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逆潮而行!部分领域缘何信"人工"不信"人工智能"

发布时间:2017-09-09 08:46:22来源:半月谈

原标题:“智能+”时代,“逆”智能代工现象调查

编者按:当前,一场有望深刻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生产生活领域正在发生巨变:一些人工被替代,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服务体验越来越好……然而,综观各行业和不同的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现状大不相同。

究竟有何不同,请看两组画面。

第一组画面:在一家无人便利店里,消费者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结账出门仅需几秒钟;通过ETC等技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畅通无阻;在一家生产车间里,工业机器人挥动手臂,熟练完成汽车喷漆工作……

第二组画面:某政务服务大厅里人满为患,诸多业务均需人工办理,费时费力;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收费站雇用大量人员,效率低下,用工成本高企;在东部某市的一家鞋厂里,工人重复做着打鞋帮的简单动作……

两组画面对比鲜明,前者积极拥抱新技术,智能代工让人耳目一新;后者明明可以节省不少人工,却未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

国务院近日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产业,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可以预见,智能代工的脚步会越来越快。

纵观人类历次技术革命,新技术带来的改变都不可逆转。无论主动拥抱还是被动改变,智能化都不可抗拒。

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海上“渔场” 张进刚/摄

大潮涌来,不进则退

人工智能大潮来袭,智能代工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在一些领域,完全可以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来减少用工,却尚未应用新技术,依然选择雇用大量人员。无论是高速公路收费站雇用的人工,还是人社部门办事大厅人满为患的场景,抑或是一些企业里的纯体力劳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逆”智能代工现象。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在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引发的“服务革命”,愈发凸显传统服务业进行“智能升级”的迫切;在工业领域,智能化程度不但关乎企业生产效率,甚至可以决定企业的生存状况。智能大潮来袭,只有占得先机才能赢得未来。

智能服务革命:传统人工服务待“升级”

最近,来自武汉的林女士就医时被折腾得不轻。

林女士是购买了商业保险的自费患者,就医理赔过程曲折又漫长:根据理赔流程,林女士入院时,需要提前打电话向保险公司报案;申请理赔时必须将就诊记录、病历、发票等单据递交保险公司;提交全部材料后,需要3至30天获得赔付……全部流程走下来,林女士直言“太折腾人了”。

林女士的经历绝不是个案。目前,大多数医院、保险公司输入票据等工作还是手工作业。

事实上,商保刷卡直赔网上实时结算,在技术层面已完全能够实现。2016年,我国首个“健康商保在线直赔直付”系统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正式发布,商业保险用户在该院就医可享受“医保+商保+自费”一站式综合支付,商保理赔实现即时“秒赔”。

目前,保险公司与医院数据对接机制和部门利益还未理顺,限制了智能化的普及。“比如健康险种数量多,为了防范技术风险,医院不愿与外部系统进行对接。成本控制不是掌握优质医疗资源的单位优先考虑的问题。”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吐槽。

类似的现象还发生在交通、教育、银行等多个领域。

暑假是传统的旅游旺季,但在很多景区,停车难成为不少自驾车游客最头疼的事。南昌市民刘钧告诉记者,目前很多景区停车场仍是人工收费。“条件好的,能够通过感应车牌进出车辆,条件一般的得自己取卡,够不着的还得下车取,这一上一下就耽误了不少时间。出场缴费也基本是由人工收取,碰上没零钱的、卡丢了的,又得耽误一阵。”

与刘钧相比,近日游玩归来的陈俊峰就顺心得多。“这次在鹰潭龙虎山,体验了一次窄带物联网技术带来的便捷。在龙虎山的智慧停车场,完全不会因为找停车位耽误游玩。预约车位、线上支付、自助停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停车场无人值守,简直太方便了!”

