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垄断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呢?近日,随着发改委等部门对汽车外企系列调查的开展、国务院反垄断专家张昕竹高薪受聘外企遭解聘等事件的曝光,这个疑问已成眼下各界最为关心的话题。
回顾一下近日的反垄断进展。进入三季度以来,汽车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反垄断“风暴中心”。7月开始,发改委陆续约见部分进口车商,先后对克莱斯勒和奥迪进行调查。一汽大众奥迪及湖北奥迪经销商涉嫌垄断的罚单金额初步确定。其中,针对一汽-大众奥迪的罚金可能高达10多亿元,湖北11家经销商的罚款金额从600万元到5000多万元不等。除奥迪外,发改委已经完成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也将依法进行处罚。
业内人士分析,在《反垄断法》实施的前4年中,发改委等监管部门在调查和惩罚上进展较小。进入2013年以来,发改委在反垄断调查上突然发力,三星等企业液晶面板价格垄断案、茅台五粮液价格垄断案、奶粉价格垄断案、上海黄铂金饰品价格垄断案等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执法案例震动业界。
那么,下一个反垄断目标会是谁?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反垄断下一目标是星巴克”。对此,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的相关人士表示,对星巴克反垄断调查的报道与实情不符。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的相关人士发表上述谈话时,是因为有媒体曾引用一位不愿署名的政府人士的话“可以预见,未来某些外资企业‘踩雷’的可能性比较大。比如,星巴克公司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利润明显高于欧洲和美国,一些制药企业在中国的利润明显高于欧洲。”
专家表示,有公众质疑水电、成品油、银行等领域的反垄断较少涉及,实际上相关部门也对央企进行过调查,例如对电信巨头就进行过反垄断调查。由于《反垄断法》并不反对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反对的是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这符合我国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经济的政策。纵观近年来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针对诸多行业价格垄断的调查,呈现出从日常消费到大件消费、从国内企业到合资及国际企业的特征。
另据了解,《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起实施,作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重要法律,也被称为“经济宪法”。三个部门负责反垄断调查,涉及价格方面的反垄断调查由国家发改委负责,商务部负责评估并购的合法性等问题,工商总局负责处理潜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做法。
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