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巍巍马鞍山:“一门忠烈”赴国难
发布时间:2015-06-18 20:23:11来源:央视网进入电子报

  原标题:巍巍马鞍山:“一门忠烈”赴国难

  央视网特稿(记者 李文亮)“我不信人死有鬼魂,形影总是缠绕着我的心,吃饭睡觉行军,老是响着死者的声音。”这是73年前,抗日英雄冯毅之目睹亲人罹难后,强忍悲愤作的一首诗——《家人》。

  作为一个丈夫、兄长、父亲、儿子,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人被日寇围攻,英勇赴义,自己却只能把满腔的怒与恨深埋心底,这一幕该是何等的惨烈!何等的痛彻心扉!

  73年后,记者走进英雄故土,寻访“一门忠烈”殉国背后血与火的故事。

  “小延安”的革命之火

  长秋村,地处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背山临水,占据着鲁山的北大门,地理位置非常险要,被称为抗战时期的“小延安”,是坚强的“抗日堡垒”。

  抗战时期,长秋村人民率先举起抗日大旗,是当时淄河流域我党领导的最早的一支抗日武装队伍。青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樊光湘介绍,这个不到百十户人家的村庄,先后有119人参加八路军及我党地方武装,有39人牺牲在战场上,还有63人死于日军监狱或被抓劳役,摧残致死。敌人视长秋村为眼中钉肉中刺,对长秋村扫荡达十几次,村内房屋被烧18次之多,到1942年,全村无一间完好的房屋。面对敌人的残暴行径,长秋村村民毫不畏惧,擦干眼泪,拿起枪杆子同敌人顽强斗争。

  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员冯毅之受党的指示,回到家乡长秋村,在一处破旧的房子里,发展了十几名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成立了抗日自卫团。1939年,益都县政府成立,驻地设在长秋村,在淄河流域开展全面抗战。

  长秋村所处的鲁中地区是抗日根据地,更是南来北往党政军领导人的落脚之地。当时任山东代理书记的郭洪涛,山东纵队司令员张经武,副司令员王建安,八路军三支队政委司令员霍士廉、杨国夫,四支队政委司令姚仲明、廖容标等,都曾在长秋村工作和驻扎过。

  硝烟战火中,长秋村成为鲁中地区一面抗日根据地的旗帜,同时,也哺育出一批抗战英雄,冯旭臣父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冯铁头”的红色家庭

  冯毅之,1908年生于长秋村,曾带领八路军地方部队转战淄河一带,被敌人称为“冯铁头”。他早在1930年就参加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受命回老家建立抗日根据地,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全家人都参加了革命。

  樊光湘介绍说,冯毅之的父亲冯旭臣生活本算殷实富足,有四合门院,衣食无忧,但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忧民意识,在任长秋乡乡长期间,就多次捐资助学,扶困济贫,在村民中享有崇高威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支持儿子的革命行动,帮助冯毅之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发动20多名进步青年武装抗日,组建“抗日自卫团”,公开打出抗日救国的旗帜。

  青州西南山区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冯旭臣当选为益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参议长。冯毅之兄长冯登奎任八路军修械所所长,妹妹冯文秀1938年入党,任长秋村、蓼河区妇救会会长,弟弟冯登恺也随军战斗,妻子孙玉兰也是中共党员。他们一家,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家庭。

  这样的家庭,自然被敌人恨之入骨。长秋村多次遭受洗劫,冯家也被烧掠一空,只能栖身山林,饱尝艰辛,家中刚刚出生的小孩子也不得不跟着大人东躲西藏。

  忠魂血染马鞍山项

  马鞍山,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淄河镇,两峰相连,形似马鞍,悬崖峭壁,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2年10月,日伪军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冯旭臣便带着二儿媳孙玉兰,女儿冯文秀,孙女新年、芦桥、平洋等一家6口,转移到马鞍山上。当时山上还有八路军的一个班和28名伤病员,以及部分抗战家属。

  11月9日,日伪军扫荡完沂蒙山区,返回时经过马鞍山,当地一个汉奸怂恿日本人,说山上有八路军负责人,还有兵工厂。日军信以为真,集结1000多人,在孟良台、后峪岭等山上架起大炮,数架飞机配合轰炸南天门和顶峰,一拨拨地向山上发起猛攻。

  面对比自己队伍多数十倍的敌人,正在山上养伤的八路军第115师副团长王凤麟,临危不乱,周密布防,带领大家英勇还击。凭据险要地形,山上的伤病员和家属都行动起来,用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枝枪阻击敌人。第一天战斗到傍晚,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日伪军在丢下一片尸体后暂时退去。

  第二天,战斗更加残酷,敌人从周边的博山、莱芜、张店等地,调运来大批部队和弹药,加强了攻山力量。一时间,山顶碎石四起,房屋墙壁倒塌,王凤麟拄着拐杖指挥战斗,几名战士相继牺牲。大家誓死不做俘虏,子弹、手榴弹用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连能搬动的石头都用光了。冯旭臣冒着炮火搬运石块,高喊着“宁死在炮火中,也不当俘虏”,在用石头砸向敌人时,不幸中弹牺牲。弹尽援绝,成群的敌人涌上山顶,王凤麟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举枪自杀,守山指战员、伤病员和家属从容跳下悬崖,除了三人因树枝托挂幸免于难,其余全部壮烈殉国。

  马鞍山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敌人以付出100多条性命的代价,只夺得一座空山,其中一名师团参谋长被王凤麟击毙。

  此役,除了父亲冯旭臣,冯毅之的妹妹也在身负重伤之后,把最后的石块狠狠砸向敌人,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大女儿新年死于炸弹之下,妻子怀抱幼女,背负三女儿,顺着捆在松树上的布条冒死突围,却在离地面两丈多高时坠崖。只有4岁的三女儿并没有死去,夜里还在哭喊着爸爸妈妈,但敌人封锁了山路,没人能来救她,最终喊声越来越弱,她在极度痛苦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敌人攻山时,冯毅之和战友就在不远处的一个山头,遥望着马鞍山,但为了保存实力,却不能贸然出击。眼看着马鞍山失守,六位亲人壮烈殉国,冯毅之的痛苦可想而知,他的诗作《家人》字字泣血。

  为了表彰冯旭臣一家抗日爱国的高尚风格,1946年5月,鲁中行署参议会赠送冯旭臣后人“一门忠烈”横匾。如今,马鞍山已经成为风景秀美的红色生态旅游区,但高悬在烈士故土的匾额,屹立的烈士雕像,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后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