在交通出行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今年春运期间,南昌铁路局在南昌西站试点开通了自助验证进站通道,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让旅客直接“刷脸”进站,人均用时只需5秒。“以前是人工验证,需要排队查看身份证和纸质车票,等待时间比较长。现在只需刷一下脸就进去了。”江西宜春的旅客秦先生说。

记者调查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尤其是“弱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已非常成熟。然而,在智能代工的大潮面前,嗅觉迟钝者不在少数。

“冰火两重天”:没跟上“智能潮流”的企业面临挑战

近年来,在一些高端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等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人们熟知的轻工业产品制造领域,大量“机器人员工”正在被引入。然而,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人力劳作依然是主流。

在我国四大制鞋基地之一的浙江温岭市,表现尤为明显。

温岭主要生产中低档鞋。规模较大的博洋、一休等制鞋企业,已经引进横机加工针织鞋帮面。记者在车间内看到,横机每小时生产鞋子3双,1个工人可管10台横机。过去需要几百个工人加班加点,现在只需几十个工人就够了。同时,机器加工的针织休闲运动鞋减少了滴塑、高频、下料等工序。

看到大企业的这些“高级机器”,来自安徽的汪卫琴很是羡慕。老汪在温岭鞋厂打了近20年的工,几年前带着技术和资金租了两间店面开了自己的制鞋作坊,雇了三四个工人打鞋帮、定鞋型,都是实打实的体力活。“工作的时候坐在小板凳上弯着腰,很累,一年的利润也就10多万元。”老汪说。

在温岭5000多家鞋革企业中,像老汪这样采用纯人力劳作的鞋厂不在少数。

“他们的日子如今越来越难过了!”温岭市鞋革商业协会秘书长金洪青说,目前温岭鞋业一线普工最低年薪已超过3.5万元,并且还在以每年5%~10%的幅度上涨,人力支出上涨成了很多企业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金洪青进一步介绍,传统工厂的产量、产值和利润都在下降。当地采用智能代工的工厂,单是员工工资每年就可节省100多万元,一年半就可收回100台横机的投入。

与制造业相比,农业领域的智能代工听起来还比较新鲜。

在我国不少农村地区,“一个老农牵着一头黄牛”的耕作模式仍然常见。由于人力成本快速上涨,一些地方农业生产面临困难,甚至有的地方因人工成本太高水果无法采摘。

而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水产养殖户凌淦荣已尝到了新技术的甜头。

2015年,凌淦荣投资280万元,对鱼塘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走进凌淦荣的丰溢水产养殖基地,记者看到鱼塘上布满了各种应用物联网养鱼技术的先进装备:自动投食器、全景探头、远程控制增氧泵、潜在水底的水质感应器……

“这两年,在设备投入这块已经花了80多万元。”凌淦荣笑着说,“有点‘烧钱’,不过‘烧’得值啊,明年就能收回投资了。”运用物联网养鱼技术后,养殖密度高了,人工成本降了,利润空间大了。“我还要搞高密度养殖新项目,根据试验结果,每平方米可以养出40斤南美白对虾,产量能提高好多。”

大潮来袭:占得先机方能赢得未来

对一些企业而言,智能化应用水平低与经营规模小互为因果。“经营规模小抑制了先进设备的推广应用,新技术应用滞后又影响经营规模扩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张云华说,在国外,智能化设备已经在农业中广泛应用,我国在这方面落后不少。要下大力气将卫星导航、传感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到农业机械领域,推广普及智能化农机,以农机智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热度持续不减,从技术开发、软件服务到智能制造,各行各业竞相推出相关产品或服务。在互联网深度融入人们生活的当下,谁在新风口占得先机,谁就可能赢得未来。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说:“中国正在通过为企业与投资者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将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社会大众应用有机结合,实现创业链、资金链、产业链良性互动,以推进机器人等产业发展。”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晓蓓说,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外强内弱’形势严峻。”

资料显示,目前75%以上高精度减速器、高稳定专用伺服电机、高性能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售价居高不下。国外机器人企业正陆续进入我国并扩大产能,自主品牌企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不仅如此,我国机器人产业结构性问题也较明显。吴晓蓓说,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存在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等问题,高端机器人以及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方面缺少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战略布局。

当前,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正在酝酿中,虽然暂时无法预测技术革命将从哪里突破,但业界普遍预计,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化是大趋势。面对人工智能一波又一波的新浪潮,我们只有勇于站在新风口,掌握核心竞争力,才能处变不惊,与时俱进。

(执笔:柯高阳 采写记者:朱涵 陈毓珊 刘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