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种种迹象显示,反垄断的大棒似乎即将挥向医疗器械行业。据商务部有关人士证实,2014年9月初,反垄断局副局长郑文带队赴上海就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半导体、医疗器械等相关行业的市场竞争状况。在外界看来,继软件、汽车行业之后,医疗器械又将成为反垄断的“重灾区”。
反垄断调研撼动外资企业
反垄断风暴正在席卷各个行业。实际上,对医疗器械的反垄断调查早已开始,2013年8月,强生公司因涉嫌垄断医疗产品价格,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定向经销商北京锐邦涌和科贸有限公司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53万元,拉开了外资医疗器械公司支付反垄断罚单的序幕。
据行业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大型医疗设备的市场主要由被称之为“GPS”的三家外资医疗器械企业所占领,分别为通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结合有关部门的调研,外资医疗设备厂商的恐慌并非没有理由。一位业内人士就透露,一家GPS企业的老总已经向全体员工发了Email,一来给员工打气,二来向员工保证该公司在中国并没有涉嫌垄断。
“与国内产品相比,外资医疗器械价格差距非常明显。”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骆燮龙介绍。他表示,医疗器械产品需要机电一体化,外资在技术上创新能力大大高于国内。
一位业内人士拿影像产品举例指出,外资品牌的价格一般比国内产品的价格高70%以上。比如国内的产品报价300万元,外资产品价格就在500万元以上。
国内产业政策推动是关键
骆燮龙举例,螺旋CT产品,如果在国际市场报价150万美元,在国内市场报价往往要200万-250万美元。鱼跃医疗副总经理陈坚认为,比起反垄断,国家更应该制定鼓励政策推动大医院采购国产产品。韩国的医疗器械这些年在国际市场发展速度快,就得益于国内产业政策推动,而韩国大医院也乐于采购国产货。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会长、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机构董事长柏煜认为,外资医疗器械价格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流通环节太多,层层加价,层层纳税;第二,医院盲目攀比,越高端的产品越受欢迎,过度强调先进性;第三,器械采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太多,成了灰色交易的温床,大幅度推高了产品价格。
一位欧洲生化仪器品牌的经销商就以酶标仪为例指出,如果销售给医院检验科,价格会比销售给大学等科研机构高出30%,原因是销售环节多,灰色交易关系方也多。
北京市医疗器械商业协会的一位人士指出,无论外资中资的医疗器械产品,都无法避免由于潜规则而带来的成本翻倍。
(综合新华社、《中国经营报》报道)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