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争议的《挟尸要价》照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赵光霞)5月22日下午2时许,28岁的《潇湘晨报》记者张轶,由于身患肝癌晚期,在渭南去世。张轶生前拍摄《挟尸要价》组照获得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大奖,并因此身陷“造假”风波,后来随着“金镜头”组委会公布调查结论,此事才逐渐平息,张轶生前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希望人们关注“高价捞尸”现象,尽早建立溺水救助或遗体打捞制度,杜绝暴利环节。
背景资料
张轶《挟尸要价》获“金镜头”最佳新闻照片奖
2010年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颁奖盛典在青岛举行。《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此前,这幅照片已获华赛中国作品初评的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等几项大奖。
《挟尸要价》的照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时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而打捞公司打捞遗体时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
照片被指造假 建议取消获奖资格
2010年8月19日,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发文称,《挟尸要价》的解读是错误的。长江大学宣传部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通报作者的弄虚作假做法,以杜绝以后评奖中类似情况的出现。
照片作者张轶及首发媒体记者回应:没有造假
《挟尸要价》受到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刊文质疑后,该照片作者张轶和将该照片“引进”到华商报首发的华商报记者郝建国8月21日晚接受记者采访,一一作出回应,并称李玉泉的质疑仅凭“主观臆断”。
金镜头组委会:《挟尸要价》所涉新闻真实 无造假
2010年8月23日,人民摄影“金镜头”组委会发出关于《挟尸要价》真实性的决定,据“金镜头”评委会赴湖北荆州调查组对《挟尸要价》图片所涉及的新闻事实的全面、慎重的调查,认为《挟尸要价》的新闻是真实的,不存在造假问题。
希望尽早建立溺水救助或遗体打捞制度 杜绝暴利环节
张轶生前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希望人们关注“高价捞尸”现象,尽早建立溺水救助或遗体打捞制度,杜绝暴利环节。张轶称,拍摄《挟尸要价》照片,是希望大家来来关注“天价捞尸”现象,想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把天价捞尸费拒之门外。但他觉得现状依然没改变,高价打捞依然存在。
《挟尸要价》照片的前世今生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时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当天下午,荆州市八凌打捞服务有限公司陈波到达现场,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基础部副主任李启文商谈打捞费。
16:50分,第二具遗体方招(照片中的遗体)被打捞上岸,(据张轶提供的原始照片)
2009年10月28日上午10点,三位大学生的追悼会正式开始,荆州市委主要领导参加追悼会,数万市民来到灵堂。
2009年11月3日《华商报》首发该照片报道,但是误把王守海写成了“陈某”。华商报后来即及时更正。
2009年11月4日,《南方周末》记者杨继斌发出《大学生救人溺亡隐情调查:“挟尸要价”另有其人“见死不救”渔民被冤》的调查报道;
媒体人马文娟2009年11月8日撰写了《从大学生救人事件的报道看媒体责任》一文,提出有关媒体对大众的误导要承担责任;
2009年11月16日,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在自己的署名博客上发表了《“牵尸谈价”:不能不说的事实真相》的文章,对照片提出质疑
2010年1月23日,第18届金镜头比赛暨华赛中国作品初评结果揭晓,《挟尸要价》获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
2010年2月4日,中国记协主办的“2009中国瞬间中国新闻摄影大赛(第三届)”揭晓,《挟尸要价》获一等奖;
2010年8月5日,《挟尸要价》照片获得全国摄影艺术展记录类银质奖,长江大学宣传部已经向“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会和各位评委”发出了“就张轶《挟尸要价》照片获全国摄影艺术展记录类银质奖致评委会的公开信”。
2010年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颁奖盛典在青岛举行。《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