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呼和浩特8月6日电(朱江)昨日上午10时许,由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世界首座匈奴历史博物馆——昭君博物馆正式竣工。昭君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打造的重点品牌文化旅游工程,是呼和浩特市首个5A级品牌旅游景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向世界呈现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中建一局在昭君博物馆建设过程中使用MR混合现实技术,实现MR技术在中国工程建设领域首次应用。
世界首座匈奴历史博物馆——昭君博物馆正式竣工。(摄影:人民网 朱江)
昭君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建筑面积15092.62平米,建筑高度14.5米,昭君博物馆以“和”文化为主题,设计风格吸取汉代建筑精髓,外观呈现出厚重久远、谦逊辉煌的文化气息,内设昭君主题、匈奴主题两大展厅。
据悉,昭君博物馆展现了2000多年前昭君和亲的历史,见证了汉蒙文化融合的发展历程,从高处看过去,整个建筑像两座金字塔由中央连廊衔接而组成一个“和”字。
昭君文化旅游区指挥部项目组负责人尚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昭君墓又称“青冢”,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西汉时期。2007年,改名为昭君博物院。为进一步弘扬昭君文化,呼和浩特于2016年5月启动旅游区项目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建设博物馆、陵寝、游园三大区域,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95亩扩建到683.5亩。
中建一局华北公司昭君博物馆项目经理褚崇英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昭君博物馆在设计上选用重组竹雨棚,体现整个建筑回归土木结构的“木”。入口雨棚及连廊悬挑装饰选择重组竹为主材料,为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其压缩强度是钢材的一半,弹性与钢材基本相同,但重量是钢材的六分之一,是一种新型高端环保材料。
由于外立面为倾斜面、折面造型,安装测量定位难度极大,在安装时工人只能采用攀岩及双膝跪地的方式。(图片由中建一局集团党委工作部提供)
据记者了解到,由2762块仿夯土混凝土艺术挂板构成昭君博物馆整个外立面,单个挂板重量达2吨,且外立面为倾斜面、折面造型,安装测量定位难度极大,在安装时工人只能采用攀岩及双膝跪地的方式,正常工期200天,项目团队仅用不到100天时间全部完工,创造国内混凝土挂板幕墙安装最快速度。同时,项目在国内首次将直立锁边系统应用在了外幕墙体系,专业性极强,保证了斜幕墙的施工质量。
中建一局集团唯一女项目经理褚崇英带领的鲁班奖团队是博物馆项目的承建方。面对结构复杂的异形建筑,项目发扬先锋精神,解决工程难题,用3个月时间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比预计工期提前7天,创造中国博物馆建设的新速度。
褚崇英强调指出,室内装饰材料使用硅藻泥墙面、木质扶手、仿木纹吊顶,意在将室外建筑“土木”结合的建筑风格延续进室内,使得室内外建筑风格统一、协调。东西两馆内分别陈列君出塞历史和匈奴历史。西侧主要陈列匈奴历史,建筑空间内以方形为主要元素,突出草原民族硬朗、雄浑的气质。屋顶天窗由方形演变为多个三角形天窗,大厅内天光呈现出犀利、明朗的氛围,配合展陈,渲染匈奴民族的特点。
褚崇英认为,室内坡道蜿蜒迂回,行进间步移景异,骑马驰骋在草原之上,又像草原上蜿蜒的河流。东侧主要陈列昭君出塞历史,建筑空间与圆形为主,为展现昭君的柔美气质。圆形屋顶天窗光线柔和,配合昭君陈列,烘托出昭君怀柔优雅的个人魅力。室内坡道为圆环形,沿弧形墙体螺旋上升,观众沿坡道而上,仰望天窗,体会昭君万里出塞的那段历史。
(作者: 编辑:余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