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到窒息、富含宝藏!时隔40年,我国科学家再探“第三极”
除了北极、南极,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是全世界科学家非常关心的地区。壮美的青藏高原,作为世界最后一方净土,蕴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密码和无数有待探寻的奥秘。
时隔40余年,我国17日启动第二次青藏高原大规模综合性科考。首先拉开帷幕的是江湖源考察,科考队员兵分四路,重点对长江源头区域和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错区域进行观测研究。
央视科考直播团队兵分3路,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记录了本次科考行动。
江湖源科考主要做什么?看点有哪些?我们的直播都记录了哪些精彩瞬间?
科考看点一:为“长大”的高原湖泊“做体检”
在很多人印象中,青藏高原是一片荒凉苦寒之地。事实上,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1000多个湖泊。色林错在近年来不断扩大,已超越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湖。
△在藏语中,错就是湖的意思。站在色林错,有一种来到大海边的错觉。
△湖里的水,人是不能喝的,但牛和羊可以喝,以补充盐分。
高原湖泊面积和水量的增大,对局部气候乃至东部季风区的旱涝都可能产生影响。“长大”的高原湖泊亟待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据介绍,此次考察将对包括色林错在内的藏北湖泊群进行湖底地形图的绘制,并对水体参数进行测量。
此外,科考队还将钻取水底沉积岩芯,它是重现湖泊历史的“一手史料”。
科考看点二:破译冰“芯”中的气候、环境“密码”
想知道过去100年特别是近50年来青藏高原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过程,科考队只需通过钻取冰芯便能“穿越时空”——这些秘密就封存在冰芯中。
冰川的冰芯记录保存着过去的气候变化信息:冰芯稳定同位素记录可揭示高海拔温度变化,冰芯积累量记录可恢复高海拔降水变化,从而为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补充。
△湖上钻取平台
△湖芯钻取采样管
△采样管下潜湖底
科考看点三:追寻史前人类的高原足迹
古人类最早在何时踏上青藏高原?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登上高原?如何适应高海拔环境?……此次科考将围绕这些问题寻找线索和答案。
位于色林错地区的尼阿木底遗址,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堆积连续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古生态与古环境考察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邓涛介绍,2016年,他们对尼阿木底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现已初步确定,该遗址距今至少3万年——也就是说,早在3万年前,已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邓涛说,此次科考将继续发掘有地层埋藏的古人类遗存,提取高精度测年和环境分析样品,进一步还原人类探索高原的历史过程及环境动因。
科考看点四:为高原珍稀动植物居民“查户口”
乌黑的颈,丹红的顶,颀长的腿——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
色林错目前是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西藏拟在该地区建立集保护、教育、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公园。在不破坏高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游客或许将有机会与高原精灵们“亲密接触”。
色林错没有手机信号,游客罕至,被视作无人区但却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天堂。
△错愕鸟岛的美丽景象
△刚刚出生几天的斑头雁。
△出生不久的小渔鸥。
色林错湖区内还广泛分布着许多高原珍稀动植物物种。这次科考也担负着对区域内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区进行摸底,为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规划提供科学数据与建议的任务。科考队将绘制出区域内的植被图和动物重点栖息地分布图。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