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更多

【走基层·亲历内蒙古变化】美丽属于呼伦贝尔

发布时间: 2012-09-22 10:33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进入电子报

  秋日的陈巴尔虎草原天高云淡,辽阔的原野上,随处可见巨大的牧草捆列阵排开,不时遇见的拉草车也大都装得满满当当。路边,成群的奶牛悠然自得,一派令人陶醉的牧野风光。

  “这几年,草原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雨水也好,打草多了,不仅牲畜过冬不愁,还能卖草赚钱。”在陈巴尔虎旗哈达图牧场附近,一位正在停车检修的牧民告诉记者。

  “一直听说呼伦贝尔在推进美丽与发展双赢,进展如何?”记者不禁发问。汽车一拐,驶向了宝日希勒。“去看看,就能找到答案。”当地的朋友很热心。

  同一片土地的精彩演替

  宝日希勒是陈巴尔虎旗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开采。如今,神华集团在这里建设起大型现代化能源企业。

  走进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矿,各色巨型机械穿梭往来,却没有想象中的滚滚烟尘。

  “公司的煤炭地面生产系统封闭运行,大型洒水车24小时洒水灭尘,建立屏蔽墙和绿化带,使煤炭开采与草原得到有效的隔离,疏干水也实现了达标排放。”工作人员的介绍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露天矿固定外排土场上植被茂密。记者了解到,今年,该公司投入6000万元,绿化了150万平方米的排土场,绿化总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同时,种植了100亩生态景观林,建起了100亩的生态公园,还进行了20亩的护坡治理。

  “公司打算用三年时间,投资1.5亿元,把露天矿打造成高寒草原采矿—生态修复—复垦绿化—工业观光一体化绿色工业示范园区。”神宝公司的赵雅琴告诉记者。

  记者还了解到:现在该矿剥离土方已基本实现了“内排”,也就是把新剥离的土方回填到采空区。该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排土场占地。

  看到神宝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记者不由得联想起多年前传说的宝日希勒“小煤窑”。“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早已经成为历史,但教训却发人深省。”宝日希勒镇副镇长邵智佳这样说。

  出宝镇,沿着崎岖的沙石路驶向草原深处,没多久,一些“冒顶坑”出现在记者眼前。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国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全国各地小煤窑蜂拥而起,宝日希勒也未能例外。“小煤窑最多的时候估计得有120多个。”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的唐俊告诉记者。

  据邵智佳介绍,从1988年开始,呼伦贝尔市、陈旗就开始对小煤窑规范整顿,截至2002年,所有小煤窑均已闭坑。

  据了解,宝日希勒闭坑矿区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被自治区列入地质环境治理46项重点矿山之一。截至目前,已经实施了5期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12.1平方公里。

  在刚刚结束的第五期治理工程现场,记者看到,治理完成的草原已恢复平整,长满了种植的牧草,已经基本和周围的草原融为一体。

  “目前,该区域还有6.45平方公里需治理,此项目已上报自治区,预计在2013年实施。”陈旗国土局副局长胡智文告诉记者。

  从“沉陷区”到神宝公司,同一片土地,反差却如此巨大。“历史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低水平无序开发的老路绝不能走。必须坚持美丽发展,不再让历史重演。”当地领导这样说。

  不同企业的共同追求

  “退掉资源破坏严重、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引进社会责任感强的大企业,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是我们发展工业的原则。”在呼伦贝尔经信委,记者得到了这样的回答。“但即使是点上开发,也要深度开发,循环利用,环保不达标,决不准入。”

  从海拉尔驱车向南,在鄂温克草原穿行80公里,就到了华能伊敏煤电公司。两条空中长廊映入眼帘。“这是公司的煤炭、粉煤灰运输系统,煤炭由露天矿直接通过走廊进入电厂,煤灰则从电厂通过走廊回填,整个过程全封闭,没有任何污染。”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说起环保,伊敏煤电公司可谓“多项全能”。静电除尘、疏干水及粉煤灰的循环利用等等无一不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而露天矿的复垦更是“得意之笔”。截至2011年,该公司完成排土场复垦面积727.86公顷、绿化面积593.31公顷,复垦率达98.3%,绿化率达98.11%。

