面。“如果景区承载量超过最高限度,自然服务跟不上,也很容易让游客的泡汤真的‘泡了汤’。”舒伯阳说。“企业要苦练内功,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泡温泉。”曹江城呼吁全省温泉企业竞进提质。
春植树夏看星,能否全年有得玩
“如果其他季节也能吸引游客,赢利应该不成问题。”曹江城说。“温泉建设要走差异化道路,不能扎堆。同时,要提高服务标准,我省应起草温泉服务标准,以标准来规范和提升服务;其次,要用大数据来为温泉把脉,做到精准营销。”坐拥“温泉之乡”的咸宁市旅游局局长郑华成建议。
舒伯阳建议更为细致:“产品开发要创新,可以开发夜游温泉产品,吸引游客在夏季的晚上来泡冷池子,看星星;园区建设方面可引入一些小动物,增加更多大自然的趣味。”他认为,服务模式也要创新,如将顾客细分,进行贴身管家式服务,进行跟踪服务等。
而如何打破冷热不均的困境,不少温泉企业也做了探索。
山湖温泉将其所在的集团内部员工打通,当温泉旺季时,把集团旗下的薄刀锋景区服务员调到温泉;而温泉淡季正是薄刀锋的旺季,把温泉的大部分员工调到山上服务。“这样避免了淡季支出不必要的人工成本、旺季缺服务员的问题。”
凤凰温泉和随州女儿国温泉则都是整合周边资源,不仅仅单一靠温泉。凤凰温泉在夏天开放了冲浪、戏水等清凉项目,春天则植树,这些给温泉景区在淡季时也带来了不少游客。女儿国温泉整个景区打造的西游记主题,全年都有得玩,不担心淡季时没游客。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