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张琳)央行23日晚间再度公布“双降”方案,即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4.35%;下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这是央行今年第五次降息、第五次降准,也是今年第三次同日宣布降息和降准。
“‘双降’目的在于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带来的流动性紧张,同时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负债成本,为明年经济平稳增长创造条件,”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预计今年内或明年初还有降准空间,而降息空间则不会很大。
“双降”为明年经济稳增长创造条件
从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一定下行压力,需要继续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预调微调。连平告诉光明网记者,此次“双降”符合目前经济形势,总体是从稳增长和控风险的角度去考量。连平表示,此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带来的资金面收紧,以保证市场流动性处于充裕状态。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9月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环比减少2641.42亿元,9月末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较上月下降7613亿元人民币。央行口径和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差已经连续两个月为4000亿人民币。连平指出,最近两月外汇占款持续负增长且规模还不小,这样就存在通过降准对冲市场流动性的需求。“此次降准就是从目前经济实际运行的情况作出的一个针对性调整,政策措施更大用意则着力在明年上半年”。
由于货币政策具有前瞻性而产生的效应有滞后性。也就是说今年四季度的“双降”措施,两个季度以后政策效应会得以显现。根据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来看,一季度下行的压力比较大。而银行存款、贷款利息通常在一年的年初有所调整。连平指出,此次“双降”出台更多的是为明年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双降”释放流动性7000亿
据测算,此次全面降准0.5%,能释放6000亿元给商业银行;加上额外的小微、“三农”再降0.5%,约释放2000亿元,两项合计约释放7000亿到9000亿元资金。连平指出,此次降准只是对冲了一部分外汇占款带来的流动性紧张而非全部。同时应该看到的是,央行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到带来的流动性压力不光是调整存款准备金还有其他的公开市场的操作工具同时来运用。
此前21日,央行对11家金融机构开展了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6个月,利率3.35%,共1055亿元流动性。“目前超储率约为1.8%左右,正常水平则应该是在2-2.5%之间”,连平表示,未来如果外汇占款继续有明显的减少,不排除存款准备金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年内或明年初还有一轮降准”。
“年内降息空间不大”
物价水平往下走为进一步降息创造了条件。连平指出,此次降息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融资成本的下降,降低企业、个人、地方政府的负债负担。此外,降息对经济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利率的降低使购房成本回落,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活跃。这是央行从2014年11月起的第6次降息。以贷款100万、20年还清、等额本息还款计算,此轮降息后,每个月还款比之前少还138.3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年内利率下行的空间并不大。连平表示“降息空间不是说没有,应该说空间不会很大”。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降息,幅度不可谓不小,目前的利率水平即使央行不再降息,未来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利率水平还将会继续下降。
市场上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认为中国也会走到零利率的水平。“此举恐怕是需要谨慎对待”,连平表示,这种预期对市场不见得有好处,对中国来说既要考虑长远的降杠杆,也要考虑在未来的资产领域中也会出现泡沫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房地产在一些领域中依然还有一定的局部泡沫,零利率对这些泡沫的形成和发展是不利的。“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下行压力比较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货币领域中间,宽松幅度很高之后对未来资产价格带来的影响,还要注意利率水平不断下降之后,中外逆差对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压力。连平表示:“综合这几个方面的考量,我的判断是降息空间不是说没有,应该说空间不会很大。”
利率市场化迈出关键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这次“双降”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指出,降息针对周期性因素,重在治标;普遍和定向降准针对周期和结构性因素,标本兼顾;放开存款利率上限重在全面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式,触及了中国金融体制的根本环节。
在此次定向降准中,央行调整优化了标准,特别纳入了金融机构“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总量。这意味着,原本主要面向中小金融机构的定向降准进一步扩大到了部分符合条件的大型商业银行。陆磊指出,把支农、支小的大银行纳入定向降准政策范畴,有利于进一步正向激励我国大中型银行等金融主力部队开拓“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有利于依托其规模效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县域和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规模不经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风险偏高-融资难融资贵”的恶性循环,最终有利于金融资源弥合国家经济结构短板,全面促进结构调整。
在这个时点上,银行最终的存款利率上浮的管制被取消意义深远。此举被业内人士称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经过近20年历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从1996年开始一直以渐进的方式推进,2013年实现了贷款利率的完全放开。在这次改革前,央行仅对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内(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距离放开利率管制只有一步之遥。而这次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意味着存贷款利率管制终于放开。
从中长期来看,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或者说是里程碑式的一个动作。连平指出,上一次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可以说利率管制基本上放开了。由于市场流动性比较宽松,银行本身的资产业务也存在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追逐存款、高息揽存的局面已然发生根本逆转。现在银行缺的不是存款,而是好的信贷投放项目,虽说“资产荒”带有一点夸张的成本,但总的来说过去“钱荒”的状况从根本上改变了。而保留基准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时,大部分银行浮动幅度比较有限,并没有达到1.5倍的上限。而今在流动性进一步宽松的情况下即使是利率放开了,市场也不会出现很大的波动。所以,连平认为,这次存款利率上浮的管制基本上放开,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一个举措,对市场影响更大的还是降准、降息。
(作者:赵琳)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