  伊敏煤电是呼伦贝尔环保工业的杰出代表。而陈巴尔虎草原上的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则是后起之秀。该公司在绿化、复垦的同时,在国内首次把城市中水用于有色矿山生产,目前,该公司选矿用水全部来自满洲里市城市中水。

  在呼伦贝尔采访工业,听到的都是神华、华能、鲁能、中国黄金、新大洲、云天化、大唐集团、山东能源等社会责任感强的大企业的名字,企业的理念都离不开节能、节水、绿化、环保等内容。

  “呼伦贝尔水资源丰富,按理说,在这里建电厂完全可以采取水冷技术。但我们新建的电厂基本都是空冷机组,成本较高。目的就是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生态效益。”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说。

  事实上,呼伦贝尔市已经明令各地严禁采用地下水发展工业,对地表水的开发利用也是慎之又慎。呼伦贝尔市水利局2009年做过调查,当年呼伦贝尔地表水的开发利用量只有7.15亿立方米,仅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2.4%,远远低于我国平均开发利用率25%的水平。

  记者翻阅了相关资料,目前,呼伦贝尔市矿山开采土地面积为164.2平方公里,仅占全市总面积的0.06%。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及以上天数连续几年达97%,全市绝大部分河流和湖泊保持或接近天然水质,主要纳污河流海拉尔河、雅鲁河水质保持稳定并趋于好转。

  发展带来的绿色效应过去呼伦贝尔是个以畜牧业、林业为主的地区,但传统畜牧业数量扩张为主要增收渠道,造成部分草原退化。而林业则是以“砍木头”为主,破坏了林区生态。

  “这笔生态旧账,只能通过发展来弥补。美丽发展理念的重要一环,就是要通过发展,反哺草原生态,反哺民生。”呼伦贝尔市的一位领导这样说。

  在新左旗阿木古郎镇附近,记者看到,昔日裸露的沙丘已基本被植被覆盖。呼伦贝尔沙地是呼伦贝尔草原的“心腹大患”。2009年,呼伦贝尔市把呼伦贝尔沙地治理作为公益一号工程,到2011年,共计投入资金4.75亿元,完成沙地治理面积314.46万亩。今年又已经完成95万亩的治沙规模。

  “目前,治理区内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不足5%提高到目前的30%以上,部分项目区达到了60%以上,保护牧场约1200万亩。”呼伦贝尔林业局的沈月新告诉记者。

  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化土地总面积比2004年缩减了36.4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比2004年缩减了8.9万亩。这是有监测记录以来,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土地面积首次出现缩减。

  沙地治理,仅仅是呼伦贝尔“面上保护”的一个缩影。8万平方公里的呼伦贝尔草原和11万平方公里的大兴安岭林海,则是更大范围上的“绿色守护”。

  从2002年开始,呼伦贝尔市启动了草原休牧禁牧工程、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10年来年均休牧4000万亩、禁牧500万亩、划区轮牧200万亩,总退牧还草面积4175万亩。

  “以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为例,项目区植被盖度平均增加20%—30%,产草量平均提高20—30公斤(亩),植被高度平均增高10—15公分。”呼伦贝尔市农牧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从呼伦贝尔草原走上高高的大兴安岭,绿色是永恒的话题。十余年“天保工程”的实施,呼伦贝尔市境内大兴安岭森林覆盖率已由开发初期的56.49%提高到现在的76.55%。活立木总蓄积量达8.873亿立方米,森林资源总量首次超过开发建设初期。

  采访结束,记者又得到一个数据,今年前8个月,920万国内外游客来到呼伦贝尔,同比增长27.8%。这似乎可以从侧面证明一个事实———呼伦贝尔,美丽依旧。(记者江新辉)

(本文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曹欢欢)
关键词:内蒙古;呼伦贝尔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