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草莓为何价抵几个鸡蛋?西红柿为何长成樱桃样?博士工作站提升东西湖都市农业,但科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还有待建立——
如何留住“菜博士”?
图为:省农科院专家与东西湖区领导察看草莓基地。(本报视界网王少华 摄)
记者刘自贤 通讯员杨园园 王少华
一个草莓抵几个鸡蛋
——将草莓做到极致
东西湖区的草莓产量占到武汉市一半,这里面就有省农科院草莓专家顾玉成的功劳。
顾玉成团队培育出“晶瑶”、“晶玉”两个草莓优良品种,前年获省科技进步奖。
他与绿发源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公司将3000亩基地拿出一半种草莓。基地成为草莓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促花,病虫害绿色防控,冬季防冻,土壤物理消毒,施用有机肥,人工调节棚内温度湿度,应用一系列新技术,确保了草莓品质、产量。绿色无公害,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
市场价每斤卖到70至80元,一个草莓抵得上三四个鸡蛋。绿发源公司的草莓等产品在武汉大型企业蔬菜采购招标中,均以优质、无公害等指标优势中标。
顾玉成透露,基地一亩大棚草莓产值达到3.5万元到4万元,纯收入超过2.5万元。
顾玉成认为,今年草莓生产还有提升空间:一是栽种多种优质品种;二是种植模式由有土栽培逐步过渡到无土基质栽培。
他说,这样做综合效益更大。无土基质栽培看不到土,游客见了赏心悦目;再就是节省劳力,不费工;还有,产量也高一些;更重要的是有害指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产品绝对安全健康。顾玉成研制出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前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沟渠里青蛙多了
——好菜源自好水土
吴国辉,武汉天下先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3年前开始在东西湖流转土地经营现代农业,现在已经流转1320亩。
品尝吴老板生产的红色、黄色“樱桃西红柿”,那口味确实不一样。他说,蔬菜瓜果生产主要靠水和土,水土好了,品质和口味才好。
基地上全是整齐的钢架大棚,大棚内绿油油的蔬菜作物望不到底。他们引进韩国的先进机械,旋耕、起垄、施肥、播种全程机械化,使用微生物有机肥料,打造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新品种示范和农机轻简化健康栽培展示推广基地。
合作社实行休耕,这样可去除地里的农药残留,再使用升级版的有机肥——省农科院生物工程中心研制出的功能微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
据他介绍,与普通有机肥相比,这种肥料既能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又能提高有机肥利用率,肥效长,肥力强。
功能微生物还运用在基地水源上。该基地的水源与外界水体完全隔离,实行封闭式循环运行,以功能微生物消除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有毒物质。他说,“经过功能微生物处理,水质改良表现得特别明显。沟渠里青蛙多了,晚上呱呱叫,好久没有听到这样的叫声了。水里小鱼小虾也有了。水质好,生态得到了恢复。”
吴国辉说,这些水土消毒、改良技术都是“菜博士”引进来的。省农科院专家在这家合作社建立了“菜博士工作基地”。
“菜博士”大展拳脚
——农企如何留住他们
“今天上午,胜利大队合作社负责人姚占清给我又打电话,又发短信,说他们准备种菜心,希望我能上门指导,用新品种和新技术改变传统的蔬菜种植方式。”8日,省农科院驻东西湖区的博士工作站成员邓晓辉告诉记者。
博士工作站运行大半年来,围绕建立现代都市农业,推进农企升级转型,做的事真不少:拿出了东西湖区设施蔬菜产业状况的深度调研报告;指导建设起1.55万亩技术先进,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钢架蔬菜大棚;通过现场推介会,推广了67个新品种、10项栽培技术、8套高效栽培新模式,增收效果好,受到政府、企业和菜农一致好评;建立了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克服了蔬菜连作“老大难”问题,使8000亩蔬菜大棚生产死而复生;与武汉市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心合作,进行蔬菜轻简化健康栽培试点示范。
邓博士说,全程机械化,原来需要20人管理的基地,现在只要5个人就够了,效率提高了4倍。但他们的目标是将效率提高10倍。
东西湖蔬菜播种面积26.24万亩,农产品加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8家。近三年来,先后引进了11家企业或合作社,经营基地面积最小的238亩,最大的3000亩。近一半的企业老板从房地产、物流和工业转行而来,对蔬菜基地如何发展感到陌生与茫然。菜农和农工,年纪偏大,文化程度较低,高中以上的只占约9%,而且菜农大多数是外来户。整个行业对科技的渴求非常强烈。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如何从越来越少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蔬菜产品?也亟须科技支撑。
去年7月,农业部挂职干部张国良牵线促成了省农科院与东西湖区进行“科技合作共建”,联建博士工作站。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院区科技合作”,提供了一定经费保障。
张国良说,院区科技共建是一个桥梁,专家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需要在生产基地试验、示范和推广,生产者则渴求生产技术成果为他们带来效益。专家在共建中价值得到了体现,而且研发更有针对性;企业和农民获得了好的收成,生产发展的劲头更足。两者结合实现了共赢。
但张国良也提出,目前这种合作的长效机制还有待破解。“政府的经费毕竟有限。企业和专家合作,关键是要建立起利益共享机制,只有专家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捆在一起,科企合作才能走得久远。”
顾玉成介绍,他们为企业、农户提供服务,前三年不收取任何费用。三年之后,他要与企业签订合同,收取服务费。
省农科院科技处处长胡定金说,与东西湖区进行的科技共建活动,目前正在积累经验,一旦机制成熟了,将全面推广。
(作者: 编辑: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