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实践动态

武大学子对话绵阳雷锋志愿服务中心总负责人 探寻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27 08:54:27来源:荆楚网

  为了学习更多优秀公益前辈对志愿服务的独到理解,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8年"经天纬地"暑期实践赴四川省"绘十载涅槃,映锦绣河山"实践队于7月11日到达了有"四川科技城"之称的绵阳市,并与绵阳市雷锋志愿服务中心总负责人--李振平老师进行了会谈。

  据了解,绵阳市雷锋志愿者服务中心由社会各界青年人士与各大专院校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社会公益团体。中心在绵阳市委共青团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成为四川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团体会员,开展过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助残助孤、文化传播等志愿服务活动。

  李老师说话非常直爽,他对违背他信念的事情会以非常强硬的态度驳回,对正确的,高尚的事情会不遗余力地推动。采访中李老师提到,绵阳市雷锋志愿中心的宗旨是--传承初心,志愿前行,风雨同舟,青年为主;志愿服务要专项化,也要常态化,关键在于要了解社会等等。

 

                                                              图为:李振平老师采访现场 董新莹 摄

  当我们问到在地震中的救援感受时,李老师说,没有人是不怕死的,坦言自己也怕死,但横竖都是死,不如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但与此同时,李老师也告诉我们,鲁莽并不能代替智慧,鲁莽也不能代表勇敢,要在勇敢的同时也要有理性思维。

  此外,队员们问及关于对老年人的项目时,李老师对此有非常深刻的见解。在李老师看来,助残和敬老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因为很多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也有需要帮助或者的问题。对于这一类人群的志愿服务,最深的内涵是陪伴。李老师的团队采用了常态化长期性的3+2模式,即2个老队员带3个新队员,过一段时间后老队员退出,熟悉工作的队员继续带领不断涌入的新兴力量,这样不仅能保证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志愿服务的延续性,还能让守住群体感到新鲜,有不同的人,有利于受助群体的持续性的倾诉,保证了陪伴的质量,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不得不说,这将给实践队员们对孤老群体的服务方式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同时,针对同学们的志愿服务热情调动上,李老师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发。他认为,受助者真正地相信志愿者,愿意接受志愿者的帮助,志愿者们才会有实际的收获,这是志愿服务的基础。但建立这一基础需要长时间坚持,所以在参与前就告知志愿者,好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另外,给志愿者以荣誉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最重要的是,志愿者本身的利益不能在志愿服务中收到损害:志愿者虽然讲求无私奉献,但这并不意味着志愿者们就应该牺牲自我,被随意使唤,志愿者的基本权益也应当收到保障,不能一味追求志愿服务而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利益,更不能为做志愿服务而做志愿服务,用于作秀包装自己谋取利益,这样是非常虚伪的行为。

                                                 图为:实践队员与绵阳市雷锋志愿服务中心青年志愿者交谈 董新莹 摄

  最令大家感动的一句话是当我们询问李老师他从志愿服务中得到了什么,李老师说"得到了广大青年志愿者的心",他说大家心里都有他,他感到十分温暖和感动,但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减弱对自己的依赖性,想要退居二线。此外,李老师还非常热心的回答了志愿机构中的奖惩制度等等问题。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实践队员们深深受教。

  在访谈即将结束之时,队员们和刚刚做完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同仁们,大家热情的自我介绍和互相交流,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并且约定于第二天下午共同参与到当地志愿服务中去。能在这里遇到其他的青年志愿者,就像忽然找到家人一般的亲切和温暖,双方都十分的开心喜悦。但碍于时间安排,实践队员们不得不准备离开此地,临走前和当地青年志愿者以及雷锋志愿服务中心的总负责人李老师进行合影留念。(武汉大学 王祥入)

                                                        图为:实践队员与李振平老师、当地青年志愿者合影留念 董新莹 摄